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变化盲视指观察者不能探测到客体或情境中变化,是近十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变化盲视可发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例如,在扫视、眨眼、电影镜头切换时发生变化以及真实情景交互作用中发生变化,观察者都有可能探测不到.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于变化盲视研究成果,包括经常使用实验范式和对这个现象解释等.

  • 标签: 变化盲视 认知心理学 变化知觉 变化探测
  • 简介:目的:探讨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适应、发展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分析现代社会变化特点与心理内在关系。结论:社会变化为人们心理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给心理适应带来了新难度,对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对人们心理素质提出了许多新更高要求。讨论:在促进社会发展时要根据心理卫生要求扬优抑劣,努力优化人们心理素质,尽快建立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适应 心理素质 社会心理服务机制 社会变化
  • 简介:该研究运用窗口阅读及命名探测技术.对即时与延迟状态下合适与不合适背景信息激活模式进行了探讨。被试阅读含有精细阐述错误信息语篇,并对合适或不合适探测词进行命名反应。结果发现,虽然即时条件下,受精细阐述不合适探测词激活水平高于合适探测词,但当延迟时间为1500ms时,原有的激活模式发生了逆转。这种激活模式变化主要是由于合适背景信息随时程延长激活水平得到提升所致。

  • 标签: 篇章阅读理解 先行信息通达 窗口阅读 精细阐述
  • 简介:西方有关群体事件行为动机一种经典解释基于资源动员理论,认为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群体事件数量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为参与者对于经济利益关注。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我国群体事件数量在上升,可能是公众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提高所致。本研究根据谷歌图书中包括中文简体字版正式出版书籍,通过GoogleNgramViewer分析工具考察'公正'与'经济'两类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探讨1993~2008年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相关价值观发展规律,从宏观层面对上述两个对立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验证了前述两个假设:(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平正义,而对于经济利益关注度则在降低;(2)近年来群体事件数量增多,更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于公平正义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不是由于经济利益所驱动。

  • 标签: GOOGLE Ngram VIEWER 群体事件 公正关注 资源动员理论
  • 简介:通过要求被试判断前后出现两个句子意思是否一致,探讨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同时验证汉字音形义激活时间进程。实验结果表明:(1)句首词语音形义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不一致.字形对句子阅读影响最大,而字音和字义对句子阅读影响大小不能得到分离。(2)句首词语首尾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不一致,词语尾字变化条件下反应时比词语首字变化条件下反应时更长。实验结果支持了句首词语字形对句子阅读影响最大、句首词语尾字变化比首字变化对句子阅读影响更大观点。

  • 标签: 词汇通达 句子理解 句首词语
  • 简介:采用实验室行为观察法考察了114名2~11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儿童自我控制在2岁到4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相对稳定性,在4~11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相对稳定性。(2)女孩在2岁、4岁、7岁和11岁时自我控制均显著高于男孩。(3)从2岁到11岁,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女孩来说,4岁时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4岁与7岁、11岁之间以及7岁与11岁之间自我控制均无显著差异;对于男孩来说,4岁时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7岁时显著低于4岁,7岁与11岁之间自我控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儿童 自我控制 稳定性 性别差异
  • 简介:一、我们未来并不决定于我们过去爸爸从小跟我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以后就不要像我这样辛苦做生意了。虽然现在我们日子好了,但总过得很累。

  • 标签: 自信 自我意识 成功方法 人才培养
  • 简介:<正>有的同志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对学生施加系统影响。其实不然。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结论:言语行为只占学生获得信息总效果38%,非语言行为则占信息总效果62%。这一结论说明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

  • 标签: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非言语行为 情绪
  • 简介: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高级复杂社会性消极情绪。文章根据张洁海(1999)对事件类型划分,在kahneman关于后悔做/不做效应(1982)和标准理论(1986)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证据,认为一类事件后悔表现为“做效应”,二类事件后悔表现为“不做效应”。

  • 标签: 后悔 做/不做 事件类型
  • 简介:在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各门科学中,都存在有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重大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不例外,研究人心理基本方法问题,就是其中一个。

  • 标签: 心理学 自我分析 内省 方法问题 科学
  • 简介:对于面子渴望和追求是全人类共有的基本心理特质,面子在个体行为选择过程中所发挥作用实质上可归结为一种行为激励。本文沿着面子运作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两条径路,对于面子激励作用形成机制做出了深入剖析。

  • 标签: 面子 特殊自我价值 公众自我觉知 价值观 社会文化
  • 简介:基于机会同化模型,采用催化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比较有准备阶段和无准备阶段汉字字谜理解过程中准备效应脑内变化。结果发现,在200ms-900ms内,准备效应引起了一个正ERP成分(P200—900),大部分脑区得到激活;在900ms-1400ms内,准备效应主要在额区、中央区引起了一个P900—1400成分,在枕区引起了一个N900—1400成分。结果表明,准备期加工影响了对字谜理解,准备效应对字谜理解作用是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

  • 标签: 准备效应 理解 字谜 ERP
  • 简介:通过仔细回顾自己成长过程,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和分析自我个性形成过程和心理变化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进一步分析自己职业能力,明确今后从事心理咨询努力方向,坚定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信心。

  • 标签: 个人成长 职业行为 分析报告
  • 简介:为探讨大学生冒险性、感知创业文化与创业意向之间关系,采用Kogan—Wallach困境选择问卷(CDQ)、感知创业文化问卷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调查了996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结果表明:男大学生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冒险性、感知创业文化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创业目标意向;感知创业文化能够调节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关系,具体来讲,对于感知创业文化水平较高大学生,冒险性能够积极预测创业目标意向,而对于感知创业文化水平较低大学生,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不存在联系。

  • 标签: 大学生 冒险性 感知的创业文化 创业意向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 标签: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城市适应 心理韧性
  • 简介:也许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体会过担心、紧张和不安了,而非典让我们和这些情绪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也让我们学会了怎么更好地爱自己。

  • 标签: 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 生活习惯 身体指标
  • 简介:旨在探讨颜色属性对基于时间图形预览搜索影响及其机制。实验采用视觉标记实验范式变式考察三种颜色图形刺激预览收益。结果发现:搜索与旧干扰物相同颜色靶子和搜索新异颜色刺激并未出现反应时差异,而且,两者都快于搜索与新干扰物颜色相同靶子。这说明,在图形刺激预览搜索中,观察者没有主动抑制旧干扰物颜色,而是主动加工新出现刺激。还探讨了基于颜色标记抑制机制和主动非抑制机制。

  • 标签: 预览搜索 预览收益 颜色 视觉标记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不同领域规则(安全领域规则,个人领域规则)和不同规则提出者(成人权威,同辈权威)对儿童判断影响。研究考察了48名4~7岁儿童在道义推理、奖惩判断、愿望理解和行为判断发展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直到7岁儿童才能根据规则不同特点做出不同判断,7岁儿童预测更不应该违反安全领域规则,违反安全领域规则和成人权威制定规则后应该受到更多批评,而4岁组和5岁组儿童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判断没有显著差异;(2)各年龄组儿童预测应该给予表扬数量在各情境下没有显著差异;(3)在规则与愿望相冲突时,高年龄组儿童比低年龄组儿童更多地报告主人公会坚持自己愿望;(4)在预测主人公是否会违反规则上,各年龄组在不同规则情境下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安全领域规则 个人领域规则 成人权威 同辈权威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