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南传佛教称为“尼柯耶”,《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五则名为阿笈摩,义谓展转传来。此外有作法归、无比法之义等。在世尊灭后的一百年,佛教组织了第二次结集,将经教共结集成五部,亦即五阿:一、《杂阿》,南传名《相应部》。

  • 标签: 《瑜伽师地论》 《杂阿含》 《相应部》 佛学研究
  • 简介:今年十月,我有幸去新西兰毛利人聚居的部落——罗托鲁瓦参观访问。新西兰地处南半球,季节变化与我国正相反,十月正值罗托鲁瓦的仲春,天碧蓝碧蓝得撩人,云洁白洁白得沁心,一大片一大片一望无涯的嫩绿草场自由自在地奔跑着一群群滚瓜溜圃的羊、牛、马、鹿,一笼笼葱郁的林木夹在其间,有的树木有几抱粗,有的树荫像大帐篷,有的树蔸连发五、六个叉叉,根枝盘错,称爷爷奶奶树。原野上有高耸人云的如火炬般的鲜红木棉花,有一丛丛开得碗口大的粉色杜鹃,有一畦连一畦的各种颜色的郁金香,又有一埂埂纵横交错的紫罗兰,配上黄墙红顶别墅般的民居屋前屋后多种多样叫不出名目的花,再衬托着草原上星星点点的淡黄色、浅蓝色、浅紫色的小花野花,美丽的像走进了天国的大花园。

  • 标签: 新西兰 毛利人 罗托鲁瓦 参观访问 季节变化 自由自在
  • 简介:唐代慈恩宗的窥大师在《大乘法苑义林章》、《成唯识论述记》中提出的四重二谛理论,不仅利于契会唯识中道,突显真俗二谛不一不异之关系,更利于修行证果,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殊胜之处。

  • 标签: 窥基 四重二谛 唯识中道 真俗二谛 修行证果
  • 简介:刚过去的一九九七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人们自然会在这时候回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对华鸦片战争的炮声,彻底轰开了因自恃文明先进、拥有丰富物产且享有经济上自给自足,而不屑与"夷人"往来的东方古老大国的国门。中国广袤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众多的人口,成为当时西方和东亚列强眼中一块垂涎欲滴的肥肉。美丽的"东方睡狮"。很快就被这些野心勃勃、极力扩张的殖民主义强权们瓜分了:南部的香港被迫割让给英帝国主义;东南边的台湾等其它岛屿以及辽阔、富饶的东北平原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西南云南等地成为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囊

  • 标签: 国教会 十九世纪 宗派主义 合一 中国基督教 日内瓦
  • 简介:“本来无一”,是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法偈中的一句,见于惠昕、契嵩宗宝等三个版本的《坛经》,又见于《祖堂集》,而不见于敦煌写本,该本则用“佛性常清净”一句。近几百年最流行的版本是宗宝本,因此“本来无一”最广为人知晓。

  • 标签: 《祖堂集》 六祖惠能 《坛经》 敦煌写本 版本 佛性
  • 简介:路加福音第十二章十三节至二十一节记载,有人请耶稣帮忙,吩咐他兄弟和他分家产。耶稣对群众说要小心戒绝一切贪心。耶稣由此讲了一个热衷积蓄财物、贪图现世享受而不顾灵魂得救的富人的比喻。

  • 标签: 路加福音 耶稣 基督教 教义
  • 简介:“究竟有没有神”,这是自古以来人们长期探索的难题。一种可以不加思索的最简单回答是:“因为没有人见过神.所以不相信神的存在。”他们认为这是唯一合乎逻辑的推理。但是圣经却告诉我们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

  • 标签: 宇宙万物 神的存在 创造者 真神 杨振宁 建筑师
  • 简介:上海市人民政府1989年11月26日发布、并自同年12月5日起施行的《上海市查禁有害出版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出版的宗教出版,不属封建迷信出版。”《规定》明确规定了有害出版的鉴定标准。有害出版是指:内容反动、淫秽、色情、渲染凶杀暴力、宣扬封建迷信的出版。出版的范围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图片、画册、挂历、录像带、录音

  • 标签: 鉴定标准 天主十诫 出版发行 七罪宗 宗徒 出版事业
  • 简介:之主旨非言物性,乃言动静关系,不迁义俗谛义、真谛义双重论旨.以俗谛义解之,不迁义乃以俗谛破俗谛,重在破执;以真谛义解之,则有"立"之意义,立万法假有性空、动静皆空义,契合般若空观.此二义前者为明为显,文之所重;后者为暗为隐,隐而未发.以此双重论旨解之,则对不迁义之聚讼纷争及澄观、镇澄所提诘难皆可迎刃而解.

  • 标签: 《物不迁论》 佛教 澄观 镇澄
  • 简介:梵净山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绿色宝库”。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武陵源之魂,山势峥嵘,地史古老,其海拔2493.8米,总面积567平方公里。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与生物保护区网”

  • 标签: 梵净山 地理位置 自然风景 生物资源 佛教文化
  • 简介:炎炎夏日,白花花的太阳把路面烤得发烫,晚上更是闷热。我们这些被社会称为“弱势群体”的芸芸众生,居住的筒子楼由于通风条件差,人人叫苦不迭。我却不以为然,佛说万法唯心造,对现前的环境应泰然处之,人的需要并非仅是物质的,没有精神生活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 标签: 佛教 宗教研究 精神生活 宗教观念 炎夏
  • 简介:[9]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告诸比丘。我说内触法。汝等为取不。时有异比丘从座起。整衣服。稽首礼足。合掌白佛言。世尊所说内触法。我已取也。时。彼比丘于佛前如是如是。自记说如是如是。世尊不悦。尔时。尊者阿难在佛后执扇扇佛。佛告阿难。如圣法律。内触法异于此比丘所说。阿难白佛。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内触法。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 标签: 《杂阿含经》 藏本 选译 法律
  • 简介:本刊讯8月13日至19日.应日本阿宗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觉醒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代表团由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中国佛教协会联合组成。

  • 标签: 中国 佛教代表团 日本 盂兰盆万灯节法会 宗教信仰 文化交流
  • 简介:僧肇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论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环去亦不来的"不迁"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 标签: 物不迁 老庄玄学 根源实在论 小乘 性住
  • 简介:《酒诫》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葛洪的一篇文章。收录于《抱朴子外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分析当时盛行的酒风所引发的种种社会弊病,认为饮酒对人有害无益,严重戕害了个体生命的本然状态,从而力主禁酒。葛洪在文章中视酒为“害性之”,与中国传统文化对酒的溢美之辞截然相反,

  • 标签: 葛洪 《酒诫》 魏晋时期 中国 酒风
  • 简介:提要思想进行还原之后.将会得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认识:《不迁论》的主旨是非动非静、非体非用。也即是说,《不迁论》谈论的不是体用问题,即有即无也不能混同于非有非无。因为,既有既无是典型体用一如的玄学思维模式,是对有和无的肯定。而非有非无强调的不是体用关系,而是大乘中观语义下无知而知的般若,它所观照的是不可言说的真谛。所以,如果说“即迁即不迁”是一种玄学的说、形式的说.那么,非迁非不迁则是一种宗教的说、实质的说。这种实质的说,从历史上看,为中国涅槃佛性论作好了逻辑上的铺垫与理论上的准备。

  • 标签: 《物不迁论》 体用论 玄学思维模式 佛教
  • 简介:道教是根植于我国古代宗教基础上,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学说为核心,追求今生今世长生不老的一个宗教。《度人经》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坐忘论》云:“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道教积极倡导世人从善去恶,济人济。不仅要重视人的生命,而且也要重视自然界的和谐及自然界中所有生灵的生命。道教认为宇宙间万都是由“道”化生,“一切有形,皆道性”,

  • 标签: 道教 古代宗教 贵生 神仙 道性 生命
  • 简介:国庆节前夕,省民族宗教厅组织“福建省宗教界人士学习考察团”,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时间虽不长,但收获不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随团参加了这次的活动。

  • 标签: 福建 南京市 上海 宗教工作 宗教事业 宗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