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白先勇先生监制的新版《玉簪记》是昆曲当代化进程中的经典作品,其佛教文化意蕴丰富了剧作的哲理内涵,增强了剧作的艺术魅力。在舞台美术上,新版《玉簪记》运用白描观音画像,法眼观物,谛视着剧中的悲欢离合;作为在寺庙中发生的爱情剧,整个剧作游走于色与空、圣与凡的辩证之中;且该剧书法、舞美、服饰、灯光的简淡,都合于禅宗隽永空灵的审美意趣。对此问题展开探讨,庶几可为佛教文化如何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如何更好地走向大众,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佛教文化 新版《玉簪记》 昆曲
  • 简介:太虚以综合“因缘生、唯识现”原理的如来藏为贯穿净土世界与生命的形上理性;落实为净土实践法门,开展出层次丰富、崇尚入世的伦理。作为价值合理性行为的净土伦理实践,与世间伦理统一而斥逐巫术。净土信仰的入世转向,鼓励因果律原则的现实运用,解释过去,预测未来,创造新因以求新果,具备工具合理性特征。太虚对理智与德性分裂弊端的洞见,及契合科学世界观的自觉努力,为他的净土思想更添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理性 净土 现代化
  • 简介:临夏回族砖雕因伊斯兰教禁忌,不以人物和动物为创作对象,而是以伊斯兰教建筑装饰中常见的花卉、瓜果、山水、阿拉伯文书法等为主要的展现形式。砖雕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雕刻艺术,是在青砖上雕刻出山水、动物、人物、花卉等多种精妙的图案用于装饰建筑物的艺术形式。

  • 标签: 雕刻艺术 伊斯兰教建筑 展现形式 创作对象 艺术形式 伊斯兰文化
  • 简介:真修炼必须在人有限的肉体生命历程中,通过对人自然形体的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与精神境界来实现。如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诸散人求问》中说:“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坏,真灵一性要开收。”’《重阳立教十五论·离凡世》说:“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这里的色身、凡躯指的都是人的自然形体,是相对于真性生命的法身来说的。

  • 标签: 生命意蕴 全真道 道德 王重阳 生命历程 精神境界
  • 简介:道性思想是在南北朝时期受佛性思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至孟安排的《道教义枢》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道性理论。《道教义枢》中的道性思想既继承了传统道教的思想,又进一步吸收了佛教的重要思想。《道性义》用理和中道来解说道性,为修道成仙提供形上学的根据。进而,又彰显染净说来为道教完善修行解脱理论。道性思想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和本体论意义。

  • 标签: 《道教义枢》 “道性”意蕴 佛性思想 方法论 本体论 《道性义》
  • 简介:一部完整佛典的建构包含诸多要素,其中角色的设计乃是一大重心。佛教经典之中的角色众多,不同角色配合本经不同的结构易于表征某些特殊的经本意蕴。在《楞严经》中,文殊菩萨相较于其他主要角色的设定显得较为“隐性”。通过深入发掘文殊菩萨在《楞严经》中的结构性设计及其相关论述,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文殊菩萨这一角色在《楞严经》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的深层意蕴

  • 标签: 佛教 楞严经 文殊菩萨
  • 简介:栖岩寺人文历史概览姚雅欣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东南25公里的中条山,素以“河中诸寺胜赏之最”的形胜景观闻名,更以其悠久、丰富的人文历史而著称,在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栖岩寺的建筑虽然多已毁弃,但从现存碑刻、文献资料考证,参诸部分实物资料,可...

  • 标签: 历史概览 人文历史 隋唐时期 舍利塔 中条山 《大智度论》
  • 简介:知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去探望,总理和老教授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老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

  • 标签: 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 伊斯兰教 温家宝总理 自然和谐 知名学者
  • 简介:至明代,地处贵州铜仁地区印江江口的梵净山已有兴隆的佛教活动。其时,因得明神宗母亲作佛法外护,山中各处均有起寺造塔的记载。万历神宗皇帝(1573-1620)的母亲姓李。这位李太后虔诚信佛,她的兄长李国舅更是时时“思慕三宝,渴仰出家求道”。于是皇家出钱出力在梵净山为他开山建寺,供其作清修道场。鼎盛时

  • 标签: 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梵净山文化 贵州 佛教活动
  • 简介:清真寺作为伊斯兰精神最集中的凝结,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伊斯兰美学模式。本文从清真寺的朝向、清真寺本身建筑形体几何结构到清真寺抽象纹饰艺术等的形式美出发,阐释了清真寺实质上是真主的象征的论断。对构成清真寺形式自然物质因素(形体、声音和色彩)及其组合规律的出神入化的运用,是它淋漓尽致的表达伊斯兰美学模式的关键。

  • 标签: 伊斯兰教 建筑美学 清真寺 文化意蕴 心灵 美学模式
  • 简介:江苏省镇江市是我国伊斯兰教传入较早的地区之一,唐朝初年就有来自阿拉伯、波斯地区的商人前来贸易、经商,并建有清真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镇江府志》记载:“清真礼拜寺系唐贞观二年(628年)始建于仁安坊阜民街,明洪武间毁后再建。”宋元时期,在镇江定居的穆斯林人口大增,米芾、萨都刺等一大批回族官员在此留下了清廉的政绩和无数传世书画作品。

  • 标签: 镇江市 清真寺 人文 历史 唐朝初年 伊斯兰教
  • 简介:斐奇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神学带有浓烈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梳理斐奇诺的人文主义思想背景和主要特征,介绍了他的非主流人文主义享乐观、人生的目的在于回归上帝的论断和提倡"古代神学"等三大人文主义特点,初步说明了其基督教人文主义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 标签: 斐奇诺 基督教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享乐观 古代神学
  • 简介: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顸的一座艺术山峰。

  • 标签: 五台山佛光寺 唐代彩塑 人文内涵 遗产价值
  • 简介:2016年11月21—23日,“自然灾难·宗教·人文关怀国际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本次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的近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所长委托,周冶副所长为本次会议致开幕辞。李刚教授、詹石窗教授、木村敏明教授、陈建明教授及高仓浩树教授依次作了主题演讲。会议围绕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的主要议题及代表性观点大致如下: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宗教文化 自然灾难 人文关怀 综述 四川大学
  • 简介:“化成晚钟”是古袁州府“宜春八景”之一。“暮钟何处起,明月满禅关”,化成禅寺因晚钟声入耳而成风景,足见山间水边,悠悠而起的薄暮钟声是如何招人遐思,动人玄想。化成禅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城区西郊秀江河北岸化成岩森林公园内,是赣西历史悠久的城市宗教文化风景园林,也是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涧幽壑,树木葱翠,环境幽静,景色优美,被誉为市区天然“氧吧”;化成禅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处佛门净地正逐渐成为宜春中心城区一道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 标签: 宜春市 宜春 城区 氧吧 宗教 禅寺
  • 简介:本文旨在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契入点,引入阿拉伯语的教学实践中,以进一步实现高校教育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章从两者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入手,阐述了其必要性以及对建立新型公民道德社会的意义,并对其可操作性做了具体的论证。

  • 标签: 阿拉伯语教学 逻辑思维 科学人文教育 培养 合点 教育科学性
  • 简介:本文指出,在后现代浪潮的冲击下,有必要融会华人文化传统中的儒家德性传统、西方的卫斯理恩典论、麦金泰尔(AlasdairMcIntyre)与候活士(StanleyHauerwas)的品德伦理理论,并重视“预临之恩”、“称义之恩”、“成圣之恩”,以促进教会的成长。

  • 标签: 儒家德性传统 卫斯理恩典伦 品德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