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先秦时期的礼乐思想经历了周公"制礼作乐"的初创期、孔子"缀礼正乐"的定型期、墨子"非礼难乐"的失范期、荀子"论礼释乐"的再造期四个发展阶段。根据他们对礼乐思想的独特诠释,可以归纳为"缘德说礼""以仁释礼""因利非礼""援法入礼"四个不同特点。从周公到荀子,先秦时期的礼乐思想,经历了一个起承转合的逻辑演进,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礼乐观念的基本框架。

  • 标签: 礼乐思想 周公 孔子 墨子 荀子
  • 简介:与宗教之城、伦理之城、技术之城比起来,生态城市是多维度的立体乐园式的审美之城。如果说宗教之城、伦理之城是善取向(重净化与德性)的城市,技术之城是真取向的城市的话,那么,生态城市则是多元化的美取向的城市。技术之城由日神管控(理性至上),而生态之城则酒神充盈(生机弥漫)。本文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反思。

  • 标签: 中国 生态城市 价值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上主要存在"对立说"、"并存说"和"融合说"三种观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和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学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超越则使其有能力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推动儒学现代化,从而为和合提供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儒学的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求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和合。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儒学
  •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和生活的终极目的。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的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的调整和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的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的美德,即为工程生活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和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 标签: 工程伦理 工程生活 实践智慧 卓越 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