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黄裕生《站在未来立场上》一书,作为一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讨论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核心论题是为自由绝对优先性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探讨。

  • 标签: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自由 传统 现实 未来 康德
  • 简介:在康德伦理学中把恶作为一种隐匿、对立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误读。同时,忽视恶存在康德伦理学是不完整,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完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学,但对于有限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善培育和生成是在恶土壤中,要在感性世界中凭借自身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恶,需要道德信念坚定、道德偏好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德性光辉。

  • 标签: 康德伦理学 抑恶
  • 简介:家训是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一种重要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本多样。家训精神是以仁义为本,孝亲悌长是家庭伦理核心,诚信友爱是为人处世原则,尊师重道是追求真理法门,知行合一是修身养性要诀,持戒行善是对治五毒良方。家训集德性与智慧于一体,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教化使人成贤成圣。这种精神无疑对当今家庭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 标签: 家训 德性 智慧 家庭教育
  • 简介:康德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即使“人为自然立法”掌握了自然必然性,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物质欲求,不可能走出自然王国。由此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强调只有“人为自身立法”实践理性才能够将人从自然王国中拯救出来而走向自由王国。康德这一命题危害是,否认人在自然面前拥有自由,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生物法则,道德地对待自然万物在学理上不具有可能性。本研究试图颠覆康德这一命题,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仅拥有本体论自由,而且这一自由还优先于认识论自由和实践理性自由。人只有证明自由本真性具有生态性质,即人在自然面前能够拥有本体论自由,才能担保自身从自然王国之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保护自然环境伦理行为获得坚实哲学基础和正当性理由。

  • 标签: 自由 生态 本真性
  • 简介:休谟认为道德价值在于人品质,个体品质是其行为原因,只有出于品质行为才具有必然性,才具有道德价值。美德价值来源于其愉悦性和效用。美德愉悦性指向人心理体验和幸福,美德效用则指向社会公益和社会秩序。休谟所论美德价值两个来源实际上区分了两种道德形式,一种是主要与自然美德相关美德伦理,一种是与人为美德或正义相关规则伦理。休谟关于美德价值分析,大体上是基于常识道德立场,同时也以实践为基础,这为当代伦理学理论尤其是美德伦理学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思想资源。

  • 标签: 休谟 美德的价值 愉悦 效用 美德伦理学
  • 简介:近代以来,以梁启超为代表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公德与私德争论。梁启超认为,无论公德、私德,本质都在于为公共利益服务,他试图以构建公德来促使个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而将公德培育又纳入私德范围,强调个体道德实践。梁启超公德观以日本公德思想为中介,有其西方思想渊源。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边沁首次提出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区分,密尔进一步将之发展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公共道德是不同于私人道德外在规范,主要由社会制裁加以维护,其培育则依靠国家引导。中国古代公共道德理论是强调理想与现实相统一应用哲学,把公共道德看作是一种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生活艺术。在这一视野下,由于商业在当代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以商业中契约原则为核心,通过社会监督和国家引导,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构建公共道德。

  • 标签: 公德 私德 社会契约
  • 简介:在现代国家法治化进程中,公民服从法律是一项政治义务,而不是单纯法律义务。公民不是简单地服从法律,而是能独立运用自己理性辨认和确认法律正当性,在服从法律过程中推进法治健全与完善。因此,在现代国家推进法治发展过程中,作为公民政治义务,公民对法律服从至少需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公民自愿性,如何提升公民守法意识;其二是法律正当性,即法律必须是正当,符合正义要求。

  • 标签: 法律服从 自愿性 法律正义
  • 简介:作为一个伦理政治问题雾霾治理所关注核心问题是:面对共同环境危机和不同个人利益诉求,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正义原则来界定各种环境参与者所应承担治理义务,并决定不同环境治理参与者应当承担多少减排责任或受到多大程度权利限制。人们试图运用污染者付费、获利者付费、人均平等责任等原则来决定谁该承担治理雾霾成本。但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这篇文章尝试提出一种基于机会成本平等家务负担原则,为分配雾霾治理成本提供一个不同版本方案。

  • 标签: 雾霾治理 责任原则 负担分担 机会成本
  • 简介:康德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即使“人为自然立法”掌握了自然必然性,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物质欲求,不可能走出自然王国。由此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强调只有“人为自身立法”实践理性才能够将人从自然王国中拯救出来而走向自由王国。康德这一命题危害是,否认人在自然面前拥有自由,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生物法则,道德地对待自然万物在学理上不具有可能性。本研究试图颠覆康德这一命题,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仅拥有本体论自由,而且这一自由还优先于认识论自由和实践理性自由。人只有证明自由本真性具有生态性质,即人在自然面前能够拥有本体论自由,才能担保自身从自然王国之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保护自然环境伦理行为获得坚实哲学基础和正当性理由。

  • 标签: 自由 生态 本真性
  • 简介:人类历史充满了暴力,而在当今全球世界,暴力正在日益增长。这意味着,我们文明并没有使我们受到教化。有时候,我们甚至为暴力提供哲学支持。为了制造暴力,我们借助感情、使用侵略性语言、唤醒历史旧伤并努力减少偏见。事实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都只是普通人。和平使命呼唤一种新思维。它强制我们在我们身上唤醒一种新意识状态。它要求我们创造新讨论主题和新公众观,并为和平构建一种新哲学理论基础,劝导人们追求和平是一种更高动机。为了拥有和平,我们必须建立亚洲仁爱观,以"内在团体忠诚"为基础构建我们对人类关怀,并通过反思从亚洲文化中汲取营养。

  • 标签: 和平 意识 亚洲文化 意识形态
  • 简介:公共管理价值表达是指公共管理精神追求与价值立场。本文从目的论和方法论双重视角,切入公共管理历史进程,梳理公共管理所指与能指价值所在。一是通过考察从"效率"到"公共善"管理目标的演进,从价值论视角澄明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目的论倾向;二是通过考察从权威"统治"到公共"治理"管理方法更替,从方法论视角彰显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价值论意义。无论是管理目的还是管理方法,现代公共管理价值表达都呈现浓浓"公共性"。

  • 标签: 价值表达 公共管理 公共性
  • 简介:SOHO办公又简称移动办公和居家办公,正伴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从伦理学视角审视这一现象,可以说SOHO办公出现和发展是劳动方式上一场道德进步。因为SOHO办公增强了普通劳动者劳动自主性,提升了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中主体地位;改变了现代劳动组织和劳动文化中不平等现象,推动了劳动平等理念实现;促进了劳动与休闲、劳动与家庭融合,是现代生活方式一个重要变革。对SOHO办公道德性质质疑源于SOHO办公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制度等方面还有诸多地方不够完善,但是这并不会对它道德性质构成严重挑战。

  • 标签: SOHO 劳动 道德
  • 简介:国家治理过程是生态秩序和社会秩序建构过程,前者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后者表现为多元主体利益协调。国家治理生态伦理价值目标是生态文明,其具象化目标即美丽中国。国家治理善性决定于其伦理合理性,而伦理合理性又决定于明确、合理生态伦理价值定位。顺应生态伦理生态治理为国家治理生成合法性,不仅因为生态治理具有广泛认同基础,并致力于实现生态正义,还因为有效生态治理满足善治全部条件。

  • 标签: 国家治理 生态伦理 美丽中国 生态治理 善治
  • 简介:从学科角度来说,中国哲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反思中国哲学未来走向过程中,如何揭示中国哲学特质是核心问题。《中国哲学导论》从反思《中国哲学史》中经验教训入手,探讨了中国哲学重新建构问题。该书从"转识成智"认识论、由凡入圣伦理道德、出生灭门入真如门本体论以及政治哲学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哲学灵魂和内核,是当前反思和重构中国哲学史一本力作,也为继续书写《中国哲学史》提供了许多经验指导。

  • 标签: 《中国哲学导论》 哲学特质 认识论 本体论
  • 简介:服务是人类一种基础性活动,没有彼此之间提供相互服务,就没有人类社会生活。服务无处不在,类型多样且形式不一。政府公共服务强调作为主体政府以及公共行政人员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政府公共性和政府伦理关系既是政府基本特征,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合伦理性或伦理价值能够得以实现客观基础和伦理根据。

  • 标签: 政府 公共服务 公共性 公共利益 伦理关系
  • 简介:儒家虽然总体上强调天人合一,却并不否定天人相分,而是把两者辩证统一起来;而且,儒家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共同为促进天人和谐、生态责任提供了精神支撑。在漫长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学建构了天人相分生态责任伦理根据、天人合一生态责任伦理前提、仁民爱物生态责任伦理情感、取予有度生态责任伦理行为和天人相参生态责任伦理追求在内生态责任伦理义理结构。

  • 标签: 儒家 生态 责任伦理 文明
  • 简介:人情是一个中国文化中使用广泛概念,其内涵较为复杂,其中有情,但又无情,其中有公正,但也会制造不公正。人情有两面性,需要克服人情局限性,发展健康的人情关系。

  • 标签: 人情 公平 需求
  • 简介:众所周知,由于克里普克工作,弗雷格涵义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无效。但事实上,弗雷格理论真的被克里普克决定性地反驳了吗?这是一个有趣而富于挑战问题。本文认为,克里普克对涵义理论典型反驳并没有击中涵义理论关键;毋宁说,克里普克树立了一个反驳目标并将其归到弗雷格身上,但问题在于,这个被设想目标并不能恰当地归于弗雷格。本文通过对弗雷格涵义理论之所以被提出论证重构,以及对克里普克反驳评述,来解释为什么克里普克并未真正击倒弗雷格。以之为基础,本文论证了涵义概念是可以辩护,但不是在"新弗雷格主义"路径上去辩护,而必须以"约定"概念为核心来对其给予辩护。

  • 标签: 涵义 克里普克 新弗雷格主义 约定
  • 简介:《圣经》是基督教最原始、最权威、最重要经典,也是其教义、信仰、道德、历史和崇拜仪式等根源和汇聚。康德道德宗教在对基督教道德建构中,尤以对其经典《圣经》道德化诠释为首要和核心。本文立意探讨其诠释《圣经》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等多重原因,并对其诠释《圣经》基本原则和主要思想做了较为详尽地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康德释经学在神学和哲学中引发启蒙意义和深远影响。

  • 标签: 康德 《圣经》 道德诠释
  • 简介:威廉姆斯在《平等观念》一文中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角度分别批评了康德伦理学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主体认知维度,并以此确立了建立在理解善事物本质基础之上分配方式。诺齐克与古特曼对威廉姆斯批评落实在政治哲学层面,并没有触及根本伦理学理论。相对而言沃尔泽批评则更具建设性,弥补了威廉姆斯方法论上缺憾。

  • 标签: 平等 道德能力 分配 理由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