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荀子在历史上是一位对奠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思想家。传统习惯都将其划为儒家学派,尊称为“儒学大师”。战国末期的韩非曾把他列为“儒学八派”之一,传统书目自《汉书·艺文志》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将《荀子》一书列入“儒家类”。然而,综观荀子的思想学说,却与正宗儒学(孔孟学说)大相径庭,其历史命运也不能与孔孟相

  • 标签: 荀子 黄老之学 汉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黄老道家 孟子
  • 简介:<正>《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 标签: 孟子 司马迁 稷下先生 钱穆 先秦诸子 客卿制
  • 简介:“何为知识”,“知识为何具有确定性”,“我们如何知道、相信和理解”知识,这些都是西方哲学古老却又常新的问题。其内在核心就是“知识确证”问题。在现当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有语境论与语境论两个主要立场。后者还包括了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之间的争论。概言之,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人们通过语境就可以理解知识,这也是正统知识论的主张;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知识是不确定、不必然的;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

  • 标签: 知识论 语境论 确证问题 决策 相对主义 怀疑论
  • 简介:虽然国际社会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国保护 法律对策
  • 简介:直接利益化成为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特征。直接利益化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具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问题的网络反映,间接地反映或折射事件参与者的利益。此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冲突各方乃至整个社会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一些负面影响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认真解决。

  • 标签: 网络 群体性事件 舆论 非直接利益
  • 简介:相传有三个版本:、和.秦汉以来,学界主流向以为,"白马即马",结果常使易学研究偏离的本来--卦爻画."周易学"主要是在卦爻辞的基础上以"象"的方式解.综观易学史,与这种"经文易学"同样重要的治易方式还有二:五行易学和图书易学.传统"经文易学"之"象数与义理"的两派分类法有失全面,不利于揭示易道本质,"白马马".本文通过运用上述三种研易手段,尝试总结易道法则:阴阳之道、众界合一、和实生物.易学研究因缘而起,学者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和而不同方为君子之道.易之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 标签: 周易 象数 义理 五行 图书
  • 简介:学界长期以中体西用、中西会通等体用之分对中西对话进行定位,除此“逻辑”视角外还应关注历史发展之维度。以佛学入华引发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为镜,现今中西交流亦要走过格义比附、潜隐外化、互镜创新三个历史时段。不同文化传统相遇之初,格义比附在所难免,但随着对外来文化本义之真正理解及进而引发的推崇,外来文化会成为显学,本土文化反而会在一定时期被遮蔽潜隐。各种中西体用会通之说忽视了一个人不可避免会有立场或前见的问题,其实中西文化两个源远流长各具特色的传统很难讲谁好谁坏,中西比较对话更多的是相互提供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

  • 标签: 中西对话 文化比较 中体西用 中西会通
  • 简介:由于政府的缘故而产生的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是普遍可观察的事实。本文讨论了它的两种重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如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体系、以适当的制度保证公民的评价能够影响官员的政绩考核和任命过程等。

  • 标签: 环境外部性 算计性非内部化 政治性非内部化
  • 简介:目前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中,流通的国有股比重过大,影响了公司经营绩效.无论从控制权转移还是主张机构法人控股,国有股的流通性致使效果甚微.对于成熟市场而言,控制权的收购和接管有利于股权结构优化,促进公司治理,国有股的流通性使之难以实现.本文将从治理结构的各个层面上来谈国有股流通性的影响.

  • 标签: 国有股 非流通性 治理结构 影响
  • 简介: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

  • 标签: 人性论思想 历时性 《荀子》 辨说 情性 王制
  • 简介:现代环境法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全法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社会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环境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循环社会法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的底线;(3)从生态的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的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依托《中庸》,罗汝芳论工夫多自“圣人分上说”,其境界工夫主张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侧重“默识”性体;强调“轻省”“直养”;属意“当下”检证,“因时”推进。以境界工夫进路考察罗汝芳哲学构建,其理论重心不在对抽象性征的存有论探讨上,也不偏向于“下学上达”的工夫取径,而集中在境界论哲学的创造和发挥。由此推导得出,罗汝芳在本体论、宇宙观等哲学基本问题上由儒学立场的出离。这一出离的过程揭示了中晚明以降心学流弊渐趋漫衍的多面缘由和深远影响。

  • 标签: 罗汝芳 境界工夫 本体论 宇宙论
  • 简介: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图表达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图的佛学阐释和易学图“太极图”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图发展中的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图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图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图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的图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图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图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的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的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图法的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图法阐释,略窥所涉图演进问题的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圆相 易学 佛学 图型法
  • 简介:在当前与心一身问题相关的众多讨论中,还原物理主义无疑是个备受争议的亮点。还原物理主义的类型之一即无律则一元论,它认为心灵与身体之间是殊同一关系,因而不存在严格的心理一物理规律。戴维森在《心理事件》一文中首次将随附性引人心灵哲学来解释心一身殊同一关系。心灵与身体之间的随附关系目前甚至成为不同类型的还原物理主义所共同接受的一个基本前提。然而戴维森并未提供将随附性引入心灵哲学的充分理由。我们认为,随附性其实并不适合用来探讨心一身问题。

  • 标签: 随附性 一元论 同一论 心灵哲学 物理主义 同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