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他一直坚持编研结合,尝谓:以编辑工作为“公职”,不敢懈怠;以中国哲学研究为“天职”,绝不放弃。在调入哲学研究所后,他更潜心于中国哲学和儒家文化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先秦儒学、老庄哲学、周易哲学、简帛研究、宋明理学、儒家政治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等方面。

  • 标签: 中国哲学研究 李存 儒家政治哲学 近现代转型 编研结合 编辑工作
  • 简介:儒学与佛学都在关注“人”,但其所关注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儒家颜元的《人编》和佛家宗密的《华严原人论》中表现得很明显。在《人编》中,颜元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其答案是只有实践了儒家“人伦”关系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在《华严原人论》中,宗密则探讨“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其答案是“人本来是佛”。可以看出,颜元着眼于人的实践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儒学的价值判断,而宗密则着眼于人的本来形态,是要对人作出一个符合佛学的事实判断,两者的这种差别体现了儒佛两家“人学”思想的不同进路,即儒学的实践进路和佛学的形而上学进路。

  • 标签: 颜元 宗密 儒学 佛学
  • 简介:姜太公所出的吕国地望何在?先秦时期莒国灭的轨迹如何?学术界一直争讼不已,甚至夹杂有对《史记》记载的质疑。通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导致此类问题发生有共性原因,就是在《史记》等史乘指向的时空关系中迷失了方向,把本来历时态存在的信息理解成了共时态。如果对现有材料进行合理的时间排序,仍可勾勒出较为完整的历史图景。

  • 标签: 地望 存灭 考异
  • 简介:绪论WernerMahrhalz尝于文艺史学与文艺科学(literargeschichteundliterarwissenschaft)一文中谓学术材料之处理,或出诸体系哲学之观点,或出诸历史实用之观点;以体系言,则即体知其用;以史实言,则即用显其体;本文拟执体系以求诸数论(Samkhya)之说而非作史实变演之考证.

  • 标签: 栏目 数论 量论 价值
  • 简介:一、六经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经,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经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例,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 标签: 六经 熊十力 量论 禅宗 知识类型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