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庄子》语言具有很强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是通过特殊语言结构而展示。“寓言”、“重言”、“卮言”、“无言”、“玄言”等几种语言形式就是《庄子》一语言结构集中反映。

  • 标签: 庄子 寓言 逍遥游 语言结构 天倪 语言形式
  • 简介:新出清华简以及相关传世文献证据表明,《序》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年到公元前213年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 标签: 清华简 《书序》 孔子
  • 简介:和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聪明才智、社会人群聪明才智.其内涵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变化.

  • 标签: 《尚书》《诗经》 “哲” 古代思想
  • 简介:《周易》思想在《推十》中具有终极灵魂地位。对刘咸圻先生来说,《周易》思想既是粘合剂.又是方法沧,在其考镜源流、横中纵观、执两用中、任天圆道,尽心知性、立命事天学术理念中始终具有领贯性特殊作用。刘咸圻先生一方面遵循“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原则,另一方面又坚持“理不与数对,事乃与数对”,将《周易》视为历史哲学,既抓住了《周易》要害,又汲取了大量学术营养;既没有“尊敬太过”,又为《推十》整合中国学术,重振昔日辉煌,推十合一,求简求合,参悟大道,合归天地之大体学术理想追求寻找到了理想思想武器。从《推十》对《周易》运用,我们可以发现,刘咸圻先生崇奉老子“太古道”哲学,是经过了《周易》诠释之后老子,是从根本上去掉了虚无,而兼论有无老子,刘成圻先生笔下老子已经将儒家仁义包容在道家“道”之中了,老子“静为躁君”与儒家“执两用中”融通为一,然后儒道兼容而同归于大体。这正是《周易》理论归宿,同时也是《推十》重要关节之处。

  • 标签: 《周易》 《推十书》 易简 儒道兼容 历史哲学
  • 简介:子张“诸绅”并非是匆忙应急的当场行为,而是一种慎重事后书写。将之理解为匆忙地记录孔子言语,不但忽略了“绅带”在古代服饰中重要地位,也漠视了孔子与子张对话基本逻辑,更没有考虑“子张诸绅”背后文化依据。绅带是礼仪用物,子张书写内容是“言忠信,行笃敬”,主观意图是随身携带、时刻铭记。子张“诸绅”是在制作衣带铭,他书写行为是历史传统延续,文化语境必然,而并非偶然性灵感进发。子张行为在孔门弟子中并非唯一.子路、子贡行为足以证明这一点。

  • 标签: 《论语》 绅铭文 文化传统
  • 简介:从先齐东夷族到春秋战国,优越地理环境下相对发达社会经济催生了相对先进传统齐鲁文化,它影响了齐鲁书家文化选择和书法实践,促使古代山东属地成为中国书法重镇,也促使古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形成,它超时空丰厚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文化穿透力,也同样影响了建国后当代山东书法地域风格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地理环境 传统齐鲁文化 当代山东书风 守成 创变
  • 简介:朱熹一直强调从自家身心上理会学问才是“第一义”,他将“实践—体验”作为最重要《四》学诠释方法。与“语言—文献”诠释方法相比较,他“实践—体验”诠释方法具有强调诠释者实践主体性、表达诠释者精神活动完整性、体现主客统一现实性等一系列特征,故而能够更有效地化解经典文本历史性与诠释主体时代性、经典文本理念性与生活实践现实性之间之间矛盾。

  • 标签: 诠释方法 朱熹 经典文本 《四书》学 法相 解经
  • 简介:本文以释文为基础,折衷诸家之说,断以己意,全面讨论一篇文本复原和词句内涵,在编连、断读、释文、考释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看法.重新调整竹简编序为原篇简1-11、26-27、12-16、28-29、24-25、30-39、17-23、原编简49.断句、释读方面的改动如,简2开头8字读作"赏誉刑祸,福之基也";简29"亡德"连读,读为"明德";简21上半部分读作"行矣,而亡惟养心于慈良","惟"训为"思虑、度量";简2"正钦"释为"政禁";简39"有"后一字释为"极",训为"准则".

  • 标签: 简书 《尊德义》 校释 释文 古籍整理
  • 简介:是陆九渊理论体系建构重要资源.其”心即理”本体论、以”发明本心”为核心修养工夫论、格物论、义利说提出与建构,都是以思想资料为依托.

  • 标签: 《四书》 陆九渊 心即理 修养工夫 格物 义利
  • 简介:面对佛道之学挑战,宋初儒者认识到必须弥补儒学心性论缺陷,建立起与佛道之学相颉颃心性理论。为此,他们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心性论领域,展开心性理论探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中庸》、《孟子》逐渐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论语》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四》成为儒家重要思想学术资源,不同思想倾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四》进行了阐释、利用与发挥,形成了各具特色《四》学。

  • 标签: 《四书》学 心性之学 宋代 北宋 心性理论 《大学》
  • 简介:当今学术界对程朱易学存在截然不同观点,一言朱熹易学继承程颐学风而形成,一言程朱二者是敌派。对程朱易学关系,尽管学术界看法相距甚远,然而对其间具体异与同,似乎至今尚缺专论。笔者以为。两贤对《周易》其性质理解各有不同,因而治易方法及其体例自然相异。伊川认为《周易》是明道之书,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其解说;朱熹则以《易》为卜筮之书,而以之解说《周易》之本义。但伊川也不曾否定《易》有卜筮之用,朱熹亦未尝言《易》中毫无义理。简言之.两贤易观中宾主相反而已。

  • 标签: 周易 程颐 朱熹 义理 象数 卜筮
  • 简介:<正>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古文字学家高亨先生纂著《古字通假会典》,近日将由齐鲁书社出版,同广大读者见面。《古字通假会典》是一部帮助读者认识、判断古字通用假借现象工具。它以收录资料为主,取材遍及先秦两汉主要典籍,魏晋以下也有征引,包括经、史、子、

  • 标签: 古字通假 工具书 会典 古文字学 齐鲁 古籍
  • 简介:张康之教授《行政伦理观念与视野》一,立足于社会转型历史背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合作治理思想主张。在具体分析和论证中,该书空间分析方法是一个值得关注方法论转向,对理解公共治理状况和行政伦理生态具有重要启示。从空间维度对政府演变理想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建构一套清晰而连贯分析服务型政府理论框架。合作治理主张是方向性和原则性,还需要更多理论上深化和完善。这也应当成为推动治理变革思想工具,促进合作治理普遍实现。

  • 标签: 后工业社会 合作治理 空间 行政伦理
  • 简介:<正>李颗,明天启六年(公元1627年)生,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卒,字中孚,陕西周至人,学者通称二曲先生.《二曲集·历年纪略》云:“先生家世甚微,贫不能早学,九岁始入小学从师发学,读三字经.”后因身体有疾辍读,随母舅读《大学》、《中庸》,旧疾时发时辍.因家贫,不能具束修,故不被学塾收受,只好自读圣书,由《大学》、《中庸》而至《论语》、《孟子》,逢人便问学正句.“自是母为人纺棉得米,则杂以糠秕、野蔬,併日而食.先生拾薪采蔬之暇,

  • 标签: 李二曲 明体实用 传统儒学 学术思想 文化内涵 性命之学
  • 简介:2013年5月19日,全国首届省级以上儒学团体负责人联席会议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联席会议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发起,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地区28家儒学团体70多名儒学团体负责人参加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与会同仁一致认为,当代中国儒学正处在走向复兴关键历史时期,在儒学事业内部,就儒学理论基本特征、儒学团体一般功能、儒学研究和普及方向等重大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已是当务之急。故此,与会同仁向全国各儒学团体以及所有儒学研究、爱好与践行者发出如下倡议:

  • 标签: 中国儒学 联席会 省级 倡议书 儒学研究 港澳地区
  • 简介:<正>游唤民《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爱国主义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内涵、表现形态、产生根源及其在当代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入侵方面来立论.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 标签: 爱国主义传统 当代中国 当代爱国主义 师范大学出版社 祖国统一大业 内在联系
  • 简介:山东省图书馆索以“易学专藏”、“海源阁专藏”、“地方文献”、“佛经专藏”、“金石拓片专藏”等著称于世,其中“易学专藏”,是一座海内外屈指可数《易经》文献宝库,包括古今中外对《易经》注释、论说、考订和图解,以及专著、古易、易纬、易占等类书籍,其特点是数量多、质量精。本馆“易学专藏”来源于两部分:

  • 标签: 山东省图书馆 提要 善本 地方文献 《易经》 金石拓片
  • 简介:朱熹之历史地位得以树立,学术内涵得以彰显,黄斡最是关键人物。避免门人说法歧出,免干陷入门户之争,成为黄棘一生用心所在。北山一系学人在《四章句集注》之间反复辨析,不论是横向发展抑或是纵向深化,朱学由宋入元,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一脉相承,代表朱学正传,四成为学术核心所在。《四大全》征引其中部分内容,许谦材料最多,其次为方逢辰、金履祥、王柏、何梦贵、欧阳玄等人,共计154条。分析可知,《四大全》特别留意经文结构分析、文句涵义,北山一系学人于讲论之中厘清文本内涵,体证与诠释并进,尝试在经典诠释当中揭示儒学工夫与境界,确立朱熹学术价值与方向,提供给了后人诸多思考成果,值得参考。

  • 标签: 《四书大全》 朱熹 黄斡 道统 北山
  • 简介:宋代理学兴起,标志着儒学又一次更新与创造,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大事。宋代理学无疑被认为是一种新文化,代表着新儒学发展方向。这种新文化建立在新经典体系上,以《四注释和结集作为基础,用以继承开拓传统《五经》(或称《六经》或者“六艺”,为方便论述,

  • 标签: 宋代理学 《四书》 《五经》 中国思想文化史 “六艺” 《六经》
  • 简介:刘寅《武经七直解》是明代最早、最有影响《武经七》注解版本,有明一代流传颇广。作为“宰相之杰”张居正对“武事”甚为关注,也曾对《武经七直解》进行增订。然而,因后世流传版本较多,各家著录或有抵牾,甚至错讹之处。对现存张居正增订《武经七直解》版本情况进行梳理,并重点对张居正增订《孙子直解》详细情况及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将对张居正军事思想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张居正 《武经七书直解》 版本考辨 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