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正确认识和防止两分化、收入差距的扩大严林彪一、什么是界定两分化的客观依据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出现持续扩大的倾向,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有人把这种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现象,看作是两分化的一种表现;但也有人认为目前虽然存在收入...

  • 标签: 收入差距 贫富差距 贫富两极分化 正确认识 占有生产资料 物质生产资料
  • 简介:<正>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云水翻腾、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社会动乱、群雄逐鹿,为形形色色的“士”创造了发挥才干、施展抱负的大好良机,为他们提供了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广阔舞台。这些人或者折冲于樽俎之上,或者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坐策国事,或纵横游说。等而下之,鸡鸣狗盗、游侠、剌客……总之,雅俗皆备,品流繁杂。因而在思想领域里

  • 标签: 管仲 管子 中国历史 生产关系 土地所有制 齐桓公
  • 简介:<正>在春秋时代的齐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叱咤风云、青史留芳的人物。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被孔夫子称许为“救民之姓(生)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的晏婴,则是其中的姣姣者。对于、晏人,史学家们评论甚多,褒奖者多,贬之者少,褒贬参夥者亦不乏人。宋代散文家苏辙在他的《晏子传论》中把晏婴和管仲作了对比性的论述,文章说:“管子以桓

  • 标签: 管仲 老百姓 晏子春秋 奢侈浪费 齐桓公 管子
  • 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的形式,对帛书《厽子》下半部分中的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的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帛书 《易传》 《二厽子》
  • 简介:中国传统哲学属于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它与西方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态的形而上学不同,亚氏的形而上学是由对是的逻辑分析开始的,即由对逻辑命题的分析而寻找不变的实体存在。亚氏的思维方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则不然,它是由“省身”,“尽心、知性、知天”,“思诚”、“静观”,“玄贤”、觉悟而去认识世界的本体,这种形而上学固然是境界形态的,至于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转向,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对存在(是)作了新的诠释,海氏的诠释在某种意义上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所潜含的现代意义。

  • 标签: 境界 实体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
  • 简介: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以法治国,同时也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古代儒家的社会治理思想包括道德引导、礼乐约束、法律治理三方面,这种体系性的社会治理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

  • 标签: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道德引导 礼乐约束 法律治理
  • 简介:在中国净土宗史上,长期以来一直以慧远为创宗初祖,然而反观净土宗,我们会发现昙鸾道绰一善系所倡导的持名念佛才是中国净土宗广大信众所坚持的修持方法与立宗基础.中国净土宗发展的理路与承继的血脉,是沿着由昙鸾开创、道绰继之、善集大成的持名念佛一系而发展的.但昙鸾、道绰一直被排除在传统的净土十三祖之外,本文将从净土法门立宗之基础对这一问题作一梳理与检讨,提出净土宗十五祖之说,试图正确处理宗教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

  • 标签: 净土宗 念佛 自力他力 十五祖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次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次谦之韵》诗均系于嘉靖年。本文考证出《次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
  • 简介: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之理,唐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君毅通过感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感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感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唐君毅所论感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唐君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唐先生易学思想中感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 简介:清河郡本《纬书》含有大量不见于其他纬书辑本的独有佚文,学界对其文献学价值多予以肯定。然此本来源不明,存在伪作的可能。清河郡本《易纬·卦验》是该本《易纬》书中保存独有佚文数量最多的一种,通过文献梳理、比勘及内容、语词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清河郡本《易纬·卦验》佚文多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应为后人根据已有文献伪造而成,在使用这些佚文时应加以甄别。

  • 标签: 《易纬》 《通卦验》 清河郡本 纬书 辨伪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 标签: 佛学家 佛学讲义 藏书目录 中国佛学院 中国佛教 先生
  • 简介: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校整理,中国学者吕宗力、栾保群等译《纬书集成》,是纬书整理研究的一部力作。然白璧难免微瑕,该书标点断句尚有某些不尽完美之处。就《易纬卦验》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未辨“推移”为双音复合结构而点破;、未辨“之言”为训诂术语而点破;三、误认“宫商”为音乐术语而将“出宫”点破;四、未辨“耀魄宝”含义而将“北辰帝”点破;五、不识“日冬至”为冬至别名而点破。

  • 标签: 纬书集成 易纬通卦验 语言 标点
  • 简介:模、楷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模树 楷树 周公 孔子
  • 简介:《论语·先进》第章,是对孔子“厄于陈蔡”记述最早、最具权威性的珍贵文献。释文本、朱注本的分章“从郑氏”并不为错,清及近现代学者对朱注的质疑有误;此章传述弟子,可能是有若或曾子。孔门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他们跟随孔子经历陈、蔡之厄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论语·先进》 分章 厄于陈蔡 考论
  • 简介:<正>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 标签: 中庸 程颐 系辞 朱熹 孟子 杨时
  • 简介: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蒙文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毂梁》才是成熟今文学。蒙文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不仅丰富了对道咸学术流变的认识,更呈现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多元路径。近代今文学的疑古思潮为整理国故与古史辨运动变经学为古史学,以史代经提供思想资源;然蒙文弘扬廖平《春秋》学,由廖平以今古讲两汉,进而以《春秋》论先秦,志在复古求解放,为其以史证经,以经御史埋下伏笔。

  • 标签: 蒙文通 今文学 毂梁
  • 简介:本刊主编答香港中社社长郭招金先生问不久前,刘大钧教授到香港访问,香港中国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郭招金先生就有关大陆《周易》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专访了本刊主编刘大钧教授,现据采访记录,整理发表如下。问:人们经常谈论,中国近十年来出现一股《周易》热,您是否认...

  • 标签: 《周易》 《周易》研究 周易研究 《易》学 易学研究 易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