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正>今年七月,有机会应邀参加湖南哲学界发起的在张家界举行的《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讨论会,深受启发。时隔数日,还留下深刻的印象,颇多联想。去年十二月,原教育部假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哲学专业教学改革座谈会。座谈会上,代表畅谈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取得的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学术讨论会 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建设 哲学概括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 标签: 新哲学会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本文从经典诠释的视角,以儒家为中心,思考在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走上"以西释中"的西化误区。我们应在确立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传统,以经学作为中国哲学建构的主体,在经学的基础上深化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以子学、玄学、道学、佛学作为多元辅助,借鉴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来诠释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使中国哲学史具有西方哲学的外貌而其实质却仍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以实现经学模式向哲学模式的非断裂性转换,推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不断发展完善。

  • 标签: 中国传统 儒家 经学 经典诠释 中国哲学史
  • 简介:<正>《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是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哲学园地中辛勤耕耘和可贵探索的成果。作者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中心课题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以及马克思

  • 标签: 问题探索 现实问题 中心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当代哲学 园地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精神家园”路向的核心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 标签: 反思现代性 中国问题 哲学视域
  • 简介:<正>1945年7月的一天,我从重庆坐飞机到了昆明,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以下简称“哲学编译会”或“编译会”)工作。这哲学编译会,在近代中国哲学界的历史发展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可能是仅有的一个以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介绍西方哲学名著为宗旨的学术机构,它不仅主编和组织翻译出版了不少介绍西方哲学的好书,也培

  • 标签: 贺麟 北大 西方哲学史 译员 汪子 杂记
  • 简介: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向网络时代迈进,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也面临着自身的变革.网络哲学正是哲学反思网络时代的产物,即用网络的方式研究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网络.网络哲学是对当代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全面变革进行哲学概括和反思的新兴哲学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网络为平台和中介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的网络化关系和活动.

  • 标签: 网络 网络时代 网络哲学 存在方式
  • 简介:"恰当地提出问题"对于哲学甚至比对于科学更为重要,它体现出哲学活动的特殊性质.提问开放新的视域,使我们超出习见,进入思考和对话.着重于提出问题而非构造理论,在今天可以被视为一种研究哲学的方式.当今时代给我们提出了大量需要研究的课题,也要求我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20世纪哲学的自我批判,不仅使哲学的一些基本范畴被重新审视,它的探索方式乃至其功能与合法性根据也受到质询.对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把握时代和探索哲学发展途径的入手处.

  • 标签: 问题研究 提出问题 建构体系
  • 简介:哲学作为“思想的思想”之认识论定位,表明它具有强烈的反思性,亦构成了它的超验性。哲学反思与超验思想的特质,由哲学之认识对象及其与对象的本质关系所规定,亦由哲学之穷是究理的至上性思维使命与中介性递进过程所规定。它们是哲学之谓的重要思想理据。

  • 标签: 哲学 反思 超验 机理
  • 简介:<正>在自然科学中,假说被看作是人的认识通向科学真理、建立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辩证法》,第218页)可是,对于哲学中是否存在假说、哲学是否容许假说,有的学者却是持保留态度甚至加以否定的。其实,在哲学隶属

  • 标签: 假说方法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性 主体 现实生活
  • 简介:本文从古今之争的视野分析现代西方哲学的现代本质,并且展示“哲学与政治”这一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古代与现代所呈现的特有图景。

  • 标签: 政治哲学 古今之争 现代性
  • 简介:<正>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列宁选集》第2卷第443页)然而,人类要真切地达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观察、识判、解决一切现实难题的理性工具这样一种意识境界,尚须要作多重的现实努力。

  • 标签: 主体意识 功用 意识境界 思维方式 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正>哲学究竟是本体理论、认识理论抑或人本学理论?就拿目前苏联和我国关于哲学性质问题的这一争论来说,如果了解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即能够了解历史本身就经历了从本体论走向认识论、又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走向人本学的这一前进运动过程,我想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是很有帮助的。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它可以反照出我们的认识究竟处在一个何种发展阶段。

  • 标签: 主体自我意识 本体论 认识论 思维方式 哲学性质 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