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标志马克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的那些思想,在此之前,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出现。马克超越费尔巴哈是一个过程,在一个时期,曾经存在对费尔巴哈的误解。马克的实践概念不仅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唯心主义。它强调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结合,是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斗争的扬弃。只强调马克的实践概念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片面的。

  • 标签: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过程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结合
  • 简介:'费尔巴哈阶段'存在与否是马克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不管是否承认'费尔巴哈阶段'的存在及其价值,之前的研究仍然主要停留在侧重学理证明的层次。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史著作与马克《神圣家族》尤其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章的比较分析,证明费尔巴哈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论证逻辑和文本结构上,都对马克产生了直接而且巨大的影响,从而为论证马克思想发展中存在'费尔巴哈阶段'提供文本依据。

  • 标签: 马克思 “费尔巴哈阶段” 思想发展 《神圣家族》
  • 简介:马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无论是在篇章结构上,还是在对“现实”概念的理解上,都是一致的。但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没有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升到马克世界观基本问题的高度,也没有把实践活动概念化,这是二者的主要差异。

  • 标签: 现实 实践 比较
  • 简介:哲学的意义在于思维方式的意义,哲学史就是思维方式的变更史。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点不是形而上学性,而是直观性。费尔巴哈对哲学史的贡献不是唯物主义权威的简单恢复,而是人本学思维方式的创立。马克费尔巴哈哲学的超越是实践思维方式对人本学思维方式的超越。

  • 标签: 思维方式 实践 人本学 超越
  • 简介:马克(以下简称)写于1845年春.这份原以为题,写在马克1844年~1847年的笔记本上,它在马克生前未曾发表,恩格斯在1888年出版单行本时,作为附录首次公诸于世."从此那些唯心主义者包括机械论者们都为之胆怯".恩格斯高度评价这一笔记,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包含着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这一包含新的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就是马克的实践观点.实践观点是贯穿马克中的根本的观点.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邓小平 单行本 “三个有利于”标准 实践观
  • 简介: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在这其中,超出以往学术界强调马克对黑格尔的'否定性批判关系',恩格斯似乎更加注重的是马克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性继承关系'。其中包括三个方面:马克对黑格尔'国家哲学'潜隐着的革命性观念的肯定性继承;马克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隐匿着的现实基础的肯定性继承;马克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隐匿的理想国蓝图的肯定性继承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肯定性继承关系
  • 简介:教育问题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而在思想史上有很多思想家在哲学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从机械唯物论和人本学唯物主义出发,得出教育和环境对人起决定作用的结论。马克剖析了这种唯物主义在人和环境、人和教育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批判了教育万能论,从阶级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实践教育观,开启了教育哲学新范式,对重新审视当今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教育万能论 环境决定论 马克思教育哲学 革命的实践
  • 简介: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于为费尔巴哈辩护的目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唯心主义的定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施达克的辩护方式提出批评,认为施达克没有看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又找错了地方.施达克对费尔巴哈哲学形象产生错误判断的原因在于,他沿袭了庸人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定性,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划分标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于施达克关于费尔巴哈哲学形象错误的批判,在今天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我们要对讨论主题做更深层前提分析,要对哲学家展开辩证分析.

  • 标签: 施达克 费尔巴哈 恩格斯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简介:马克学”一词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法国学者吕贝尔主编的《马克学研究》杂志传播开来的,但苏联的梁赞诺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由于苏联的日丹诺夫搞“一刀切”的极“左”意识形态政策,使马克学成了“反马克主义”的代名词,把所有西方对马克主义的研究都划归马克学,这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简单做法。面对21世纪的马克学研究工作的展开,我们应当与国际接轨,因此重建马克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吕贝尔 马克思学 马克思主义 重建马克思学
  • 简介:精神,是一个人的生活信念、理论风骨和实践态度,呈现着一个人独特的气质、人格和境界。人类解放的理想、彻底的理论批判、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是马克的核心精神。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始终不渝的最高理想,不仅贯穿于他的生活实践,也深刻体现于他的学说之中,成为他的思想体系的鲜明价值主题和价值立场。马克的解放理想奠基于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及其规律基础之上,它既是价值信念,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标签: 核心精神 马克思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最高理想 剩余价值理论 人类解放
  • 简介:2018年5月5日是马克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说——马克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就马克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脉来说,已进入到了中国化马克主义理论的新时代。本文就谈谈从马克主义到中国化马克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对中国化马克主义的理论定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诞辰200周年
  • 简介:<正>我们能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30年和《资本论》发表110年之后——为人们所说的"马克主义"勾勒一份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东西吗?当然可以,因为我们不仅就马克主义有了历史的眼光,而且有了关于它的胜利、失败和悲剧的长期经验。也许,这也是因为我们从今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长期经验 哲学手稿 马克思学说 法兰西内战 理性主义传统
  • 简介: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是上一世纪后半叶西方马克主义文本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文本形成的特定历史语境,即苏共“二十大”以后出现的非斯大林运动中的严重思想混乱,特别是阿尔都塞此时着重批判的在这一历史时期凸现出来的西方马克主义的人本学思潮,以及他用以“保卫马克”的科学方法论辩识。

  • 标签: 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非斯大林运动 人本学 方法论
  • 简介:阿格妮丝·赫勒是东欧新马克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由于继承了马克和卢卡奇的思想遗产,赫勒一生致力于人类解放事业的研究。文章重新审视和分析了马克的人类解放理论,恢复了马克人类解放理论的“个体向度”。作者认为,马克的人类解放是在自由的意义上进行阐述的,由此,作者分析了马克的自由概念和人类解放的实现条件。她认为,马克的绝对的自由和人类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解放只有在个体的意义上,而且在民主的自由概念的引领下才能实现。

  • 标签: 赫勒 马克思 人类解放 个体解放 自由
  • 简介:本文对马克学的含义、马克学与国外马克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学的生命力以及国外马克学对中国马克学研究的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马克思学 国外马克思学 中国马克思学 生命力
  • 简介:德里达与马克的相遇对解构主义和马克主义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事件,这一事件暴露了解构主义自身的局限。本文通过对德里达与马克之间关系的历史性和文本学的阐述,试图揭示出德里达向带“负号”的本体论和带“准”字的先验论进行转变的过程性痕迹。

  • 标签: 德里达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 解构主义 本体论
  • 简介:关于马克与黑格尔的关系,应该说是西方马克学研究中长久不衰的老话题,至今仍然不断有新观点出现。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西方
  • 简介:脱离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研究,难以科学揭示国外马克主义新思潮的理论特质与所属的理论谱系。开展国外马克主义新思潮追踪研究,对于开启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研究的新的理论论域,深化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实现经典西方马克主义研究和国外马克主义新思潮研究之间的有机互动,是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 标签: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