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唯物史观的基本任务之一。1980年前后,报刊上热烈讨论历史动力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但是不少问题尚未取得统一的认识,对毛泽东历史动力论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确实,毛泽东同志没有写出专门文章对历史动力进行论述,但从他的大量著作中可以看到,他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

  • 标签: 动力论 动力问题 人民群众 合力论 社会发展规律 理论体系
  • 简介:<正>20世纪是一个理论异常繁荣的时代,各种理论层出不穷,更迭迅速。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的理论都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20世纪获得了显著的地位,广泛地渗透到哲学、历史、美学和文艺理论等诸多领域。对此,许多理论家都予以充分肯定,深信不疑。伽达默尔断

  • 标签: 威廉斯 社会语言学 历史语义学 马克思主义 语言问题 语言研究
  • 简介:作为后发展国家,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赶超世界先进发达国家,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直是毛泽东孜孜以求的愿望,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世界现代化大潮的深刻洞察。但社会发展不是柔意情书,也不是历代统治者的侍女,它按照人类社会内在发展规律与偶发事变共振的轨迹前进。毛泽东急于求成的赶超目标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赶超实践,使中国人民向现代化的努力遭受了一次严重挫折。历史的起落曲折,逼迫人们反思。恩格斯曾尖锐地告诚过,如若忘记了“历史的启示”,人们“就会陷入半昏睡状态”,“仍在黑暗中摸索”。

  • 标签: 历史审视 毛泽东 赶超战略 世界现代化 客观经济规律 中华民族
  • 简介:<正>真正说来,历史哲学的繁华盛开是近代社会的事情,尤其属于18世纪后半叶的德国。这种现象实情似乎表明.历史哲学在近代有其源头。的确.从编年史的目光来看,且止于皮相的认识.这是相当可信的判断.因为黑格尔作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其中的一个成果,就是建构了"思辨的历史哲学"之正统。而且,即使近代之后出现了"叛离黑格尔"的哲学运动,但其间历史哲学论题的提出及其论证总是这样那样地与这位大师有

  • 标签: 历史哲学 黑格尔哲学 内在性 存在论 海德格尔 生存历史性
  • 简介: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中介。在世界市场形成后产生的世界交往包括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普遍的全方位的交往与联系。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的形成造成了世界性的阶级对抗和冲突。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的形成构成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世界历史的形成机制蕴涵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 标签: 马克思 思格斯 世界历史 转变机制 方法论 作用机制
  • 简介: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一幕惊心动魄的悲剧,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任何人都不会对这幕悲剧无动于衷——但当代社会学家的观点屈从于各政党利益,谈不上什么客观性。许多当事人还在报刊上和学术出版物中继续进行着斗争。显然。对如此重大的事件在这样短暂的历史空间里是难以作出正确的评价的——大东西隔得远才能看得清。本文试图从嫩广阔的、即几百年和几千年的历史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研究此类问题的客观方法。

  • 标签: 社会主义历史 苏联 覆灭 历史事件 学术出版物 人的命运
  • 简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实际上的核心地位,是一个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党在革命进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胜利成果。同时,由于一右三“左”的错误也使党品尝了失败的苦果,如大革命的失败、中央革命根本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这十三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规律缺乏正确认识或尚不成熟的十三年。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党史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届四中全会
  • 简介:<正>"对早期马克思而言,与历史的理解直接相关的自然是人化自然……马克思明智地撇开了自然界(不是人化自然)".这番话取自乔治·利希坦的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和批判的研究》。(1961年第1版)虽然利希坦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在这里他的观点与他写作时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的观念却没有区别。然而.这同一观念被今天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者看作是荒谬的。对马克思在生态讨论方面的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生态学 唯物主义 李比希 恩格斯 资本主义社会
  • 简介: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邓小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不是凭空产生、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酝酿、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前后相连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的思想发展、个人经历来考察邓小平理论的酝酿。

  • 标签: 1956年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简介:<正>在文艺的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同审美因素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由于不适度的倾斜所造成的极端:一种片面性是唯历史精神和唯人文精神而非美学精神,即忽视文艺中的审美因素而孤立地强调和推

  • 标签: 新写实小说 历史精神 人文精神 美学精神 审美因素 王尔德
  • 简介:<正>审视政治哲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托克维尔等人从不同的路向创构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还是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以不同的方式重写政治哲学的基本话语,实质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于对市民社会问题的质询与探问而展开,诸如个人权

  • 标签: 市民社会理论 亚里士多德 现代政治哲学 历史流变 社会理念 公共领域
  • 简介: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的最终成果是专著《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一成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这一重大问题,对科学社会主义150年发展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凝重反思,对当代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 历史命运 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