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这一思想的逻辑理路,主要把握了政党政治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双重逻辑的统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双重要求的统一,实现执政党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双重目标的统一。这一思想的内容思路,主要依循了立规与改革统一、依规与尚德并举、施规与监督同行、重规与全面兼顾、常规与问责齐驱等五个方面。这一思想的时代新路,主要体现在党的政治意识的新觉醒、党的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新发展三个方面。

  • 标签: 习近平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依规治党
  • 简介: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等重要思想,都为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 简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思想全面而深入,干部制度改革思想亦是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长远着想,认为: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是制度创新的根本,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思想主线清晰而突出,在价值理念上,组织路线要解放思想,这是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解决选择和培养接班人的标准问题,这是保证党的路线贯彻执行的中心问题;在制度建设上,着重研究年轻干部的选拔制度,这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具体措施上,认为提拔干部不能太急,但太慢了也不行,要有步骤地进行,列出工作时间表。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最大的成效就是激发了组织路线的活力,为党的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重执政党思维,树党章党规权威;重问题导向,破干部终身制,立干部任期制;重国际视角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定"德才兼备"干部选拔新标准。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思想为我们今天干部队伍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化基础,如何做到既破又立,这是当前我们要深入开展干部队伍建设的主题,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干部制度改革需要借鉴和创新的政治遗产。

  • 标签: 邓小平 干部制度 思想遗产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原则方法,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语境"下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启示。

  • 标签: 建设语境 人民内部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简介:不同于以往的见解,马克思通常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称为“联合体”(Association),并且在资本主义自身中发现了它的萌芽。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联合体”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又是怎样孕育了“联合体”的要素。本文首先从基础理论层面论述了联合体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联合体社会的“主体”不是“资本”或“国家权力”等外在力量,而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和生产者”。另外,联合体本质上是以相互主体地、能动地、有意识地联合在一起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这才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怎样产生了联合体的要素(主体及物质条件),马克思又是怎样理解的?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并试图阐明这一问题的基本点。

  • 标签: 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 联合体 联合劳动 合作工厂
  • 简介:针对党内监督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若干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遵循"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改革理念,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始终把党委监督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专责监督机构的执纪监督问责职能,协调推进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高度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在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党内监督在形成和演变中的两种关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必须以更为宽广的视角评价党内监督成效。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党内监督 全面从严治党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探索中走出来的,其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正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重温60年前这篇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奠基之作,对于我们在民族复兴新时代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与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 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针对国家政治生活主题发生根本转变、社会矛盾大量涌现的新历史阶段发表的重要文章。文章全面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理论和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在重要历史时期对国家建设产生了伟大指导作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从"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某种转向。

  • 标签: 毛泽东 建设哲学 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
  • 简介:古田会议作为党的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决议蕴含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古田会议对党内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纠正办法,阐明了党内教育的意义方法,明确了把制度治党作为从严治党的保障和把严明纪律作为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挖掘古田会议决议中的从严治党思想内涵,将为我们今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古田会议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 简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协同互进。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多党合作制度有着独特优势与特殊价值:凭借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大的包容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实现了政治稳定基础上的政治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制度模式和强大的政治整合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多党合作制度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外延和现实形态,并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规定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并引领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进程。

  • 标签: 多党合作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辩证关系
  • 简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保证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内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完善发展的理念,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最终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有效。

  • 标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制度体系 成熟定型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洛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
  • 简介: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所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思想,为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标签: 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