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戴冕(以下简称“戴”):《语言与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您最近出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我注意到您之前的著作中谈“是”与“真”比较多,这两个主题贯穿了您关于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的研究,您甚至还直接以“是与真”为名出版过专著.为什么您这次不再专注于这两个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转而开始谈“事实”“世界”这样的东西?

  • 标签: “世界” 逻辑学 清华大学 语言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授
  • 简介:现代数学语言对于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现代物理学和化学语言也有很大部分是超越文化的,因为它们采用了统一的符号系统;但是哲学的语言千差万别,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语言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哲学语言。于是,我们面临一个跨文化的问题:英语或德语哲学能够用汉语来教吗?或者,用英语或德语提出的问题可以用汉语来解答吗?

  • 标签: 哲学教学 跨语言 现代物理学 数学语言 化学语言 符号系统
  • 简介:尼尔斯·玻尔的语言观是他的整个哲学的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的阐述,我还是能够从他的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的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借助于由日常语言表达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来描述,这些描述是互补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它们都是无歧义的。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无歧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我们能明确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出分界线和我们必须遵守二值逻辑的规则。无歧义的描述条件是无法替代的。玻尔的语言观与他的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观点是一致的。

  • 标签: 尼尔斯·玻尔 量子力学 日常语言 无歧义
  • 简介:弗雷格和达米特从说者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容器和交流的工具,因而思想是静态的。戴维森则从听者视角主张:思想作为一种倾向性的语言.乃是解释者赋予说者的命题态度内容,因而思想是动态的。据此我们进一步论证:思想是解释者在交流过程中与说者所共同建构的东西,而不是说者在说话之前的现成之物;思想不是解释者的意见,也不单是说者的意图,而是话语自身的意义;思想是说者与解释者在话语交流的互动过程中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说者的话语与解释者赋予说者的思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调整、相互促进的反思平衡关系。

  • 标签: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命题态度 反思平衡 弗雷格 戴维森
  • 简介:对于处理各种相互关联的议程,语言学和时下流行的主体逻辑颇为有用。语义学和语用学可以受益于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一般观点,这一观点涉及语言过程及其主体;而论述语言表达式的策略语义学和语用学,由于其与人类行为相伴随,并对之进行指导,则可以令各种主体逻辑从中获得良多教益。

  • 标签: 主体 动态逻辑语义学 语用学
  • 简介: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出现了以延展心灵理论为代表的新的范式革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斯马特等人近年来积极提倡信息和网络科学在延展心灵的论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网络延展心灵”假说。尽管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尚不足以满足严格的延展认知的条件,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例如数据网络和真实世界网络等将能够实现心灵的延展。斯坦利提出,互联网和大脑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认知耦合系统,代表了在扩展心灵能力的历史一进化的长期过程中的下一个阶段。这一新的阶段可被称为人机共生智能阶段。

  • 标签: 信息技术 互联网 延展认知 延展心灵 人机共生智能
  • 简介:2012年10月27日,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哲学教育与当代社会——世界大学哲学系主任联席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很多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哲学系主任和一些国际知名的哲学家或哲学教授与会,大家围绕大学哲学教育展开了研讨。

  • 标签: 哲学教育 大学哲学 系主任 联席会 社会 当代
  • 简介:关于名称的描述论和直接指称论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30多年。一种新的名称理论——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SHCD)基于下述语言观:语言是社会性的,约定俗成的和有生命的。SHCD由下面6个论题组成:(1)名称与对象的关系始于广义的初始命名仪式。(2)在关于名称的因果历史链条上,所传递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关于名称所指对象的描述性信息。(3)被一个语言共同体所认可的那些描述性信息的集合构成了名称的意义。(4)相对于认知者的实践需要,在作为名称意义的描述集合中可以排出某种优先序:某些描述比其他描述更占有中心地位。(5)名称都有所指,但名称的所指不一定都是物理个体,也包括抽象对象、虚构对象和内涵对象。(6)若考虑到说话者的意向、特定话语的背景条件以及相关的知识网络等因素,由名称的意义甚至是其一部分意义也可以确定名称的所指。SHCD简单回应了克里普克对描述论的那些批评以及其他一些逻辑疑难。SHCD与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的分歧和对立,实际上源自两者在语言观上更为根本的分歧和对立。

  • 标签: 语言的社会性、约定性和历史性 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 克里普克 认知论证 语义论证 模态论证
  • 简介:宗教语言问题的实质是“上帝”概念如何被“人”所赋义的问题。以艾耶尔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经验指称”的赋义方式,认为“上帝”概念不符合基于经验事实的“可证实性原则”,故必须被拒斥;而普兰丁格则认为,“上帝”概念的赋义应当始于人的“信任”情感,只要相信者拥有这份信任情感,则“上帝”概念对他来说就是实在的、有意义的,这是一种“情感赋义”的谈论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谈论宗教语言的出发点不同:“经验指称”的起点是人的经验。而“情感赋义”则始于人的情感。不同的出发点引导了人对“上帝”的不同理解过程。

  • 标签: 宗教语言 上帝概念 经验指称 情感赋义
  • 简介:海伦·朗基诺(HelenE.Longino),女,国际知名科学哲学家。1973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05—至今),C.I.Lewis教授。她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哲学系主任(2008.09—2012.08),美国科学哲学学会主席(2013.01—2014.11)。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女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作为社会知识的科学》(ScienceasSocialKnowledge,

  • 标签: 哲学系 斯坦福 普林斯顿大学 哲学博士学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 Helen
  • 简介:郭秀艳(以下简称"郭"):各位学者、同学们,大家好!感谢大家能够在这样风雨交加的天气里准时赶来。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不公平感与人的社会行为"。不公平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人们发现公平准则被破坏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且公平和正义是许多学科都有所涉及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不公平感 青年学者 社会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 沙龙 行为反应
  • 简介:“慎独”之“慎”为“思”之义,“独”为内心精一的状态。“慎其独”即“思其心”之义。将此义验证于《大学》、《中庸》、《荀子·不苟》、《礼记·礼器》四篇中,可发现同样有效。通常意义上的“谨”、“敬”、“诚”作为省思内心的当下状态或反思后的结果,只是“慎独”工夫所涵具的内容而非“慎其独”一词的涵义。

  • 标签: 慎独 五行 思心
  • 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于2017年12月1日-3日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江,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大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尚智丛,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书记蒋斌,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韶菁等出席了12月2日举行的论坛开幕式.他们纷纷对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共同为高等研究所揭牌.哲学与科技高研所所长吴国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 标签: 华南理工大学 大学哲学 学术论坛 成立大会 研究所 科技
  • 简介:一、哲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哲学曾以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启动和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哲学再一次历史性地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随后,“人道主义研究”、“异化”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萨特热”、“尼采热”,等等,都对人们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人,哲学似乎有点跟不上这趟列车的行进速度了,哲学的影响力似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出现了成反比的现象。社会越是发展,人们似乎越是远离哲学。

  • 标签: 哲学教学 批判性思维 改革开放初期 培养 社会变革 “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