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测桡动脉压力、流速、直径等指标,分析抬高上肢导致桡动脉血压改变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6至12月期间入住清华长庚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胆外科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26例。分别在抬高上肢前和抬高上肢时,记录血压数值,并以多普勒超声测量桡动脉置管处的动脉管内径和血流速。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压下降、舒张压上升,分别为(107±16) mmHg比(120±17) mmHg和(75±6) mmHg比(71±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12.6,均P<0.05),但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10) mmHg比(87±11) mmHg,t=1.1,P>0.05]。与抬高上肢前相比,抬高上肢30 s后桡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和阻力指数均显著增加,而桡动脉横径与纵径则显著减小,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4、-14.6、-22.5、31.4、25.3,均P<0.01)。结论动压代偿和血管阻力代偿可能是抬高上肢时桡动脉压力改变的主要机制,抬高上肢可以作为血管阻力反应性试验在临床应用。

  • 标签: 血压测定 有创血压 桡动脉 血流速 抬高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盐饮食合并慢性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模型的组织病理、单核细胞功能表型、脑组织动脉硬化相关血管因子转录改变。方法21只6周龄SHR按照简单随机法直接抽样分成正常饮食组(SHR-ND,n=7)、高盐饮食组(SHR-HSD,n=14,予以8%高盐饲料喂养),在高盐饮食诱导20周后按照简单随机法直接抽样分配一半SHR-HSD予以施行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术(SHR-HSD-UCAO,n=7)并维持10周以模拟慢性局灶性低灌注,比较三组间脑组织病理学、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脑组织中动脉硬化相关血管因子mRNA转录水平改变。结果SHR-HSD收缩压[(246±12)mmHg比(220±16)mmHg,P=0.029 1,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189±15)mmHg比(164±12)mmHg,P=0.014 3]均明显高于SHR-ND。在组织病理学上,SHR-ND、SHR-HSD和SHR-HSD-UCAO三组均可见小动脉脂质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管腔缩窄、多发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胼胝体神经纤维结构疏松和髓鞘空泡化改变。SHR-HSD外周血中CD11b+CD68+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SHR-ND和SHR-HSD-UCAO(P=0.000 8),而SHR-HSD-UCAO中促炎亚型标志物CD86(P=0.018 7)和抗炎亚型标志物CD206(P=0.016 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均低于SHR-HSD;在脾脏中,SHR-HSD-UCAO的CD11b+CD68+单核细胞CD86的MFI明显高于SHR-ND和SHR-HSD(P=0.000 5)。SHR-HSD-UCAO脑组织中促血管新生因子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P=0.004 6)和血管生成素(ANG)(P=0.000 2)的mRNA转录水平较SHR-ND和SHR-HSD下调,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P<0.000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P=0.045)的mRNA转录水平均较SHR-ND和SHR-HSD显著上调。结论高盐合并局灶性低灌注的SHR可诱导大鼠小动脉硬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疏松等病理改变,并伴随循环单核细胞免疫表型失衡、促血管新生因子转录下调,SHR-HSD-UCAO值得作为中晚期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aCSVD)疾病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小动脉硬化 高盐 血管新生 疾病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CT血管成像(CTA)在检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BPF)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期行改良式CTA和DSA检查的246例咯血患者,CT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机,所有改良式CTA图像由两名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盲式阅读。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者检查一致性。结果DSA检出186例阳性,60阴性;改良式CTA检出160例阳性,86例阴性。改良式CTA诊断BPF的灵敏度为85.5%(159/186),特异度为98.3%(59/60),准确度为88.6%(218/246),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高(kappa=0.73, P<0.01)。结论改良式CTA诊断BPF具有高特异性,可作为疑似BPF患者无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颅内血管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一直是治疗的难点,The Woven Endobridge(WEB)装置是专门用于此类型动脉瘤的新型颅内动脉瘤栓塞装置,目前国内使用极少,现报道3例WEB栓塞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病例,2例术后达到了较好的栓塞效果,1例存在瘤颈残留,瘤颈比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The Woven EndoBridge
  • 简介:摘要:高校众空间作为我国众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是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使高校学生们在学校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随之而来的众空间的设计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就此问题从众空间的整体布局、各功能空间的设计和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众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及改进策略

  • 标签: 高校众创空间设计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期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在线发布了《ISH2020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旨在通过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指南为全球不同地区提供高血压管理指导,减轻日益增长的高血压负担。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CKD合并症多,病情复杂,血压更加难以控制。本文通过解读高血压新指南,思考我国肾性高血压临床研究的重点、指南制定的目标和定位,未来需要在CKD患者中开展更多人群特征、血压靶目标、治疗评价研究及大样本长期随访真实世界研究,制定证据充分、操作性强的临床指南,使我国肾性高血压患者获益。

  • 标签: 高血压,肾性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肾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合并肾动脉夹层。患者左肾CT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影,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左肾动脉内可见真假两腔及附壁血栓形成。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行左肾上级背侧肿物切除术和肾动脉夹层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内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并发肾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脉管内血栓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淋巴管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肾动脉 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CTEPH患者,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确定无法行肺动脉栓内膜剥脱术(PEA),具有BPA手术指征。BPA术前评估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和肺血管阻力(PVR),将BPA治疗前与最后一次BPA时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25例,共行67例次BPA治疗,其中男10例(40.0%),女15例(60.0%),年龄(57.8±7.1)岁,诊断CTEPH到BPA治疗间隔时间20.0(9.0,48.5)个月,共治疗肺动脉302支,18例患者BPA≥2次,术后随访时间5.0(3.5,8.3)个月,术后6MWD、心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改善[(425±74)比(345±109)m、(1.99±0.45)比(1.62±0.35)L·min-1·m-2、(68.1±6.5)%比(61.2±6.3)%](均P<0.05),术后血浆NT-proBNP、mPAP、PVR均显著低于术前[259(93,739)比806(148,2 159)ng/L、(40.6±8.3)比(47.3±10.7)mmHg(1 mmHg=0.133 kPa)、(11.9±4.9)比(17.2±6.5)WU(1 WU=80 dyn·s·cm-5)](均P<0.05)。咯血5例次(7.5%),再灌注肺水肿(RPE)2例次(1.5%);1例因RPE需无呼吸机治疗,1例围手术期因咯血加重右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BPA能显著改善不能行PEA的CTEPH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t=9.51,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t=13.79,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2=17.21,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室功能障碍,左 桡动脉 乳内动脉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以高热起病,初步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胆道系统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残存低热及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后经追朔病史、既往影像学检查及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最终确诊为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由于没有典型的颞部头痛、颌跛行等临床表现,又没有血管杂音体征,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极易漏诊。PET-CT等新型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大血管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影像学检查对大血管病变的价值亦不容忽视。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外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2019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连续诊治的241例头颈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夹层部位将患者分为颅外动脉夹层(EAD)组和颅内动脉夹层(IAD)组,241例患者中,EAD组81例,IAD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AD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分较高(P=0.015),头痛(58.8%比37.0%,P<0.001)、夹层动脉瘤(76.3%比38.3%,P<0.001)更常见。而EAD组患者多有头颈部轻微伤病史(11.1%比4.4%,P=0.047)并常累及前循环(77.8%比20.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轻微创伤史(OR=3.53,95%CI 1.04~11.97,P=0.042)、累及前循环(OR=0.09,95%CI 0.05~0.19,P<0.001)、夹层动脉瘤(OR=4.98,95%CI 2.80~8.84,P<0.001)、头痛(OR=2.42,95%CI 1.39~4.20,P=0.002)这些差异统计学意义,而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AD常累及前循环,既往多合并头颈部轻微伤病史,IAD更易出现头痛症状,更易形成夹层动脉瘤,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较重。

  • 标签: 颅内动脉夹层 颅外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侧支代偿不充分,颈内动脉闭塞残端的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的栓塞引起远端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事件发生。随着神经介入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再通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成为关注的热点。血管内开通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和风险性。如何严格筛选患者,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开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标签: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影像评估 神经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结其手术治疗的特点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路径分为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PD)、胰体尾切除术(MDP)、胰腺中段切除术(CP)和胰腺肿瘤剜除术(MPP)。结果本组80例,其中成功完成微手术76例(95%),中转开放4例(5%)。76例中女性38例(50%),中位年龄54.4(20~80)岁,中位体质指数(BMI)24.0(17.0~38.0)kg/m2。腹腔镜手术67例(88.2%),机器人手术9例(11.8%)。手术方式如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31.6%),胰尾切除术36例(47.4%),胰腺中段切除术和胰腺肿瘤剜除术各8例(10.5%)。术后B/C级胰漏25例(35.5%),腹腔感染8例(10.5%),术后出血6例(7.9%),二次手术5例(6.6%)。无围手术期死亡。不同手术方式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胰漏(P=0.396)、出血(P=0.297)、腹腔感染(P=0.339)和二次手术(P=0.396)]。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pNETs的有效手段。多数pNETs分级较早,肿瘤直径小,适合微手术;且微手术治疗pNETs安全可行;早期手术更可能采用功能保留术式。

  • 标签: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腹腔镜检查
  • 作者: 熊长明 翟振国 王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2期
  • 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诊治中心,北京 100037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2018年第六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提出了修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国内专家也有困惑。本文详细解析了肺动脉高压的定义、诊断标准的变迁、修改诊断标准的必要性及其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修改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的一些建议。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降胸椎动脉是椎动脉起始段发出的分支变异,走行于上胸部肋横突间隙内。通过对3例患者的颈部CT血管造影进行三维影像重建,观察降胸椎动脉的解剖特点。3例患者均为检查意外发现,其中2例为双侧变异,1例为单侧变异。因降胸椎动脉可发出根髓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外科手术和介入诊疗时应注意识别。

  • 标签: 椎动脉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现如今, 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面临着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我国对自然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国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研究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相关研究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提供依据。

  • 标签: 气候变化 水文水资源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治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闭塞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相关并发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应用Solitaire4-20支架取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43~88岁,平均65.48岁。分析患者手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中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结果42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通38例,再通成功率90.48%。术后出血转化6例,血管痉挛17例。术后90 d的mRS评分为:0分13例,1分11例,2分6例,死亡0例。结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M2、M3)闭塞的患者,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采用Solitaire4-20支架进行取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充分考虑患者的风险和获益。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远端分支闭塞 机械取栓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指伸肌腱止点重建的修复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7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的病例资料。经皮采用PDS Ⅱ单丝缝合线连续缝合伸肌腱并将肌腱远断端经骨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6周拔除克氏针后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8~10周仅夜间佩戴支具并逐步加强患指伸屈活动。应用t检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指远指间关节伸屈功能。结果入组36例,术后33例得到6~15个月随访,锤状指畸形矫正,患指活动无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术前主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46.2°±6.3°,改善至术后的7.5°±0.6°,差异统计学意义(t=35.12,P<0.05)。被动伸直角度由术前的3.2°±0.3°,降至术后的0.9°±0.2°,差异统计学意义(t=37.11,P<0.05)。按照Crawford功能评定法评定:优19指,良10指,可4指,优良率87.9%。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将指伸肌腱止点重建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微手术,可明显纠正锤状指畸形,并发症少,是治疗锤状指畸形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手畸形 腱性锤状指 经皮微创技术 伸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