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对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实验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传感层进行了研究,发现铝传感层的蒸镀速率对飞秒激光抽运实验有着很大的影响。分别在3种不同类型的硅片和玻璃片基底上用不同的蒸镀速率蒸镀了100nnm的铝膜蒸镀速率控制在2×10^-10到15×10^-10m/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反射(XRR)研究了蒸镀铝膜表面的形貌及铝膜的厚度。基于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方法对基底的热导率进行了测量,发现随着蒸镀速率的增大,不同基底测量得到的热导率呈现一致的规律。结果表明,蒸镀速率越大,铝传感层的晶粒越大,传感层的体积热容越小,当蒸镀速率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晶粒的不规则度越来越大,反过来又影响体积热容的大小,从而影响了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

  • 标签: 飞秒激光抽运探测热反射 传感层 蒸镀速率 晶粒尺寸
  • 简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三组不同流量系数(分别为0.073、0.135、0.220)的通风机叶轮旋转扩压直径大小对模型级性能及流场结构的影响;得到了旋转扩压出口的气流角和蜗壳内的流场分布情况,揭示了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旋转扩压直径的增加,风机性能有不同程度提高,旋转扩压直径与叶轮直径比(D3/D2)为1.1时,整机性能较好,内部流场较均匀,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性能提升不明显。相关结果可以为提高风机性能、改进风机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 标签: 离心通风机 旋转扩压器 数值模拟 风机性能
  • 简介:以有机废气处理生物膜滴滤塔为背景,分别设计了盘式和槽式两种液体分布,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喷淋密度、喷淋区域等对液体分布分布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种分布的液体分配特性进行了比较,盘式液体分布的液体分配性能总体上优于槽式液体分布,随后针对盘式液体研究了安装水平度、进液方式对液体分布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生物膜滴滤塔 液体分布器 分布不均匀度 有机废气处理
  • 简介:台架评价试验在摩托车催化转化性能评价体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根据摩托车催化转化的特点,参照汽车催化转化台架评价试验方法,建立了摩托车催化转化性能台架评价试验装置,用该装置进行了催化转化空燃比特性、空速特性、温度特性、起燃时间特性等试验,为摩托车采用催化转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评价手段.

  • 标签: 摩托车 催化转化器 性能评价 台架试验 空燃比 空速特性
  • 简介:太阳能热水管路内会存有冷水,冬天使用就会更加麻烦,本文围绕能解决此问题的排空技术进行探讨,逐项分析了排空方案设计中需要避免和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管路排空 耐用性 可操作性 实用性 美观性
  • 简介:建立了结霜条件下翅片管蒸发空气侧流动和换热的分布参数仿真模型,模型考虑了蒸发结构、霜层厚度以及湿空气状态等参数在气流方向的沿程变化。对冰箱冷冻室蒸发结霜条件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蒸发结霜过程中的结霜量、能量传递系数和空气侧压降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证明模型可以应用于翅片管蒸发结霜性能的正确预测和优化设计分析。

  • 标签: 结霜 翅片管蒸发器 模型 实验
  • 简介:结合环路热管系统的优点与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前景,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利用为背景的新型毛细芯平板蒸发环路热管系统,采用泡沫镍为毛细芯、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质充灌率对环路热管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环路热管热源功率在300~1600W时具有良好的启动运行特性,55%的充灌率为最佳充灌率,具有更短的启动时间,相对更低的蒸发温度与热阻。

  • 标签: 泡沫镍 平板蒸发器 环路热管 充灌率 启动时间
  • 简介:回热作为斯特林热机的关键部件,对于太阳能斯特林热机整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克服传统金属丝网回热结构存在的填料单一,制造成本较高,工艺复杂问题,采用实用等温分析法,以回热的长径比、通流面积、填料种类以及孔隙率各项回热参数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斯特林热机回热,该回热器具有轴向压降小,换热性能高,结构稳定,加工制造简单的特点。开展了新型回热和传统金属丝网回热的换热性能对比研究,采用振荡条件下的局部热平衡方法研究回热的传热过程,对比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和新型回热的温度变化,速度变化以及压力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体孔隙率相同的条件下,新型回热和传统金属丝网回热相比,整体启动速率相似,但新型回热压降减少0.04MPa,速度出现分段式变化,有利于回热的换热和结构稳定。因此,新型回热不但在结构上优于传统金属丝网回热,在换热特性上也优于传统金属丝网回热

  • 标签: 斯特林热机 回热器 局部热平衡 换热特性
  • 简介:为了解决传统蒸发结垢需要频繁的停车清洗和强制循环泵高电耗两大难题,研究的新型蒸发结构特点主要是加热室比较短、采用具有高效传热强化和较低流速下自转清洗功能的平带,沸腾室是大横截面的中心循环管,而且出口段截面为渐扩形。试验研究表明:这种平带的对流传热强化幅度可以达到92.3%,并且能够在传热管内流速大于0.35m/s时开始自转;这种蒸发能够为可靠自动清洗要求的自然循环设计流速0.70m/s提供所需的推动力,并且对各种蒸发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标签: 蒸发器 平带 传热强化 自转力矩 自然循环推动力 流体阻力
  • 简介:通过印度JHARSUGUDAIPP×6600MW电站工程的除尘的选择,针对印度当地煤质特性,从静电除尘、静电除尘+调质、布袋除尘、静电除尘+布袋除尘常用的各自特点进行经济技术比选,推荐出适合的除尘型式,为从事印度电力市场开发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电袋除尘器 调质 比电阻
  • 简介:对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催化出口测量系统的整体氮氧化物(NOx)转化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效率,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调整不同的排气工况及尿素喷射参数,研究了SCR催化出口截面的NOx转化效率分布特性。结论表明:催化出口截面的NOx转化效率分布呈现中心高而边缘低的规律,随着排气流量的增加,NOx转化效率降低,在排气流量较大时,由于弯管对排气流场的作用,NOx转化效率的高效区偏向一侧;提高氨氮比可以提高NOx转化效率,当排气温度为250和350℃、氨氮比为1.0时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氨氮比NOx转化效率的增幅不明显;当排气温度为450℃时,提高氨氮比对NOx转化效率的增加比较有利。

  • 标签: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转化效率 均匀性
  • 简介: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空气制冷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通过对开式空气制冷系统的三种回热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回热对系统性能及除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回热的空气制冷系统相比,在相同的工况下,二级回热系统可大幅降低涡轮出口温度,最大降低约8.5℃,并可大幅降低涡轮进口的含湿量,最大降低约35%。同时一级回热系统和二级回热系统均可大幅增加系统的COP和制冷量,但一级回热对涡轮进口含湿量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空气制冷系统 回热方案 除湿性能
  • 简介:目前,国内生产的太阳热水大多属于家用普及型,依靠的是自然循环方式。这种方式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但有一些环境就不一定适用了。采用强制循环的分体式太阳热水方式可以解决传统家用太阳热水自然循环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太阳热水还可以这样……

  • 标签: 太阳热水器 数字化智能控制器 报警功能 温度传感器
  • 简介:针对四通道煤粉燃烧存在着风量匹配不合理、燃烧温度低、煤耗高以及火焰形状不合理等问题,根据热工测试结果,提出了一种计算回转窑内热量的经验计算方法,得出回转窑内烟气、物料与窑壁沿轴向一维的温度分布。研究表明:对现场使用的燃料,过量空气系数为1.10是四通道煤粉燃烧一个较好的操作状态,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内、外回流区,保证较长的高温带分布,满足煤粉及时、完全燃烧,同时避免形成局部高温。

  • 标签: 水泥回转窑 四通道煤粉燃烧器 煤粉燃烧
  • 简介:对多排纵向涡发生对竖直平板自然对流的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Rayleigh数范围内,直角三角翼纵向涡发生的翼高、翼宽以及多排布置的阵列方式是影响强化换热的主要因素.在高宽比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翼高.发现多排布置时LVG阵列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换热效果;且要使得整个板的强化换热效果达到最佳,应选择沿竖直发热板长度方向间隔的布置多排LVG,并适当拉大间隔距离.

  • 标签: 涡发生器 纵向涡 强化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 Rayleigh数 强化效果
  • 简介:介绍了弱爆炸波吹灰的工作机理和技术特点,分析了茂名热电厂3号燃油锅炉改烧水煤浆工程的积灰特点,对此完成了弱爆炸波吹灰在茂名热电厂3号炉应用方案的技术论证,最后给出了尾部受热面选用弱爆炸波吹灰的优化喷口布置方案。

  • 标签: 茂名热电厂 弱爆炸波 吹灰器 尾部受热面 积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