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对陆地水文系统有着重大影响。利用1955—2015年我国西北干旱区河水库入库流量资料,结合下游敦煌站1951—2015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逐月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Mann-Kendall法与R/S法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及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以及其未来可能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入库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55—2015年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水年出现频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入库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其线性增加率为0.16亿m^3·(10a)^-1,且这种增加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极强;(2)1951—2015年,敦煌地区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显著升温和降水微弱增加趋势在未来变化中持续极强,且二者均发生突变,突变年前者是1997年前后,后者为1970年和1986年前后;(3)年入库径流量对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响应分析发现,年均温度变化是导致河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主要因素,降水是次要因素。

  • 标签: 党河水库 径流量 气候变化
  • 简介:以户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例,简要介绍了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现状以及存在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为提高当地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气象防灾减灾 体系建设 县级气象部门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ECMWF_THIN、T639及宁夏WRF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15年10月30日—11月2日宁夏首场冷涡降雪天气过程数值模式预报性能及其相伴复杂天气可预报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700hPa相对湿度≥90%和比湿≥2g·kg-1、850hPa温度迅速降至冰点以下、2m和地面气温降至1℃以下、200hPa和700hPa偏北风速分别达40m·s-1和20m·s-1、雪后天气转为晴到少云、地面偏南风〈4m·s-1且相对湿度≥90%、大气层结稳定等模式预报结果,可提前对低涡和切变线引发降雪、大风降温、雪后大雾以及积雪、道路结冰等复杂天气作出较为准确预报。根据低涡所经区域厚湿层、水汽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等大值区和各家模式预报较大降水重叠区域对强降雪区域及强度进行有效订正,但由于预报员对各家模式一致预报误差认识和订正能力有限,使得对强降雪中心、降雪减弱时局地强降雪以及区域大雾等天气精细化预报能力较差。

  • 标签: 冷涡降雪 复杂天气 预报偏差 可预报性
  • 简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其强度和范围都不断增大,这不但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诸多深远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干旱监测、预测、评估和决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以气象干旱为对象,对常用气象干旱指标在中国时空适应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从指数计算原理及考虑要素角度回顾了国内常用干旱指数及其特点,这些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只考虑单一因子干旱指标,另一类是考虑多要素干旱指标。其次,系统归纳了这些干旱指数在我国不同区域、不同季节适应,阐述了对现有干旱指数进一步修正、改进及其应用效果,并对影响干旱指数适应主要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目前干旱研究领域存在争议问题,探讨今后在气象干旱监测指标及其适应研究中应重点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及发展趋势。

  • 标签: 干旱 气象干旱指数 监测预测 适应性
  • 简介:利用2014—2015年陕西西安泾河站L波段探空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同期长安站风廓线雷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风廓线雷达数据可靠。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资料与L波段探空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整体上相关较好,相关系数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在1500~2500m之间达到显著相关。不同时刻数据对比结果显示风廓线雷达白天观测结果整体上优于夜间。从平均状态来看,风廓线雷达在描述平均态过程中与探空和再分析资料基本一致,即风廓线雷达数据可用于实际应用和研究。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L波段雷达 西安 水平风
  • 简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是针对于气象预警和气象产品对外发布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主要对现有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了收音机手段信息发布全程监控,可一键在多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除涉及与终端通信外,还可实现国家级,省、市、县等各级通信,同步预警相关信息及设备信息.

  • 标签: 气象 预警信息 对接
  • 简介:监测半干旱区作物旱情对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模型模拟光谱对输入参数响应、模型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关系以及不同旱情下光谱模拟精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指征春小麦旱情可行。结果表明:春小麦冠层光谱对于PROSAIL模型主要输入参数具有不同光谱响应区间,其中叶绿素含量Cab光谱响应区间为476~730nm,叶面积指数LAI主要响应区间为400~750nm、800~1000nm和1330~2500nm,等效水厚度EWT响应区间在1874~1891nm,干物质含量LMA主要响应区间在2331~2356nm。PROSAIL模型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有显著相关。模型模拟半干旱区春小麦冠层光谱误差在1400nm前后差异显著,在1400nm之前模拟误差为11.5%,1400nm之后模拟误差为69%,总体误差约30%。模型对于等效水厚度和干物质含量解释不够充分是导致模拟误差主要原因之一。以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监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小麦旱情值得商榷。

  • 标签: PROSAIL模型 春小麦 旱情 生理参数 适用性
  • 简介:为评价ORYZA(V3)模型在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模拟适应,利用2005—2014年海南岛双季稻区4个站点(海口、儋州、乐东、琼海)逐日气象数据、气象灾害资料、土壤、水稻发育期等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调参与验证,本地化不同品种水稻发育期参数;统计双季稻各个发育期出现气象灾害及其次数,筛选出各个发育期内出现次数较多气象灾害。以单独气象灾害为背景,对各个发育期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ORYZA(V3)模型对海南岛双季稻发育期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0.9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3.97%~9.80%;双季稻发育期内出现气象灾害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高温、台风、干旱;ORYZA(V3)模型对气象灾害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台风、高温、干旱。在台风背景下,仅晚稻开花期R2为0.90,NRMSE为3.90%,其他发育期模拟均在误差范围外;在高温背景下,早稻R2为0.87~0.89,晚稻R2为0.18~0.61,双季稻NRMSE为3.49%~5.71%;在干旱背景下,R2〉0.87,NRMSE为3.11%~9.73%。评价结果在模型应用和优化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ORYZA(V3)模型 气象灾害 双季稻 海南岛
  • 简介:为了了解PM_(2.5)污染与地面气象因子相关,通过对招远市PM_(2.5)月均浓度与降水量、湿度、风速和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PM_(2.5)浓度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冬季与气象因子相关最好,夏季最差。(2)PM_(2.5)浓度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降水有很强负相关。(3)PM_(2.5)浓度与本站气压呈现正相关

  • 标签: 招远 PM2.5 气象因子 相关性
  • 简介:利用2006-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机场预选址区域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能见度和灾害天气等对机场选址有影响天气气候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浑南区作为机场预选址,降水具有明显年变化和月变化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主导盛行风向为SW,频率为12.4%,弱风和静风频率高,为53.5%;低能见度日数少,能见度条件好,出现〈500m年平均日数为5.5d;灾害天气较少,大风、雷暴、冰雹、暴雨、暴雪、扬沙和积雪年平均日数分别为0.5d、2.4d、0.1d、0.2d、0.1d、1.7d和7.4d,无沙尘暴天气发生.总体而言,沈阳市浑南区具备建设机场优良天气气候条件,有利于机场工程设计及将来航空飞行安全.

  • 标签: 机场选址 气象条件 可行性
  • 简介:利用山西省太原观象台大气污染资料和小店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1月19—23日太原地区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大气电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发生剧烈变化,不仅极值有较大变化,出现陡升陡降,且电场极性出现多次转变,电场强度绝对值比晴天大气电场减少30%;(2)雾霾天气下大气电场与相对湿度有较高负相关,相对湿度较高是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值变为负值主要原因;(3)相对湿度降低导致气溶胶脱水形成干气溶胶是雾霾过程中大气电场转为正值主要原因,大气电场形成机制影响使得部分时段在相对湿度降低时大气电场仍为负值。

  • 标签: 大气电场 颗粒物 污染气体 雾霾
  • 简介:基于在云南省西部保山地区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关键信息人访谈,探讨在发生旱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以弥补旱灾给家庭和农业生产带来损失这一特定背景下,对比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在收入来源、应对旱灾措施和家庭收入分配上差异,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带来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收入给留守家庭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带来了积极影响;另外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让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村庄出现劳动力缺乏、农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潜在问题。建议在未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口开展职业培训中增加诸如家庭财务管理、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来加强农村地区和农民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议政府推广气候智能农业,采取本地化/本土化适应措施。

  • 标签: 旱灾 外出务工 农民的适应能力 云南保山市
  • 简介:采用VIP(VegetationInterfaceProcesses)模型和HIMS(Hydro-InformaticModelingSystem)模型,模拟分析了1957—2012年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简称两江流域)水资源量演变。根据CMIP5RCP2.6,RCP4.5和RCP8.5情景预测,模拟了2030年代和2050年代流域水资源变化。研究发现,过去50年间,两江流域气温都呈升高趋势,但海拔较高上游地区升幅大于下游。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春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两江流域年总水资源量为650亿~850亿m~3,水资源总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澜沧江波动(1.884,最大与最小之比)大于怒江。空间上水资源量呈现北低-南高格局。在未来,两江流域气温仍呈增加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径流呈增加趋势,空间变异性趋小,但较强季节变化对水资源安全仍具有较大挑战

  • 标签: 径流 气温 降水 VIP模型 HIMS模型
  • 简介:为更好地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促进宁夏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文章通过分析气象防灾减灾与精准脱贫融合度、农村抵御气象灾害能力不足主要原因、气象扶贫等方面问题,为气象工作提出建议.建议气象服务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以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

  • 标签: 气象服务 融入 精准扶贫
  • 简介:基于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滤波法、插值法和功率法对径向干扰回波进行剔除,并对3种方法去除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滤波法适用于晴空径向干扰回波去除,在有降水特别是降水回波与干扰回波混合区域滤波法效果较差;(2)若只有单一方位存在径向干扰回波时使用插值法去除回波效果较好,而多个方位存在干扰回波时插值法效果较差;(3)功率法通过处理雷达接收功率,对连续多方位存在干扰回波,以及径向干扰回波与降水回波重叠情况,都有较好识别及去除干扰回波效果。在有降水时,降水回波越弱,对干扰订正越强;降水回波越强,对干扰订正越弱;晴空时,径向干扰回波基本被全部去除。

  • 标签: 多普勒天气雷达 径向干扰回波 去除 对比
  • 简介: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l)和应用策略路结合方法实现数据流量分类和数据分流,解决了台站设备IP地址改变时引发策略路由失效而产生网络拥堵问题,提高了观测数据传输时效,为同级气象部门网络设计提供参考及借鉴。

  • 标签: 气象 广域网 策略路由 Qos ACL
  • 简介:基于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温度资料,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北半球两类对流层顶(热带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频率数据。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在季节变化上差异,并讨论了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分布与高空温度关系。结果表明:1)依据温度递减率插值法计算出再分析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可以反映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季节变化特征:热带对流层顶全年频率高,冷、暖季节差异不明显;极地对流层顶盛夏频率极低,冷、暖季节差异明显。与极地对流层顶频率相比,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顶频率可信度更高。2)青藏高原和同纬度地区热带(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在暖季增加(减少),在冷季减少(增加)。相比同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热带(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在冬季偏少(多),其他季节偏多(少)。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等值线梯度更大,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更易断裂。3)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频率与高空温度关系密切。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层(平流层下部)温度升高(降低),有利于青藏高原热带对流层顶频率增加,极地对流层顶频率减少,反之亦然。

  • 标签: 青藏高原 热带对流层顶 极地对流层顶 频率 季节变化 高空温度
  • 简介:冻土观测是我国北方气象台站冬季气象观测常规项目,对北方寒冷地区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冻土器是冻土观测主要仪器,但目前被北方地区所广泛使用冻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弊端,常因固定链断裂而发生观测记录丢失和冻土器使用周期缩短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冻土器原有设计进行了改进,选取了更具优势替代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效果。

  • 标签: 冻土观测 冻土器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