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文中首先给予菌物,即泛真菌(Pan-Fungi)以明确定义,它是地球生物圈中一切真核菌类生物的总称,是地球生物圈中生物多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开发潜力的重要资源生物类群。在对物种和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所谓生物多样,实际上是指生存于地球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生态系统中的、含有多种多样基因的物种多样。文中指出,地球生物圈中生存的真菌至少有250万种。然而,已被人类所认识和命名的真菌仅为9.7861万种,占估计种数的3.9%,尚有96.1%的真菌有待于人类去发现。人类的平均寿命由1796年以前的18岁提高到60岁经历了2个里程碑,由18岁至40岁借助于牛痘的发明;由40岁至60岁则借助于来自真菌的抗菌素——青霉素的应用。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面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威胁,如何才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跨越第三个里程碑,从而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新生活阶段?除了进行环境和食品安全治理以及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外,丰富的菌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也许正是人类所期待的。文中对提到的304种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药用真菌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从而构建健康人群的抗癌"防火墙",同时制定癌症患者的康复计划,使药用真菌在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使人类进入更加健康长寿的第三个里程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迄今包括新药开发在内的菌物资源研发中鲜有成效的原因之一,也许与菌物分类学及其成果未受到足够重视不无关系。其结果便导致该研发项目的菌物多样基础先天不足,从而难以发挥我国菌物多样在资源开发中的优势。面对如此丰富的菌物资源宝库,为了研究和开发菌物资源,创建我国自己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与菌物资源研发的上游和中游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在加强菌物分类�

  • 标签: 分类学 物种 基因 健康 环境
  • 简介:以沈阳地区芹菜斑枯病菌的纯培养菌株为试材,通过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营养及环境条件的多因子试验,明确了芹菜斑枯病菌菌丝生长以在CDAMS—VI培养基上最好,其次是CSA、CCSA和PDA,菌丝生长及产孢对碳源、氮源种类有明显的选择。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21℃,致死温度为39℃(处理40min),光照明显抑制菌丝生长。病菌分生孢子在水和芹菜汁中不能萌发,在水琼脂上萌发最好;孢子萌发的适宜pH值为4.6~6.6,适温为17—25℃,致死温度为42℃(处理20min),RH100%最适宜孢子萌发。光照和变温处理可促进分生孢子器的形成,病菌在PDA上从孢子萌发到分生孢子器形成并释放出分生孢子需要16~18d。

  • 标签: 芹菜斑枯病菌 培养条件 孢子萌发 孢子器形成
  • 简介: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得到1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最适pH为8,无光照培养时菌丝长势较好。培养料中添加20%腐殖质适合菌丝的生长。

  • 标签: 血红铆钉菇SN菌株 生物学特性 培养料
  • 简介:为提高榛蘑人工栽培中出菇的稳定性,对蜜环菌菌索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生长时间、环境温度、培养基质的条件下对蜜环菌菌索进行培养.试验发现,菌索会由具有活性的黄色菌索逐渐角质化变成黑色丝状菌索,为保持蜜环菌菌索的活性状态,最佳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应控制在15~23d,最佳培养温度为恒温25℃,最佳培养基配方为PDA+麦麸+锯末.

  • 标签: 蜜环菌 菌索 培养条件
  • 简介:对采自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孢虫花(IsariajaponicaYasuda)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上适宜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谷氨酸,适宜pH为6;在3种供试培养料中只能在配方一(2%葡萄糖,0.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1.4%琼脂,96%蒸馏水,pH自然,0.3%蛋白胨)中形成子实体.

  • 标签: 大孢虫花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 简介:从微生物信息代谢过程中的病原菌与寄主相互识别、微生物之间招募作用等研究领域的新发现入手,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本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信息代谢对其周围物质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对物质变信息,特别是经过生物界物质变信息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物质运动方式的演进规律,即无机界→有机界→信息界,做了开创探索,这将为人类认识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深层次规律产生重要引领作用。

  • 标签: 微生物 信息代谢 物质运动形式 量子
  • 简介:绣球菌菌丝在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最佳,硫酸铵、尿素、复合肥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选用基础培养基或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3%蛋白胨作为绣球菌母种培养基较为合适。栽培料中添加淀粉可促进绣球菌的生长,接种50d后观察发现,添加新鲜去皮马铃薯块比马铃薯淀粉效果好,前者100%菌袋出现原基,后者只有50%菌袋出现原基,且原基正处在胶质片时期。添加大米淀粉,小麦淀粉效果与马铃薯块接近,甘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效果接近。

  • 标签: 绣球菌 菌丝 培养基 生物学特性
  • 简介: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的微生物是最富有生物多样的海洋种群,其生境的独特性决定了该区域微生物较高的药用价值。文中介绍了我国南北方海域近海潮间带植物生境和微生物的特性及药用前景,为该区域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潮间带盐生植物 微生物 药用前景
  • 简介:研究了营养、温度、光照和pH值对4株海生毛壳菌(Chaetomiumspp.)的生长及孢子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海洋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株毛壳菌在10~35℃均能生长,WHMl2、WHM33和WHM34的生长适温为20~30℃,WHM41的生长适温为15~25℃;4株菌在燕麦片琼脂(OA)培养基和YG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pH值5~10均能生长,但喜中性及偏碱性的环境;全黑暗处理有利于4株菌的生长;除光照外,营养、温度和pH值对其产孢均有影响。

  • 标签: 海洋真菌 毛壳菌 菌丝生长 产孢
  • 简介:介绍了柳树白粉病病原菌Uncinulaadunca的生物学特性,揭示了西伯利亚地区该菌在症状、无性型阶段及有性型阶段形成等方面的不同,同时还指出了该病原菌子实体的一些生物学特性。

  • 标签: 柳属 白粉病 Uncinula adunca
  • 简介: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的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的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种的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的ITS段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的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的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的不同地区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的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的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 标签: 生物地理学 间断分布 石耳属 疱脐衣属 地衣
  • 简介:主要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上的应用成果.分析了生物信息学在菌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研究和开发的建议.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数据库 菌物学
  • 简介:介绍了几种保存大型真菌分子生物学实验材料的方法,用这几种方法所保存的材料提取的基因组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适于系统生物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之用.

  • 标签: 大型真菌 脱氧核糖核酸 分子生物学 材料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