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嗜肺巴氏杆菌实验大鼠小鼠传染性.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小鼠嗜肺巴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巴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巴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嗜肺巴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巴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小鼠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目的为建立SHIV艾滋病动物模型提供毒力较强病毒株,将新合成SHIV-XJ02170病毒适应猴体,并增强其毒力.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PCR检测.选出13只无SIV,STLV-1,SRV/DB病毒感染猴.第一批实验,将SHIV前病毒DNA质粒经肌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500μg;SHIV病毒液,经静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2ml.病毒质粒病毒液各接种2只猴.当第一批猴体检出病毒后,10ml感染猴全血,抗凝后静脉注射到第二批猴体内,当第二批猴检出病毒后再将10ml感染猴全血静脉注射到第三批猴体内,连续传代4次.每批实验均定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肝素EDTA抗凝,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基因PCR检测;CD4,CD8测定;病毒抗体检测.结果SHIV-XJ02170病毒SHIV-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猴体内传代均能分离出病毒;从传代猴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出了病毒DNARNA基因;CD4,CD8测定结果显示有暂时性倒置现象,后变为正常倒置正常交替出现;传代猴血清检测出特异性HIV病毒抗体.结论SHIV-XJ02170病毒SHIV-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均能在恒河猴体内复制.

  • 标签: 体内 复制 病毒DNA 外周血单核细胞 PCR检测 静脉注射
  • 简介:目的对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存在mRNA表达进行检测,摸清中国实验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携带情况.方法根据已发表PERV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三对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及囊膜基因(env)存在表达;同时,根据目前通用env基因分型方法合成了三对用于分型检测引物env-A、env-B、env-C.应用PCR、RT-PCR扩增方法,对来自于中国实验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DNARNA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个被检DNA样品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DNA存在;同样,在被检RNA样品均有PERV特异性RNA表达,且所表达PERV均为A型B型,在所有样品均未检出C型PERV表达.结论初步表明中国实验小型猪存在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序列,且能以mRNA形式表达,这一结果为我国特有小型猪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中国实验小型猪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对雌性树Ju麻醉,生殖器官解剖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为制备转基因树Ju奠定基础,方法用1%戊巴比妥钠(10^-3ml/g体重)肌内注射对树Ju麻醉,比较不同环境温度对麻醉效果影响。对雌性树Ju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1)25-28℃,18-20℃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80min,130min;(2)雌性树Ju子宫为双角子宫,卵巢外有包膜;(3)卵母细胞富含色素,卵母细胞透明带质膜韧性较山羊强,结论25-28℃,用1%戊巴比妥钠(10^-3ml/g体重)对树Ju麻醉时间比较适中,便于实验操作而且苏醒快,雌性树Ju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表明,树Ju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实验操作小鼠类似,但树Ju受精卵须进行离心处理。

  • 标签: 雌性树Ju 麻醉 生殖器官 解剖 实验动物 卵母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豚鼠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形觉剥夺近视模型中短波视蛋白(S-opsin)表达差异,并初步探讨原因。方法36只普通级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三组:频闪组(FLM组,n=13),形觉剥夺组(FDM组,n=12),对照组(n=11)。FLM组,饲养笼具安装有频闪仪(频率0.5Hz),笼具内装有发光二极管;FDM组豚鼠右眼用半透明眼罩遮盖,并确保豚鼠眼睑能正常活动;对照组豚鼠不予特殊处理。造模第1天(0周)第6周测量豚鼠右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并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S-opsin表达。结果第0周,FLM、FDM组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造模6周后,对照组相比,FLM组、FDM组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无显著性(P=0.358),提示成功建立近视模型。FLM组FDM组相比,屈光度变化值、眼轴长度变化值、角膜曲率半径变化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LM组视蛋白灰度值〉对照组视蛋白灰度值〉FDM组视蛋白灰度值,任意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频闪光和形觉剥夺均能建立近视模型,频闪光诱导性近视模型S-opsin产生增加,而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S-opsin产生减少,说明两种近视模型发生机制可能不同。

  • 标签: 近视 短波视蛋白 频闪光诱导 形觉剥夺 豚鼠
  • 简介:目的研究PCOS易感基因Hmga2子宫内膜容受性蜕膜化表达调节。方法通过早期妊娠、延期着床激活、人工蜕膜化、卵巢类固醇激素处理等实验,利用qPCR、Westernblot技术,阐述Hmga2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结果Hmga2随着妊娠表达量逐渐增加,着床点非着床点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胚胎激活组比延迟着床表达量显著增高,人工诱导蜕膜化非蜕膜化比较表达显著升高,Hmga2表达雌激素孕激素呈正相关,体内受雌孕激素调节。结论表明Hmga2表达小鼠早期妊娠胚胎着床过程密切相关,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受活化胚泡类固醇激素影响。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蜕膜化 胚胎 小鼠
  • 简介: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人体健康或生命之所以不能维持,往往不是机体所有器官受到损害,而是由于部分组织或个别生命重要器官丧失功能所致,因而产生了更换受损组织或器官设想。为了实现用新器官替换功能低下器官愿望,19世纪欧洲即已开始尝试器官移植相关实验研究。然而,人源供体器官异常短缺,许多患者等待器官过程死亡,这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异种移植,

  • 标签: 异种移植 小型猪 器官移植 应用 人体健康 替换功能
  • 简介:目的应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全身体积描记法肺功能检测技术系统,观察清醒大鼠昼夜节律变化,并用多索茶碱进行性能验证,为今后该技术系统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8只,雌雄各半,采用外科术将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建立遥测系统,并结合肺功能检测技术,术后14d观察清醒大鼠24h生理参数及昼夜节律变化,包括心率(HR)、血压、心电图Q波到血压舒张点时间差(QA间期)、呼吸、活动、体温和肺功能等指标,分为正常对照组、多索茶碱4080mg/kg组(雾化吸入),观察给药后上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d清醒大鼠生理指标具有明显昼夜节律变化。正常对照组比较,多索茶碱40mg/kg组大鼠HR、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50%呼气流量(EF50)、吸气流量峰值(PIF)呼吸流量峰值(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增强呼气间歇(PENH)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对血压、活动体温变化不明显;多索茶碱80mg/kg组大鼠HR、血压、TV、MV、EF50、PIF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PENH均明显降低(P〈0.01),但对活动体温变化不明显。结论本技术系统对大鼠生理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并可灵敏监测到心血管呼吸系统相关变化,可用于清醒大鼠心血管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 标签: 遥测系统 肺功能 清醒大鼠 安全药理学 多索茶碱
  • 简介:目的阐明β-葡糖醛酸酶(β-)正常恒河猴组织分布。方法对实验恒河猴主要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后偶合技术进行了染色显微观察。结果肾上腺皮质柬状带网状带细胞,肝脏、睾丸、卵巢、胃肠道实质细胞、枯否细胞、软骨细胞、卵巢间质腺细胞等富含β-G而深染蓝色。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血细胞、脑、肌肉、胆囊胰腺实质细胞等酶含量少而染色较弱。软骨基质,小脑皮质分子层颗粒层等部位酶呈阴性。结论动物种系品种不同,器官组织内β-G含量也不相同。

  • 标签: 恒河猴 肾上腺皮质 细胞 葡糖醛酸 骨基质 冰冻切片
  • 简介:目的探索BALB/cC57BL/6两个品系在有关实验不同作用。方法选取了结合随机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合成神经系统表达一些基因反义核酸(antisense)2个,用Hamilton微量注射器将其分别定量注射到BALB/cC57BL/6小鼠侧脑室,并分别设注射生理盐水随机序列核酸(Scramble)对照组。每一反义核酸实验组对照组各注射10只小鼠,之后观察实验组对照组不同行为学实验差异。小鼠行为学检测模型为:考察日常代谢能力摄食量,考察Locomotionactivity(移动)旷场行为,考察疼痛阈值甩尾试验考察记忆能力步下法实验。结果注射No.1基因反义核酸后,两品系实验组均在测试记忆力步下法(Step-downTest)试验中表现出记忆力减弱,且对照组差异明显,说明No.1基因功能确记忆相关。注射No.2基因反义核酸后,测试移动能力旷场行为(OpenFieldBehavior)试验,BALB/c实验组跨格、直立行为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受此反义核酸影响显著,而C57BL/6实验组则对照组无大差异。此外,在生理盐水对照组随机序列核酸对照组实验以及其他行为学模型实验,两品系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用遗传背景不同多品系进行相关实验,可进一步建立新基因功能初筛中有显著结果基因复筛平台;同时,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什么样品系适用于什么样实验将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对照组 反义核酸 注射 行为学 实验 C57BL/6小鼠
  • 简介:学术不端行为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地步,却是罕见。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各个层面。由于目前中国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科技工作者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因此,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一个重要措施。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就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本刊重温此规范,以期我刊营造一种健康学术研究氛围,由于版面限制,我刊陆续将规范全文刊出。

  • 标签: 科技工作者 道德规范 科学 学术规范 中国科协 学术道德
  • 简介:目的探讨miR-134、CREB、pCREB癫痫大鼠海马及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及非癫痫对照组颞叶组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及空白对照组海马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croRNA-134(miR-134)表达,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REB及pCREB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脑颞叶皮质及大鼠海马区CREB、pCREB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134表达难治性癫痫患者明显降低(P〈0.05),癫痫模型组中点燃后3、7、14、60d明显降低(P〈0.05),1d30d表达降低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模型组CREB3、7、14、60d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pCREB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皮质及癫痫动物海马miR-134表达下降,CREB、pCREB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癫痫发生发展机制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iR-134 CREB PCREB 难治性癫痫 突触重塑
  • 简介:目的研究Müller细胞大鼠视网膜绿光损伤模型激活反应。方法72只出生后8周(约230~280g)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9组。一组作为正常对照,另8组暗适应24h后置于波长为(530±10)nmLED灯光箱照射3h,并分别于暗恢复3、6、12h及1、2、3、7、15d取眼球,光学显微镜观察同一定位处视网膜组织形态、检测(TUNEL)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内外节变短,外核层变薄,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凋亡出现在外核层,暗恢复3h出现,3d时达到高峰,7d时消失;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表达量于暗恢复12h开始升高,随暗恢复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总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但可见蛋白一过性重分布,表达部位由内核层移至外核层。pSTAT3蛋白表达量于损伤后12h出现一过性升高。结论绿光损伤视网膜激活Müller细胞,pSTAT3可能参与了此激活过程。

  • 标签: 视网膜 光损伤 MÜLLER细胞 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子-3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病毒RNA,比较其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RNA-PCR方法猴SAIDS模型应用实用性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V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DNA-PCR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感染早期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RT-PCR 巢式PCR 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 病毒分离
  • 简介:目的(1)建立RT-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病毒RNA,比较其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2)建立DNA-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前病毒DNA。(3)检验DNA.PCRRNA-PCR方法猴SAIDS模型应用实用性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SIC前病毒DNA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PCRRNA-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PCR结果为7/9阳性,DNA-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42d,RNA-PCRDNA-PCR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敏感性高。尤其DNA-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细胞,所以感染早期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情况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PCR技术 RT-PCR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 RT-PCR法 病毒DNA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方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肝组织进行电镜标本制备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肝纤维化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肝纤维化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溶解现象,狄氏腔内,肝星状细胞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学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TRIF肝纤维化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肝纤维化过程,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机体内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纤维化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固有免疫 TOLL-LIKE RECEPTORS TRIF
  • 简介:目的探究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背腹轴发生过程作用.方法利用斑马鱼整封原位杂交技术揭示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表达模式,通过显微注射技术胚胎1细胞期注射ripply1mRNA来高表达Ripply1蛋白并在后期观察胚胎背腹标记基因变化及胚胎形态变化.利用Tol2转基因技术构建ripply1启动子驱动GFP转基因鱼.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ipply1基因在斑马鱼原肠早期胚盾期特异表达胚盾处,即预定背部.高表达ripply1后,胚盾期背部标记基因表达范围扩大,腹部标记基因表达减弱,受精后24小时胚胎表现出严重背部化表型:头部增大,腹部卵黄延伸减弱,尾部躯干及尾部区域减少,有的甚至形成了第二个体轴.得到转基因鱼揭示ripply1母源表达,并且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200个碱基驱动GFP能模拟内源基因表达图式.结论ripply1可能参与斑马鱼胚胎早期背腹轴发生.

  • 标签: 斑马鱼 ripply1 早期胚胎发育 背腹发生
  • 简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已经应用于研究椎间盘生物力学行为、生物化学变化生物学改变。为了探讨生骨蛋白-1(OsteogenicProtein-1,OP-1)椎间盘合成代谢抗分解代谢作用,美国Rush大学生化系ChubinskayaS等人用椎间注射方法制作了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并用生物学免疫组化方法开展了研究工作。该实验共用了34只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核浆(nucleuspulposus,NP)盐注射加压组、两组OP-1注射组:COP-1组(椎间盘注射OP-1后持续加压)ROP-1组(OP-1注射后停止加压)。

  • 标签: 椎间盘 分解作用 挤压性 慢性 生物化学变化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PCR技术鼠肺支原体检测应用,希望能建立一种可行、快速、敏感检测方法。方法使用支原体通用引物及鼠肺支原体特异性引物对14份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拭子支原体培养液进行PCR扩增,2%琼脂糖电泳鉴定。另设M53ATCC19612二株标准鼠肺支原体菌株作阳性对照。结果通用引物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8/14,拭子支原体培养液检出率14/14,鼠肺支原体特异引物FCR扩增对大鼠喉气管拭子洗液检出率0/14,拭子原体培养液3/14。通用引物扩增M53ATCC19612二株标准株均呈现阳性,而鼠肺支原体特异引物扩增M53ATCC19612,只有M53呈现阳性。结论PCR通用引物检测比普通分离培养省时省力,而我们采用国外某学者认为对鼠肺支原体有特异性引物,是否可用于鼠肺支原体特异性PCR检查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鼠肺 支原体检测 气管 检出率 大鼠 通用引物
  • 简介:目的评价嗜肺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敏感性特异性.方法用OMP、LPS全菌(WC)作为WesternblotELISA诊断抗原检测自然感染实验感染嗜肺巴氏杆菌小鼠相应IgG抗体滴度,同时测定3种抗原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交叉反应.结果与嗜肺巴氏杆菌自然感染实验感染小鼠血清ELISA反应,不同时期,LPS作为诊断抗原时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WC次之,OMP最低.自然感染小鼠群,出生4周LPS抗体阳性率即可达80%,而同期WCOMP仅为25%20%,故LPS敏感性最高.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免疫血清和阴性种鼠血清ELISA反应,WC抗原表现出较高吸光度(A)值,经Westernblot证实,其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LPS抗原特异性最强,OMP抗原次之.结论混合多株具有型或种特异性OMP或LPS作为ELISA诊断抗原,无论从特异性敏感性上均高于全菌抗原.

  • 标签: 巴斯德氏菌属 蛋白质类 脂多糖类 血清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