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并讨论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在1993年3月至2008年6月间16例经病原学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平均年龄7.25岁(2~15岁),男女比例2.2:1,主要症状包括头痛(87.5%)、发热(81.25%)、恶心呕吐(75%)等,10例颅内压升高。确诊依据脑脊液真菌涂片、培养或隐球菌抗原检查。治疗采用两霉素B和(或)两霉素B脂质体静滴,5一氟胞嘧啶口服,辅以两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16例患儿痊愈9例,病情明显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儿童隐球菌脑膜炎起病缓慢,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并反复多次检查、联合检查以确定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和及时、系统、足量、长程的抗真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患儿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免疫缺陷宿主增多等因素,导致一些机会致病真菌的感染逐年上升,并表现出高致病、高死率的特点。分子流行病学通过基因分型的方法,结合患者的感染特点及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的流行传播情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试对三种临床常见深部机会致病真菌(白念珠菌、烟曲霉、隐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白念珠菌 烟曲霉 隐球菌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 标签: 光滑念珠菌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 简介:目的了解念珠菌包皮龟头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菌种分布及治疗。方法对本院性病门诊中确诊的56例念珠菌包皮龟头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临床特征、诱发因素、菌种分布及治疗经验。结果56例念珠菌包皮龟头发病平均年龄(34.11±9.92)岁,25~40岁青年人占67.9%(38/56);包皮过长者87.5%(49/56),有糖尿病史14.29%(8/56)。56例患者念珠菌培养阳性48人(85.71%),共分离到4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44株(91.84%),近平滑念珠菌4例(8.16%)。所有患者予舍他康唑乳膏外用,5例症状严重患者联合伊曲康唑口服,76.79%(43/56)的患者获得临床和真菌学治愈,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念珠菌包皮龟头好发于青年人,白念珠菌仍是其最常见的病原菌,外用舍他康唑乳膏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为提高治愈率和避免再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

  • 标签: 包皮龟头炎 念珠菌 舍他康唑 伊曲康唑
  • 简介:念珠菌外阴、阴道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采用一般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效果。为了寻找新的药物,我院用两霉素B泡腾片(莱帕)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共10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两性霉素B泡腾片 外阴 阴道炎 治疗
  • 简介:霉素B脂质体为作用强、抗菌谱广的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不断有新的报道。本病例患者使用两霉素B脂质体后导致急性胰腺,经给予两霉素B脂质体减量及相应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不良反应 胰腺炎
  • 简介:念珠菌龟头(Penilecandidiasis)以往常采用局部治疗,但有时由于治疗不充分而使多数患者复发。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研究报告较多,但用该药治疗念珠菌病的报告较少,为进一步验证特比萘芬对念珠菌龟头的疗效,我们在临床上予以特比萘芬口服治疗,250mg/d。本研究分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结果证明,特比萘芬对该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且2周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1周治疗组(P〈0.05)。

  • 标签: 特比萘芬 白念珠菌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炉甘石制霉菌素洗剂治疗念珠菌包皮、龟头的疗效。方法念珠菌包皮、龟头患者外涂复方炉甘石制霉菌素洗剂,2次/d,连用2周,每周复查1次,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复方炉甘石制霉菌素洗剂治疗念珠菌包皮、龟头60例患者,痊愈53例(88.33%),显效5例(8.33%),总有效率96.67%,无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炉甘石制霉菌素洗剂治疗念珠菌包皮、龟头有效、安全、经济。

  • 标签: 包皮 龟头炎 念珠菌 制霉菌素 疗效
  • 简介:我们在2005年3~11月间应用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治疗念珠菌阴道52例,取得良好疗效,并与克霉唑阴道栓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特比萘芬 疗效观察
  • 简介:念珠菌外阴阴道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一般的药物治疗容易复发,难以达到满意疗效。作者采取口服氟康唑分散片联合中药汤剂外洗治疗10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炎
  • 简介: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它的流行因不同地区而存在差异。为了解太原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情况,我们对近1a来我院皮肤科的甲真菌病门诊患者及合并甲真菌病的住院患者(共235例)从临床及病原学方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长海医院院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间在长海医院住院治疗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5年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明显,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泌尿道,主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结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近年呈上升趋势。白念珠菌仍是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 标签: 院内感染 真菌 流行病学
  • 简介:头癣的发病与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有关,城市儿童头癣的患病率一般较低,但近年来,城市儿童头癣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我科门诊自2007年1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4例来源于本市的头癣患儿,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头癣 儿童 城市 分析
  • 简介:报道1例由犬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儿童以面部皮疹为主的体癣。患儿,女,6岁,以面部、胸前起黄豆至花生米大小圆形、类圆形水肿红斑,上有丘疱疹、水疱、痒半个月来诊。曾被误诊为丘疹荨麻疹、多形红斑,皮疹增多来诊,真菌学检查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特比萘芬片、外用特比萘芬软膏后治愈。

  • 标签: 犬小孢子菌 体癣 误诊
  • 简介:目的研究国内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遗传多态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选择与新生隐球菌遗传相关的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这9个位点从1993~2009年国内分离到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遗传背景、来源及变异程度。结果116株被研究的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主要归属于3个微卫星复合物(MC2,MC3和MC12),其中大部分为MC2(103株)。8株菌株属于目前为止未被国内外认识的新复合物(MC12)。结论利用微卫星DNA多态研究新生隐球菌分子流行病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微卫星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近半年来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情况以及菌种变迁。方法以近半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3家教学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浅部真菌病患者为3个地区的代表,对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致病真菌926株,其中红色毛癣菌544株(58.7%),念珠菌132株(14.3%),犬小孢子菌119株(12.9%),须癣毛癣菌23株(2.5%),石膏小孢子菌16株(1.7%)。华东地区浅部真菌构成比复杂,华南及华北地区相对简单。结论不同地区浅部致病真菌菌种及构成比存在差异;三地红色毛癣菌均仍占优势;而念珠菌和犬小孢子菌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流行病学 红色毛癣菌 念珠菌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在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阴道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共266例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阴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克霉唑联合中药治疗,观察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调节阴道内微环境后的临床疗效,远期自愈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的近期治愈率相似,近期治疗效果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但给予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远期自愈率28.57%明显高于对照组,远期复发率为1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2%,分娩时复发率(10.29%)明显低于对照组(29.23%),两者比较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联合中药及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妊娠期复发性念珠菌阴道临床效果好,远期自愈率高,复发率低,副反应小。

  • 标签: 乳杆菌活菌 念珠菌性阴道炎 复发性 微环境 妊娠期
  • 简介:目的了解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为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次分离自HIV患者的新生隐球菌34株,回顾分析患者一般资料;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ATBFungus3测定新生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利用PCR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确定变种和交配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34株新生隐球菌绝大部分分离自中年男性,且主要来自脑脊液(73.5%)标本;初次脑脊液压力平均为(27.26±11.52)mmH2O,CD4细胞计数中位数28cells/μL(3~163cells/μL),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32(2~110)×10^6/L,蛋白质定量中位数为362mg/L(160~2730m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2.28mmol/L(1.50~5.98mmol/L);所有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均敏感,且所有菌株均为Aα、VNⅠ型;MLST分析共检出3种ST型,ST5(n=32)、ST32(n=1)和ST186(n=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主要以中年男性多见,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不强,ST5是其感染的主要克隆系。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HIV 流行病学 多序列位点分型
  • 简介:通过检索近10a国内外期刊发表的资料包括以往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科报道的临床资料,复习、探讨国内外有关儿童和老年人真菌感染的概况和防治对策。结果发现儿童和老年人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儿童浅部真菌病主要是皮肤念珠菌病和头癣,老年人浅部真菌病主要是手、足癣和甲癣;深部真菌病主要是念珠菌病,其他依次为隐球菌病、曲霉病、马尔尼菲青霉病、毛霉病等。由于深部真菌病诊断困难,目前主张对高危人群,应及早给予预防治疗和经验治疗,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敏监测等确立具体治疗方案。

  • 标签: 真菌感染 儿童 老年人
  • 简介:儿童皮肤念珠菌病常累及光滑皮肤相互摩擦的部位,如口角、颈周、腋窝、肛周、腹股沟等,又称为念珠菌间擦疹^[1],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实践中将本病误诊为婴儿湿疹、尿布皮炎、痱子者却非罕见,常因治疗不当而掩盖症状或使病情加重。本文主要根据患者发病年龄、部位、季节、诊断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对临床实践有所借鉴。

  • 标签: 皮肤念珠菌病 儿童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