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运动爱好者逐渐增多,运动带来的膝关节损伤也与日俱增。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目前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取自体肌腱编制成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因此,肌腱与愈合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那么,如何加速肌腱与愈合是关节外科医生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通过改变结合面的局部微环境对-愈合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增强相关生长因子活性、加入自体骨膜、运用中药治疗等措施可加快-愈合;关节液等不利因素可减慢-愈合。因此,合理增加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可缩短愈合周期,加速术后康复,进而提高手术效果。本文就目前影响愈合因素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腱-骨愈合 骨膜 中药 关节液
  • 简介::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出血与凝血、炎症渗出、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再上皮化、纤维化和瘢痕改建等,在这一系列的生物学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支持;高等动物使用氧气作为终端氧化剂,通过对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作用为愈合过程中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该过程却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在创伤愈合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低浓度情况下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而在高浓度时会抑制伤口愈合,而活性量浓度的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创口的正常愈合过程。

  • 标签: 创伤愈合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探讨深低温(-80℃)保存异体肌腱的最佳时间段。方法:体重250-300g的雌雄不分的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72只。Ⅰ组为供组,提供144条供移植用的肌腱。Ⅱ组又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8只,分别接受由Ⅰ组提供的经深低温保存1天、10天、1个月、3个月的肌腱。术后3天时、10天时分别从A组、B组、C组、D组随机抽取3只,近端自肌肉肌腱移行处,远端自跟腱附着处切断(包括近、远端吻合口),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术后4W、8W时分别从A组、B组、C组、D组随机抽取6只,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最大载荷测定。结果:保存10天以上的三个时间段的肌腱移植后和保存1天的比较,保存10天以上的肌腱术后粘连较轻,肌腱抗拉力强度降低。保存10天以上三个时间段的肌腱移植后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最大载荷测定,结果: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腱在深低温(-80℃)环境中长时间保存后,其用于功能修复,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同种异体肌腱 不同时段 深低温 移植
  • 简介:近年来,组织工程已成为口腔种植和正颌外科手术新的治疗靶点。组织工程包括种选取种子细胞,制备细胞生物支架,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体三大步骤,选取优良的种子细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牙髓干细胞凭借其自身多向分化潜能、来源广泛、安全排斥小等特点成为优秀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然而,牙髓干细胞还存在分化方向不固定、分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微环境诱导牙髓干细胞产生更多的成骨细胞至关重要。牙髓干细胞成诱导应用最普遍的成诱导方式是矿化液诱导。目前成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包括涎蛋白(BS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Runx2、纤维联结蛋白(FN)、生蛋白(TN)等。本文就这些细胞因子之间关系,及其吸附于生物材料表面诱导牙髓干细胞定向成向分化的能力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细胞因子 成骨诱导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l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折 延迟愈合 血清学 血液流变学
  • 简介: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对大鼠胃溃疡模型溃疡愈合及胃组织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Okabe改良法复制SD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溃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及IL-1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健胃愈疡组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法莫替丁组;②HE染色法显示健胃愈疡组较模型组及法莫替丁组黏膜厚度增加,溃疡床及溃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纤维排列较为整齐。③IL-1β在正常胃组织呈阴性或偶有阳性信号表达,造模型7d后表达显著增加,健胃愈疡组和法莫替丁组低于模型组(P〈0.01);14d后各组的阳性信号表达均降至接近正常。结论:健胃愈疡颗粒能保护大鼠胃粘膜组织,降低胃溃疡大鼠模型溃疡指数,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减少胃组织IL-1β蛋白的表达,促进溃疡愈合

  • 标签: 健胃愈疡颗粒剂 溃疡指数 IL-1Β
  • 简介:目前从骨髓中成功分离、鉴定BMSCs的方法较为成熟。新发现一些物质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因子,其中对BMP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Ⅰ、Ⅱ型BMP受体后激活Smad信号通路诱导成。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应用天然BMP或者将BMP及其协同基因转入BMSCs,通过靶细胞的持续表达BMP促进新形成。本文将近10年BMP诱导BMSCs向成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化 骨生成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联合使用对膝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1(IL-1)、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膝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每组.观察组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关节腔内注射,对照组采取中药涂抹方案.评判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MMP-3、TIMP-1水平、视觉模拟(V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L-1、MMP-3、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MMP-3、TIMP-1、VAS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塞米松棕榈酸酯、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性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1、MMP-3水平,升高TIMP-1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感,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关节腔内注射 膝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 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