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结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结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 标签: 局部晚期喉癌 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RI技术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咽后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和高危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靶区勾画。方法搜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2-2018年间的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患者需经病理确诊,并且在所有治疗前接受了头颈部MRI检查,并且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临床靶区勾画都经过全科查房讨论审核确定。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找到原发灶体积GTVp及淋巴结体积GTVnd的最佳界值,将患者区分为高GTVp组、低GTVp和高GTVnd组、低GTVnd组后,纳入患者出现咽后区域LNM的高危因素分析,分别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326例,所有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0.5%,最常见的区域为Ⅱa区,其次为Ⅲ、Ⅱb、Ⅳ、Ⅶa (咽后)、Ⅴ区。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21.5%,原发灶位于咽后壁患者中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3.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原发于咽后壁、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GTVp>47 cm3、GTVnd>22 cm3与咽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值为0.002、0.020、0.003、0.023)。结论下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原发灶位于咽后壁患者。同时具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大肿瘤负荷患者容易出现咽后淋巴结转移。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患者推荐临床靶区勾画时将咽后淋巴结引流区包括在内。

  • 标签: 下咽肿瘤 淋巴结转移,咽后 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