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作者: 李颀 张震 肖萍 马亚 闫淯淳 姜茜 李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遗传室,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先天性巨结肠初次根治术后因中远期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的37例因先天性巨结肠初次根治术后发生中远期并发症而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其中,男29例,女8例,男女比为3.625∶1;再次手术年龄为(3.8±2.4)岁,范围为9个月至12岁;初次根治手术年龄范围为4 d至6岁(本院4例,外院33例)。初次手术采用单纯经肛门根治术6例,腹腔镜辅助根治术16例,开腹手术15例。肛门直肠手术技术:外院患儿中,32例采用Soave-like技术,1例采用心形吻合技术;本院4例均采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transanal rectal mucosectomy and partial internal anal sphincterectomy,TRM-PIAS)。再次手术原因:病变段残留19例,吻合口瘢痕狭窄5例,各种瘘管形成8例(直肠阴道瘘2例,高位复杂肛瘘4例,直肠舟状窝瘘1例,直肠尿道瘘1例),拖出肠管扭转3例,回盲部卡压梗阻1例,过长的肌鞘狭窄1例。再手术所采用的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肛门直肠手术技术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TRM-PIAS法。本研究将术后随访时间满1年的24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将12例结肠肛管吻合患儿作为组一,将12例回肠肛管吻合患儿作为组二;同样选取两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将既往经一次腹腔镜辅助根治手术的常见型和短段型的3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对照组一,将既往经一次根治手术的3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作为对照组二。将组一和对照组一,组二和对照组二,分别进行对比以评估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根治手术34例(结肠肛管吻合20例,回肠肛管吻合12例,结肠肛管吻合+回肠瘘口还纳2例);分期手术3例(根治术后3~6个月关瘘)。其中腹腔镜手术12例;腹腔镜松解直肠后转开腹手术14例;开腹手术11例。手术时间范围为120~240 min;出血量范围为5~20 ml;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7~14 d。短期并发症为粘连肠梗阻1例,吻合口裂开1例。组一发生污粪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组二的污粪发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组二发生小肠结肠炎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余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一和组二患儿在术后均无吻合口狭窄、直肠黏膜脱垂、瘘管复发、尿潴留和尿失禁发生。结论对于先天性巨结肠初次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效果较满意。

  • 标签: 巨结肠,先天性 并发症 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