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是辩证统一,宪法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构成社会共同体的基本价值体系与目标.宪法与社会生活之间既存在冲突,又存在协调,冲突是绝对的,协调是相对的.

  • 标签: 宪法修改权 性质 制宪者 修宪权 修宪机关 立法机关
  • 简介:<正>在我国宪法文本中,"法治国家"是政治共同体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生活的原则、规则与未来指向性的价值体系,其实质要素包括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形式要素包括法律至上、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一、"法治国家"中的"法治"法治是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既要反映人类的美好追求,同时也体现着人权保障的实践要求。195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法学家会议通过的有关法治的报告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法治理

  • 标签: 法治国家 宪法文本 国际法学家 国家生活 印度新德里 法律至上
  • 简介:<正>目次一、对题目的几点说明二、共识是如何形成的?社会共识的功能是什么?三、中国社会变迁与宪法治理四、全球化背景下宪法治理面临的挑战五、宪法共识与"后三十年宪法发展"今年是八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作为宪法学者,我想做一个对宪法颁布三十年历程的思考。所以今天讲的部分内容,是我论文中的内容。虽然观点不一定成熟,我希望正式发表之前通

  • 标签: 宪法统治 宪法治理 社会共识
  • 简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第一部关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的党内法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深入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战略,让地方党委和政府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的体现。《规定》的出台,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有助于党和政府依据《规定》的具体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标签: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责任制 人民群众 食品安全工作 党和政府 党内法规
  • 简介: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其前身为1954年宪法设立的法案委员会,主要负责法律草案的统一审议。2018年通过的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该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其在功能上转变为具有合宪性审查与法律草案审议功能的综合性机关。为了有效衔接相关职权与功能,切实推进宪法监督与实施,更名后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通过一定的机制,尽快合理分工法律审议与合宪性审查职能,严格区分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之间的界限,抓紧建立健全配套的合宪性审查程序与机制。

  • 标签: 法律委员会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
  • 简介:【专题导引】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6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明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继续承担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工作职责,使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行使职权有了法律依据。面对这一新设立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学界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认真研讨,为该机构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回应全社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的热切期待。为此,本刊特邀韩大元教授策划本专题。其中,韩大元的《从法律委员会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体制与功能的转型》从新中国宪法发展的脉络中,着重探讨了从法案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到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演变的内在规律,认为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使其在功能上由法律草案的统一审议机构转变为具有合宪性审查与法律草案审议功能的综合性机构。为了有效衔接相关职权,更名后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通过一定的机制与程序,严格区分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宪法问题与法律问题之间的界限,抓紧建立健全合宪性审查的配套程序与机制。

  • 标签: 合宪性审查 机构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 法律委员会 宪法监督体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简介:改革开放40午与宪法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实践说明,宪法对改革开放发挥了引导、规范与保障的作用,而这种作用需要宪法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同阶段,面对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宪法学以问题为导向,在正当性与合法性、规范与事实的冲突中坚守学术的专业精神,积极履行学术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改革开放起步的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宪法学面向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基本理论,建构学术话语,提高理论的解释能力,为改革开放的开启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 标签: 改革开放 宪法学 宪法基础
  • 简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为中国人权事业迈向新时代指明了方向,规划了人权发展的清晰的“路线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保障人权和推动人权事业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其内涵十分丰富。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这些新理念、新思想及新战略,必将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全面的新发展。

  • 标签: 人权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法治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路线图” 人权发展
  • 简介:《宪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的依据,也是其实施的保障。《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关系是基本法理论与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发挥了价值引导与规范保障作用,为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保障。

  • 标签: 宪法 基本法 合宪性 主权
  • 简介:人民法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审判独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举措。在落实这些具体举措过程中必须遵循宪法原则与界限,妥当处理不同层面的宪法问题,高度重视审判工作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 标签: 审判独立 人民法院 宪法原则 司法改革
  • 简介:1949年之前的制宪权概念和理论主要继受于西方,虽没有体系化,但制宪权已经成为中国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并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1954年宪法,在制宪模式、制宪程序、内容以及规范表述等方面均受到外国宪法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同时,1954年宪法在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国情,力求在本土与国外经验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 标签: 制宪权 1954年宪法 外国宪法 本土性
  • 简介:在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法学知识特别是宪法学知识以其特殊功能发挥着引导、诠释与促进的作用,成为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时不可或缺的因素。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在频繁的立宪活动中,宪法学知识不断积累和发展,呈现出与革命之前不同的形态,并在长期的演变中体现着知识的延续性与中国学术传统。辛亥革命所开启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上的宪法学知识传统与发展道路,对于今天的宪法学研究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宪法学知识 宪法学发展
  • 简介:限制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的现象,目前在全国的部分地方依然存在,这不仅影响国家宪法秩序的稳定与统一,而且剥夺和限制了农民群体参加国家管理、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本文从宪法解释学的角度分析了宪法文本上“农民”的涵义及农民报考公务员权利的性质,提出了以宪法为基础建立保障农民基本权利体系的设想。

  • 标签: 农民 公务员 基本权利 平等权
  • 简介:当今世界,亚洲是既充满活力又冲突多发的地区,也是“一个以其丰富的文化、宗教和多样性感到自豪的地区”,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学者关注正在变化中的亚洲社会的人权状况,亚洲已不再仅仅是经济、文化和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它已成为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区域共同体。

  • 标签: 文化多样性 亚洲 人权发展 区域共同体 人权状况 人权事业
  • 简介:宪法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代的宪法学承担不同的学术使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宪法学以其学术逻辑与主体性,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确立了自己的历史方位与功能。通过对宪法学学术使命与功能演变过程的分析,对宪法学30年发展中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反思,提出“后30年宪法学”发展的基本课题。

  • 标签: 宪法学 学术脉络 学术主体性
  • 简介:在纪念香港基本法实施十周年时。我们需要认真地回顾基本法实践的历程与经验。正视基本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求是、开放、发展和宽容的态度思考未来基本法实施的机制。

  • 标签: 香港基本法 法的实施 稳步推进 宪政体制 中国 法实践
  • 简介:关于完善候选人介绍制度的几点设想●韩大元候选人介绍制度是整个候选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代表的素质与选民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因此,完善候选人制度的关键是保障选民对候选人的了解权和候选人的被了解权。而了解权和被了解权是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

  • 标签: 代表候选人 选举制度 选举委员会 介绍方式 选民 选举法
  • 简介:<正>当代宪法学主要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关系,尤其重点研究利益的分配过程及原则。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宪法学将要面临许多新课题,需要尽快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理论体系,大胆地否定过时理论,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依据重新构筑适应经济的、现实的、开放性的宪法学理论体系,繁荣宪法学。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的成功必然伴随着宪政体制的改革,而这种改革必然要求宪法理论的现实适应

  • 标签: 宪法学 市场经济发展 理论体系 客观要求 宪政体制 必然要求
  • 简介:略论立宪主义社会效果的评价韩大元立宪主义就其本质价值而言是一种具有实践功能的、处于现实运动的形态。立宪主义在现实运动中总是寻找能够表现其价值的客观化的形态。因此,立宪主义在社会效果的评价应立足于实践性与现实性,从动态过程中认识立宪主义在社会发展中起到...

  • 标签: 立宪主义 评价标准 社会效果 客观性 客观事实 评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