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危险因素并建立供者评分系统。方法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全国29家移植中心实施尸体供肾移植共3 549例受者及1 875例供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分析,计算回归系数(β值)并换算成危险因素的评分,建立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供者年龄,原发疾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低血压时间和心肺复苏史是肾移植术后DGF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增加DGF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以上6个危险因素的总分49分的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随着供者评分由0分升高至49分,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由9.96%增加至9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建立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DGF风险供者预测评价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用于尸体供者的评估,指导肾移植术后DGF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供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处理经验,探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端-端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成功完成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术中均采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端-端吻合,留置F6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3个月拔除。术后追踪观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和受者自体肾脏变化情况。结果116例受者中5例发生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尿瘘,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输尿管不全梗阻,均采用输尿管镜逆行腔内治疗,1例治愈,余3例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116例中有111例胰肾联合移植供肾的对侧肾行单纯肾移植,对比两种手术的术后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116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中,共追踪到89例受者的术前和术后自体肾形态变化情况,其中术前有尿者73例,术前无尿者16例,术后共有85例受者出现移植肾同侧的自体肾轻度积液。术前有尿和术前无尿受者术后自体肾积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术后自体肾积水不需要特殊治疗。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端-端吻合安全有效,可减少手术操作的难度,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发生输尿管梗阻后再次开放手术等。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 并发症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胰腺供者胰肾联合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完成146例胰肾联合移植,按胰腺供者年龄将146例受者分为三组:<18岁组(18例)、18~39岁组(85例)和≥40岁组(43例)。随访1~45个月,分别监测三组受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移植胰腺、肾脏的功能指标,统计内科和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三组受者术后1、3年受者、移植胰腺和移植肾存活率。结果三组受者血清肌酐在术后10 d达到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在术后6个月达稳态,三组受者术后6个月在血清肌酐、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淀粉酶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科并发症以围手术期感染为主。三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均以胰腺十二指肠排斥为主,三组在胰腺十二指肠、肾和胰腺合并肾这三种形式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科严重并发症以肠漏、动脉血栓及静脉血栓为主。三组受者在肠漏、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受者1年、3年受者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5.0%、90.4%;1年、3年移植胰腺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1.0%、85.8%;1年、3年移植肾存活率均分别为85.0%、95.0%、85.8%;1年、3年死亡删失的移植胰腺存活率分别均为100%、95.8%、90.6%,死亡删失的移植肾1年、3年存活率均分别为100%、100%、98.5%,三组受者、移植胰腺和移植肾存活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严格的供者筛选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基础上,使用儿童及一定年龄限制的高龄供者胰腺,具有与成人供胰相似的临床结局。高龄供者需谨慎评估,长期的随访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年龄组 供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全球患病率已达9.1%,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首要原因,且随糖尿病患病率的显著增长亦成比例增长。胰肾联合移植成为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并在2型糖尿病中有类似1型糖尿病的疗效,可提供持久的胰岛素非依赖性,并防止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进展,或在某些方面可以逆转。本文就胰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供者选择、手术方式的演进与创新、术后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及HLA配型等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并发症 免疫抑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 不相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时机对肠系膜牵拉综合征(MTS)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帕瑞昔布钠肠系膜牵拉(MT)前应用组(P-Pre-MT组)、氟比洛芬酯MT前应用组(F-Pre-MT组)和氟比洛芬酯MTS时应用组(F-Post-MT组),每组25例。P-Pre-MTS和F-Pre-MTS组分别在切皮前30 min和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氟比洛芬酯50 mg,F-Post-MTS组在MTS出现即刻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组给予生理盐水。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全程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MTS的发生率以及MTS患者MT后低血压持续时间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监测四组MTS患者基础、MT即刻(T0)、后10 min(T10)、20 min(T20)、30 min(T30)、45 min(T45)和60 min(T60)的收缩压、心率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结果对照组、P-Pre-MT、F-Pre-MT和F-Post-MT四组发生MTS的患者数分别为19、19、0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6%、83%、0%和87%,F-Pre-MT组MT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5.313,P=0.000),F-Post-MT组MTS患者低血压持续时间和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小于对照组(P=0.007和P=0.015)。对照组MTS患者MT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和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425和26.318,P=0.000和0.000),而F-Pre-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40和1.013,P=0.066和0.413)。对照组组MT10和MT20收缩压和瑞芬太尼靶浓度低于F-Pre-MT组以及心率快于F-Pre-MT组(均为P=0.000),F-Post-MT组MT20收缩压高于和心率慢于对照组组(P=0.002和0.002)。结论氟比洛芬酯能预防老年患者开腹手术后MTS的发生,保持MT后血压和心率稳定,在MTS发生时应用能减少低血压持续时间和心率增快的幅度,而帕瑞昔布钠对MTS无影响。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帕瑞昔布钠 肠系膜牵拉综合征 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