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结果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为2~52岁,中位年龄27岁。本组13例的发病部位是长骨8例,髂骨3例,椎体及跟骨各1例。长骨常见于干骺端,可累及骨干及骨端。丝瓜瓤型6例,溶骨型3例,混合型3例,骨旁型1例。病变区内的CT值30~60 Hu(6例CT值大于45 Hu)。具有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高信号,其内可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域;3例病变区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3例DFB中9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以丝瓜瓤型多见,病变区存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骨肿瘤 纤维瘤 结缔组织增生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代谢指纹采集方法筛选肺癌相关差异调控代谢物,为肺癌诊断提供候选标志物。方法在上海长海医院开展队列入组工作,共纳入2021年1月27日至6月4日的228例受试者,其中包括初诊确认肺癌患者97例和健康体检人群131名。根据标准流程采集入组队列血清样本,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入组队列分为训练集和完全独立的验证集。采用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血清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对训练集样本年龄、性别进行质量控制后,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基于血清代谢指纹图谱的诊断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通过新型纳米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可在1 min内完成血清样品的代谢指纹提取,过程仅需消耗1 μl原始血清。针对训练集,基于此构建的分类器诊断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5%CI 0.87~0.97),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9%。在独立验证队列中,AUC为0.96(95%CI 0.90~1.00),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94%,没有表现出性能损失。确定了由5个代谢物组成的标志物组合,展示了肺癌患者的独特代谢模式。结论本研究结合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和机器学习建立了肺癌的诊断模型,用于区分肺癌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可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

  • 标签: 质谱 肺癌 代谢组指纹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PCN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4例PC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174例;中位年龄为43岁,年龄范围为5~79岁。根据患者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观察指标:(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3)影像学检查结果。(4)手术情况。(5)术后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PCNs分类和临床病理学情况:244例PCNs患者中,浆液性囊性瘤(SCN)76例,黏液性囊性瘤(MCN)5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N)9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IPMN)16例。76例SCN患者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为(51±14)岁,年龄范围为22~78岁;32例术前有腹痛,44例术前无腹痛;47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9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76例SCN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良性。56例MCN患者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为(49±16)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34例术前有腹痛,22例术前无腹痛;35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21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56例MCN患者中,1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96例SPN患者中,男21例、女75例;年龄为(32±14)岁,年龄范围为5~68岁;42例术前有腹痛,54例术前无腹痛;58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38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96例SPN患者中,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16例IPMN患者中,男11例、女5例;年龄为(56±10)岁,年龄范围为41~76岁;11例术前有腹痛,5例术前无腹痛;4例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2例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16例IPMN患者中,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恶性。(2)PCNs患者术前CA19-9水平情况:76例SCN患者中,9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67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56例MCN患者中,7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49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96例SPN患者中,1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8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16例IPMN患者中,4例术前CA19-9水平升高,12例术前CA19-9水平正常。244例PCNs患者中,226例为良性PCNs,18例为恶性PCNs。226例良性PCNs患者中,26例CA19-9水平升高;18例恶性PCNs患者中,8例CA19-9水平升高,两者术前CA19-9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4,P<0.05)。(3)影像学检查结果:244例患者中,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SCN 59例,MCN 37例,SPN 55例,IPMN 12例。16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中,82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50.3%(82/163)。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7.8%(40/59)、54.1%(20/37)、32.7%(18/55)、4/12。244例患者中,198例行CT检查,其中SCN 60例,MCN 44例,SPN 82例,IPMN 12例。198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135例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68.2%(135/198),其中SCN、MCN、SPN、IPMN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46/60)、79.5%(35/44)、58.5%(48/82)、6/12。(4)手术情况:244例患者均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术中探查结果成功施行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76例SCN患者中,2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6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56例MCN患者中,20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1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96例SPN患者中,34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2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6例IPMN患者中,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合并脾切除术、3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5)术后并发症情况:76例SCN患者中,1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12例、B级胰瘘5例),7例腹腔感染,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腹腔出血,1例乳糜瘘,1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6例MCN患者中,7例发生胰瘘(生化瘘2例、B级胰瘘5例),3例腹腔感染,2例胆瘘,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1例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96例SPN患者中,14例发生胰瘘(生化瘘5例、B级胰瘘8例、C级胰瘘1例),6例腹腔感染,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胆瘘,1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6例IPMN患者中,3例发生胰瘘(生化瘘、B级胰瘘、C级胰瘘各1例),2例腹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1例腹腔感染,1例胆瘘,1例围术期死于肺栓塞。所有并发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介入治疗或二次手术,均好转出院。结论PCNs主要包括SCN、MCN、SPN、IPMN。各型PCNs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缺乏特异性。术前CA19-9水平可对PCNs术前良恶性判断提供一定参考。影像学检查是PCNs主要的诊断依据。PCNs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有手术指征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浆液性囊性肿瘤 黏液性囊性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科技的发达以及社会的进步,促使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超前的发展,随着新型技术手段的更新迭代,促使接地电阻测量的精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接地电阻测量误差诊断作为防雷接地测量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实践中经常会受限于多方因素的制约,难以保证测量误差被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防雷电阻测量误差的形成原因,对在线诊断办法做出了阐述与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防雷 接地电阻 测量误差 在线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设备,为信号、继电保护、断路器等设备提供电源;变电站外部交流电断开时,其为站内后备电源供电。由直流系统进行供电的负荷在变电站中特别重要,对于电源的可靠性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直流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决定了整个变电站能否正常运行。当直流系统的故障发生在继电保护或开关回路中时,就有保护拒动或开关跳闸的风险,可能造成事故甚至进一步扩大事故。而在直流系统的所有故障种类中,接地故障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 标签: 变电站 直流系统 接地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镜在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1例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5例,女66例;年龄为(55±16)岁,年龄范围为20~89岁。111例患者术中采用胆道镜观察胆道系统黏膜走行及黏膜下血管、增生性病灶等情况。观察指标:(1)患者检查情况。(2)具体病例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患者检查情况:111例患者术中均行胆道镜检查,5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111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2)具体病例分析。病例1患者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总管内原胆囊颈管口处黏膜异常,血管增粗,走行紊乱,考虑恶变可能。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炎细胞浸润,局灶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囊颈管管壁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浸润肌壁癌变,3,3-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检查结果示细胞角蛋白7强阳性。病例2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MRCP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息肉根部可见1根血管,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腺瘤。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囊息肉伴腺瘤,根部黏膜下可见粗大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成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慢性胆囊炎伴胆固醇性息肉,局灶腺体呈腺瘤样增生。病例3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肝内胆管结石较大。采用钬激光碎石处理,击碎结石后发现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病灶质软,黏膜光滑。NBI和亚甲基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胆管结石后方黏膜增生性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4患者术前MRCP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结石伴扩张。CT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多发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胆管乳头状瘤病。术中胆道镜检查结果示除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肝内外胆管壁上多发节段性增生絮状增生病灶。NBI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增生性病灶,病灶黏膜下多发弯曲血管影。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样增生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5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示胆管下端泥沙样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颈部狭窄,其余区域增粗。CT冠状面检查结果示胆囊颈部及胆总管内多发结石,伴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胆总管下端稍狭窄,不排除壶腹部占位性病变可能。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示胆总管下端软组织占位性病变,考虑内生性腺瘤可能,胆总管内微小结石。术前超声内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慢性炎。术中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镜下电子染色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光滑,未见占位性病变。术中胆道镜下超细超声探头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层次清楚,未见占位性病变。结论胆道镜检查可用于胆道系统结石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胆道良性疾病 胆道系统腺瘤 胆囊腺肌症 胆道系统慢性炎性狭窄 胆道镜 胆道系统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考虑不同诊断情景的结核病动力学模型,预测不同延迟诊断时间和及时就诊率下发病负担,为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提供建议。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拟合中国CDC 2005-2018年结核病年发病例数,计算结核病基本再生数(R0),通过诊断情景相关参数的数值变化探究其对结核病发病负担影响。结果模型符合程度的χ2检验结果:χ2=1.102,P=1.000。通过本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核病R0=0.063<1,说明在中国结核病会逐渐走向消亡。减少延迟诊断时间和提高及时就诊率短期内引起感染后到医院诊断治疗者人数波动,长期可使感染后未到医院就诊人数持续减少。结论本研究模型是对2005-2018年结核病发病趋势的良好拟合。在减少延迟诊断时间和提高及时就诊率的诊断情景下,对于结核病长期负担的减少有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模型有待改进的地方。

  • 标签: 结核病 SEIR模型 基本再生数 延迟诊断时间 及时就诊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变压器油中气体含量的研究以及对神经网络的学习,构建了神经网络的诊断模型,而后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训练,通过对误差仿真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改进型算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从而对变压器的油色谱故障诊断提供了更科学的方法。

  • 标签: 变压器故障 油中气体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1例存在艾滋病基础且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肺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入院时考虑为肺孢子菌肺炎,但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新生隐球菌与卡氏肺孢菌序列。经过联合抗肺孢子菌和抗隐球菌治疗,患者逐渐恢复。提示艾滋病患者需要警惕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该类人群病原学诊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隐球菌病 肺孢子菌肺炎 同时感染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从技术上具备同时检测所有病原体的能力,但临床实践数据仍需要进一步积累。本研究报道1例儿童艾滋病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儿6岁,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曾按弓形虫脑病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后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查见大量JC病毒序列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C病毒特异性,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提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以用于检测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 标签: 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灶性 儿童 JC病毒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的弹性评分法及应变率比值法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7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8±12)岁]及同期就诊的脉络膜血管瘤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7±13)岁]。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血管瘤患者患眼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利用5分法对病变组织的硬度进行弹性评分,并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两种方法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4、5分者分别为3、8、13、1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分者分别为18、7例。脉络膜黑色素瘤弹性评分高于脉络膜血管瘤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0.77)分与(2.28±0.46)分比较;t=6.694,P<0.01]。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脉络膜血管瘤应变率比值分别为42.97±15.83及12.2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2,P<0.01)。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弹性评分法临界点,弹性评分法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2.0%,AUC为0.80(95%可信区间:0.663~0.900,P<0.01);以21.67作为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鉴别诊断的应变率比值临界点,应变率比值法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AUC为0.92(95%可信区间:0.808~0.978,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可发挥一定作用,其中应变率比值法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弹性评分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6-680)

  • 标签: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血管瘤 诊断,鉴别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改良AAD风险评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主诉胸背部疼痛患者16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以是否确诊为AAD分为对照组(非AAD,n=120)和观察组(AAD,n=4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所有资料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根据OR值的大小进行评分表的建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对改良AAD风险评分预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家族史、突发剧烈胸背部持续疼痛、双侧血压不对称、高血压、超声异常以及D-二聚体是诊断A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值=7.84、6.96、7.04、11.38、7.12、8.15、15.07、9.11,均P < 0.05);以总分5分为预测标准,获得预测AAD发生的特异度为84.94%,敏感度为95.43%。改良AAD风险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结论改良AAD风险评分能够方便快捷地对AAD的发生进行预测,且预测价值较高。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血压 胸痛 早期诊断 多因素分析 D-二聚体 受试者工作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可疑AAD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DD-RS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分组,结合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别计算ADD-RS和D-二聚体在AAD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比较ADD-RS联合D-二聚体和单独D-二聚体排除AA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综合效能。结果70例可疑AAD患者均行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AAD患者29例,非AAD患者41例;ADD-RS=0分的患者21例,ADD-RS=1分的患者41例,ADD-RS > 1分的患者8例;ADD-RS > 0分诊断AAD的敏感性为79.31%,特异性为36.59%,D-二聚体诊断AAD的敏感性为86.20%,特异性为36.50%;ADD-RS=0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策略和单独D-二聚体阴性排除A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786~0.949)和0.787、95%CI(0.673~0.876),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D-RS=0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策略排除AAD有较高的特异性,能较准确的排除AAD,比单独D-二聚体阴性排除AAD 有着更好的诊断效能,但是,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D-二聚体 胸痛 早期诊断 诊断评价 ROC曲线
  • 简介:摘要  煤矿开采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作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安全生产的中心。煤炭开发企业的关键任务之一是确保员工安全,提高开采效率。本文通过对煤矿开采技术与掘进支护技术进行研究,更好的推动当前煤炭行业的继续健康发展,共同促进煤炭现代化、智能化生产的蓬勃发展。

  • 标签:    煤矿开采技术 掘进支护技术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为了响应这个主题,建筑行业的绿色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兴起。目前,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应用。建筑企业应为施工队伍引进更加科学的施工技术以及科学管理措施,最大程度地消除施工建设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建筑施工如此庞大的工程更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的实现安全生产。因此本文将从绿色施工技术的概念出发,深入研究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关于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见解。

  • 标签: 绿色施工技术 房建施工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 要:路基是道路项目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加强质量控制,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城市交通离不开高水平的道路工程施工。在道路施工当中,采用道路路基施工测量技术、路基施工填方技术、路基施工填筑技术、路基施工压实技术,通过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提高道路交通支持能力。

  • 标签: 道路路基 施工技术 问题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