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降温温度与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单一术者应用浅-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共118例。根据术中停循环时的膀胱温分为3组:T1组[39例,(25.58±0.64)℃];T2组[39例,(28.21±0.77)℃];T3组[40例,(30.95±0.9)℃]。比较组间临床资料,探究术中降温温度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118例患者平均手术、体外循环、阻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分别为6.64 h、188.5 min、104.19 min、23.93 min、28.81 min。全组院内死亡8例(6.78%),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PND)13例(11.02%),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25例(21.19%)。3组术后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组患者术后TND及PND发生率显著降低(P=0.042;P=0.045)。术后24 h引流量及二次开胸止血率均降低(P=0.005;P=0.01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下,术中降温温度与术后PND发生率独立相关(OR=0.51,95%CI:0.27~0.97,P=0.0389);分组比较,相对较高的温度是避免术后PN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4,95%CI:0~0.91,P=0.0434)。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浅低温可以降低深低温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降低术后PND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弓部手术 浅低温停循环 神经系统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ilateral 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bSACP)在全弓替换及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Stanford A aortic dissection,TAAD)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MHCA(29℃)及bSACP辅助下治疗的15例急性TAAD病例(改良组),采用同期在MHCA(25℃)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unilateral 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uSACP)辅助下治疗的26例急性TAAD患者作为对照(传统组)。全组患者均为复杂A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49岁,男性32例(78%),高血压病36例(87.8%)。根部操作包括窦部成型13例(31.7%),升主动脉替换29例(70.7%),Bentall 12例(29.3%)。弓部操作均为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结果全组住院死亡2例(4.9%),脑梗塞3例(7.3%),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12.2%),截瘫2例(4.9%)。传统组与改良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例(7.7%)对0例,P=0.524]、[3例(11.5%)对0例,P=0.287]、[4例(15.4%)对1例(6.7%),P=0.636]、[1例(3.8%)对1例(6.7%),P=1.000]。改良组术后主要不良事件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及迟发性截瘫各1例。改良组的手术、体外循环、阻断、停循环、顺行性低流量脑灌注、呼吸机辅助、ICU滞留时间及术后48 h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组间新发急性肾衰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再次开胸探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MHCA(29℃)及bSACP辅助下采用全弓替换及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治疗急性TAAD早期结果良好。与传统组相较,改良组的呼吸机辅助、ICU滞留时间及术后48 h引流量显著减少。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中低温停循环 双侧顺行性脑灌注
  • 简介: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电力能源需求加剧的当前,想要实现电力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需要实现管理方式的优化,合理应对各类挑战,紧抓各种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调度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策略,最后总结了电力系统中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解析,仅供参考。

  • 标签: 电力系统 主动配电网 优化调度 技术解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所有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共有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47.0±8.4)岁。结果Kommerell憩室平均最大直径(21.8±7.7)mm。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开胸孙氏手术。Kommerell憩室消除方式为缝闭Kommerell憩室开口3例,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9例,缝闭开口并结扎主干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近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肾脓肿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中支架人工血管Ⅱ型内漏行介入封堵。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心肺转流、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Kommerell憩室的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胸 Kommerell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行孙氏手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12例采用缺血侧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治疗的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4±8.4)岁。合并单侧下肢缺血11例,双侧下肢缺血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00(18.50,43.25)h。使用缺血侧股动脉端侧吻合8 mm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转机。根部操作:Bentall术5例、升主动脉替换3例、瓣交界加固及升主动脉替换4例。弓部操作为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1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体外循环(204.6±26.3)min,阻断主动脉(114.6±16.6)min,停循环(23.4±8.5)min,选择性脑灌注(33.5±11.0)min。5例患者同期行转流术:升主动脉-双股动脉转流1例;升主动脉-右股动脉转流3例;升主动脉-左股动脉转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CRRT治疗4例,再次开胸探查止血1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例。随访(17.2±7.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联合插管行孙氏手术,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比例,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下肢缺血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低温停循环手术围手术期大量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连续48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手术均在中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分别以成人心脏手术出血定义(universal definition of perioperative bleeding,UDPB)4级和血液保护抗纤溶药物随机试验(the blood conservation using antifibrinolytics in a randomized trial,BART)定义的大量出血为终点事件。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院内死亡34例(7.00%)。187例(38.48%)符合BART大量出血定义。UDPB分级0级45例(9.26%),1级8例(1.65%),2级114例(23.46%),3级147例(30.25%),4级172例(35.39%)。以BART标准为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3.32,P<0.001)、贫血(OR=2.24,P=0.04)、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1.93,P=0.01)、D-二聚体每增加500 ng/ml(OR=1.02,P=0.003)、体外循环(OR=1.01,P<0.001)、全主动脉弓替换(OR=2.40,P=0.02)为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手术的时间(OR=0.86,P=0.01)为保护性因素。以UDPB 4级为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性(OR=2.43,P<0.0013),肌酐清除率≤85 ml/min(OR=2.05,P=0.001),D-二聚体每增加500 ng/ml(OR=1.01,P=0.04),体外循环(OR=1.01,P<0.001)为大量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至手术的时间(OR=0.85,P=0.002)和主动脉根部术式为Bentall(OR=0.65,P=0.04)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大量出血较为多见。女性、较差的肾功能、高D-二聚体水平、发病早期外科手术、长时间体外循环为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简单、有效的的手术方式降低出血风险。

  • 标签: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出血 全主动脉弓替换 Bentall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