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振动排痰法在ICU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我ICU院收治的患者8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实施密闭式吸痰和振动排痰法,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每日平均排痰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每日平均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发生一例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血痰发生2例(6.67%)、气道黏膜损伤发生2例(6.67%)、VAP发生2例(6.67%),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呼吸道护理中密闭式吸痰和振动排痰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气指标,同时增加每日平均排痰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密闭式吸痰 振动排痰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壮大提供了保障。建筑工程作为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安全。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持。鉴于此,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和建筑CAD融合的有关内容进行详细论述,供有关人员借鉴。

  • 标签: 建筑工程 制图与识图 建筑CAD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irius与Orbscan-Ⅱ两种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高度近视者眼前节参数。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拟行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131例(131只眼),分别以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其角膜直径(WTW)、前房深度(ACD)、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及瞳孔直径(PD)等眼前节参数,比较其结果。结果Sirius测量的上述参数依次为(11.537±0.320)mm、(3.336±0.208)mm、(512.786±30.559)μm及(3.961±0.524) mm。Orbscan-Ⅱ测量的各参数依次为(11.549±0.287)mm、(3.113±0.204)mm、(501.120±37.810)μm及(4.408±0.560)mm。两种仪器测量WT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3,P=0.133),而测量ACD、TCT及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04,9.498,-10.958;均P<0.001)。结论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WTW一致性较好可相互替代,测量其他眼前节参数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近视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眼前半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4例(3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为(38.21±10.93)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4.63±5.34)mmHg、(16.72±6.48)mmHg及(15.56±4.24)mmHg,术后均低于术前(t=8.35、8.52及8.46,均P<0.001)。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1行以上者25眼(73.53%),维持术前视力者5眼(14.71%),视力下降者4眼(11.76%);基本痊愈率为94.12%(32/34)、痊愈率为88.24%(30/34)。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7眼(20.59%)、浅前房3眼(8.82%)、滤过口阻塞2眼(5.88%)、一过性高眼压12眼(35.29%)。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成形术,管,Schlemm 摘出术,晶状体 眼压 效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佩戴硬性高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轻中度圆锥角膜进展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至2017年验配RGP、佩戴2年后更换镜片的轻中度圆锥角膜45例(74眼),比较佩戴前及佩戴2年后屈光度及视力等各项参数。结果佩戴RGP前后两次最陡经线上角膜屈光力[(52.03±7.93)D与(51.52±6.52)D]、中央角膜厚度[(467.69±74.59)μm与(469.05±68.69)μm]、适配RGP基弧[(7.22±0.64)mm与(7.23±0.61)mm]、RGP屈光度[(-7.11±4.01)D与(-7.62±4.84)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0、-0.24、-0.30、1.29;P=0.369、0.814、0.768、0.203);而代表角膜前表面平均散光的Simk’s散光值在佩戴2年后为(-2.75±2.31)D低于佩戴前的(-3.88±3.02)D(t=-4.08,P<0.001)、RGP视力(logMAR)0.02±0.09较初戴时的0.06±0.09提高(t=-3.55,P=0.001)。距角膜中央3.0 mm以内及3.1~5.0 mm两区域内的平均角膜屈光力在佩戴后2年均有所增加(t=-2.67,P=0.010;t=-5.04,P<0.001)。而5.1~7.0 mm区域的平均角膜屈光力及角膜散光在配戴后2年却有所减小(t=2.00, P=0.049;t=3.70,P<0.001)。结论佩戴RGP能有效控制轻中度圆锥角膜进展。

  • 标签: 圆锥角膜 镜,接触,角膜,透气性,硬性 效果,控制 原因,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质量分数0.01%和0.02%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2岁青少年近视患者280例280眼,等效球镜度(SE)为-1.25~-6.0 D。试验前受试者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0.01%阿托品组(142例142眼)和0.02%阿托品组(138例138眼),受试者于睡前用相应质量分数阿托品滴眼液点眼1滴,均将右眼研究资料纳入分析。分别于用药后第1、4、8和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受试者用药前后SE以评估屈光度变化;采用IOLMaster测量受试者用药前后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采用问卷调查记录受试者用药后不适症状。结果0.01%阿托品组23例失访,0.02%阿托品组21例失访,随访完成率分别为83.8%和84.8%。用药1年内,SE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用药1年SE分别进展(-0.47±0.32)D和(-0.38±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矫正影响SE增加量的混杂因素,如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基线SE后,经重复测量数据的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2个组SE增加率分别为-0.039 D/月和-0.032 D/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作用=0.041)。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的眼轴长度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用药1年眼轴长度分别增加(0.37±0.20)mm和(0.30±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矫正影响眼轴长度增加量的混杂因素,如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线眼轴长度后,经重复测量数据的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2个组的眼轴长度增加率分别为0.031 mm/月和0.025 mm/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作用=0.032)。用药1~4周内,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分别有26.9%(32/119)和28.2%(33/117)受试者出现畏光症状;用药后2~4周,0.01%阿托品组和0.02%阿托品组均有7例受试者出现视近模糊,分别占5.9%(7/119)和6.0%(7/117);用药后1个月,0.01%阿托品组有1例出现局部药物变态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青少年连续局部应用0.01%和0.02%阿托品滴眼液1年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0.02%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较0.01%阿托品好。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阿托品 眼轴长度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预防儿童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招募2020年7—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国汉族儿童60例60眼。将睫状肌麻痹验光后双眼等效球镜度(SE)为+0.50~-0.75 D(近视前期)的儿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儿童分别于每晚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或空白溶媒滴眼液,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2个组的SE、眼轴长度(AL)、瞳孔直径、调节幅度变化量,记录整个治疗期间儿童不适症状。结果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26例和25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分别有3例和9例儿童发生近视,分别占11.5%和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P=0.04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E和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981、81.854,均P<0.001),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对照组SE和AL以及0.01%阿托品组AL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01%阿托品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SE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0.01%阿托品组SE向近视化方向进展(-0.15±0.26)D,小于对照组的(-0.3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P=0.032);0.01%阿托品组AL增加量为(0.17±0.11)mm,小于对照组的(0.28±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0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263,P=0.032),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瞳孔直径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调节幅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0.882,P=0.042;F时间=0.337,P=0.033),其中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0.01%阿托品组调节幅度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内,0.01%阿托品组和对照组各有5例和2例儿童出现畏光,分别占16.7%(5/30)和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2个组儿童均未发生视近模糊和其他不适症状。结论近视前期儿童点用0.01%阿托品滴眼液6个月,近视发生率降低,SE和AL变化速度减慢;调节幅度轻度下降,瞳孔直径轻度扩大,但对学习和生活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阿托品 近视 防控 儿童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的前房角变化,分析影响术后前房角度数(ACA)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的连续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接受有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的近视患者81例(81眼),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行Visante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术前、术后鼻侧和颞侧ACA及术后拱高。分析术后ACA与术前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直径、前房深度、前房容积、水平角膜曲率、术前ACA、ICL直径和术后拱高的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者不同时间点眼前段各项参数的变化,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AC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鼻侧ACA较术前减少45%~50%(F=268.73,P<0.001),术后的颞侧ACA较术前减少44%~49%(F=333.40,P<0.001)。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拱高分别为(640±180)μm、(540±150)μm和(530±1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14,P<0.001);术后1个月内拱高下降趋势明显,术后1个月至术后6个月期间拱高下降趋势明显减缓。ICL植入术后鼻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426,P=0.003;r=0.377,P=0.008;r=0.525,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ICL植入术后颞侧ACA与术前前房容积、术前前房深度和术前ACA呈正相关(r=0.392,P=0.006;r=0.376,P=0.008;r=0.594,P<0.001),与ICL直径、拱高、术前SE、眼轴长度、水平角膜曲率和水平角膜直径无相关性。结论:ICL植入术后前房角明显减小,随访期内患者前房角开放度数基本稳定,没有进一步变窄。

  • 标签: 高度近视 眼内接触镜 前房角 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LASIK术后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的时间长短对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双眼接受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32例(64只眼),随机分为临床试验组32例(32只眼)和对照组32例(32只眼),术后每组患者双眼中任选1只眼观察。两组术后常规抗生素滴眼液联合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试验组应用噻吗洛尔连滴3个月,对照组应用噻吗洛尔连滴1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周、1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眼压、屈光状态的等效球镜度(SE)及角膜前移量差值(Dif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7.030,3.250,P=0.000,0.010),屈光状态(SE)和Dif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应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时间较长(3个月)者能够较好地预防术后的屈光回退。

  • 标签: 近视,高度 LASIK 回退,屈光 噻吗洛尔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黏弹剂(1%透明质酸钠和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高度近视ICL植入手术48例(96眼),随机等分为两组:A组,术中应用1%透明质酸钠;B组,术中应用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组。术后随访6个月,进行两组比较。结果术后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冲洗黏弹剂所需的时间为(38.21±12.13)秒,短于B组的(53.03±28.15)秒(t=2.570,P=0.017)。结论1%透明质酸钠和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均可安全应用于ICL手术,透明质酸钠术中冲洗所需时间较短。

  • 标签: 黏弹剂 透明质酸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晶状体,人工,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CL)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4近视儿童152例,根据患儿和监护人要求,分为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阿托品组72例,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80例,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观察2个组入组前和治疗后4、8和12个月的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及阿托品组的不适症状。结果治疗12个月后,阿托品组的近视度数变化值为(0.46±0.42)D,明显低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70±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9,P<0.001)。阿托品组的眼轴长度增加量为(0.36±0.21)mm,明显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46±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3,P=0.004)。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中近视度数增加量小于0.50 D的比例分别为45%(28/70)和28%(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2,P=0.035)。阿托品组16例出现畏光症状,占22.9%,其中10例症状逐渐消失,6例逐渐减轻;3例出现视近模糊,占4.3%,并于用药2~4周内逐渐消失;1例用药1个月后出现眼痒、眼肿变态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中国大陆近视儿童规律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1年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且不适症状较少。

  • 标签: 近视 儿童 阿托品 眼轴长度 疗效
  • 简介:<正>驾一叶生活的小舟驶进你温柔多情的怀抱小舟的后面拖一条剪刀似的波纹澄澈见底的湖水袒露着晶莹透明的心胸要爱你就爱吧象我一样不染一点灰尘要享受你就享受吧象我一样由表及里地袒露情怀既然生活把我交给了你们我就得塑造一个又一个宁静的透明的仙境似的少女般的黎明这黎明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每天早晨第一个赶浪的人

  • 标签: 鄱阳湖 条剪 仙境 面拖 灰尘 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