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骶前复发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直肠癌骶前复发的诊断为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前软组织和(或)侵犯骶尾骨或骶神经根;根据临床症状(盆腔、背部或下肢疼痛;便血、排粪次数增多和异常分泌物)、体检会阴或盆腔肿块,结合影像检查结果和结肠镜病理组织学活检结果,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评估证实。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者;(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3)住院及门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直肠癌骶前复发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男女比1.7∶1.0,中位复发年龄58(34~83)岁,中位复发间隔时间为2.0(0.2~17.0)年。48.6%(35/72)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5.0%(18/72)的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骶前复发部位为骶前软组织36例(50.0%),低位骶骨(S3~S5)或尾骨25例(34.7%),高位骶骨(S1~S2)11例(15.3%)。采用根治性手术(经腹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单纯骶骨切除及腹骶联合切除等)47例(65.3%),非根治性手术(结肠造口、减瘤手术)12例(16.7%),未接受手术治疗(姑息放化疗、营养支持治疗)13例(18.1%);33例(45.8%)接受放疗和(或)化疗(药物包括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全组患者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19(2~72)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4(1~65)个月,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7.1%和3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年龄(P=0.031)和手术治疗情况(P<0.001)与患者骶前复发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切除是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RR=0.140,95%CI:0.061~0.322,P<0.001)。结论直肠癌骶前复发较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疼痛为常见临床症状,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为:(1)原发直肠癌不伴远处转移,且接受根治手术;(2)诊断为直肠癌骶前复发后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3)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以上标准,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7例直肠癌骶前复发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7岁,其中低分化或印戒细胞癌比例为9例(19.1%),中-高分化38例(80.9%);有40.4%(19/47)的患者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根据行根治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22例)、单纯骶骨切除组(15例)及腹骶联合切除组(10例)。总结并比较3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根治手术,手术时间(4.7±2.1)h,术中中位出血量60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7 d,共15例(31.9%)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Ⅲ~Ⅳ级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3组比较,腹骶联合切除组手术时间最长[(7.4±1.6)h],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次之[(4.9±1.6)h],单纯骶骨切除组最短[(3.0±1.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071,P<0.001);3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24个月,共12例(25.5%)出现术后功能障碍。腹骶联合切除组的术后功能障碍发生比例(5/10)高于单纯骶骨切除组(4/15)和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13.6%,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07,P=0.010)。全组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为86.1%,3年总体生存率为40.2%。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组、单纯骶骨切除组和腹骶联合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0%、86.7%和83.3%,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3.2%、40.0%以及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895)。结论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纯骶骨切除术及腹骶联合切除手术均为治疗直肠癌骶前复发的有效手术方式,腹骶联合切除手术需关注术中功能保护。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骶骨切除 腹骶联合切除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复发子宫颈癌患者行盆腔廓清术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盆腔廓清术的局部复发子宫颈癌患者共1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情况、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1)17例局部复发子宫颈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27~64岁);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2例,腺鳞癌2例;初次治疗时13例接受了放疗、4例未放疗。(2)17例局部复发子宫颈癌患者均行盆腔廓清术,其中行全盆腔廓清术(包括膀胱、部分输尿管、直肠及部分阴道)9例、前盆腔廓清术(包括膀胱、部分输尿管及部分阴道)8例,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位手术时间为450 min(240~76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2 200 ml(200~8 4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17 d(9~55 d),中位住院费用为83 857元(41 588~296 354元)。(3)17例行盆腔廓清术的患者中,16例出现早期并发症,最常见者为发热(14例);14例出现晚期并发症,最常见者为泌尿系统感染(12例)。(4)17例行盆腔廓清术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6.0个月(3~44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9.0个月(2~44个月),其中13例初次治疗接受放疗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9.0个月(2~30个月),4例初始治疗未放疗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0.5个月(2~4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11例患者在盆腔廓清术后接受了辅助治疗,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0个月(2~44个月),6例患者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5.0个月(2~9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盆腔廓清术的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住院费用高,术后接受辅助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其临床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肿瘤复发,局部 宫颈肿瘤 盆腔廓清术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