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预测成年人4年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列线图并进行验证。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年龄≥40岁且无T2DM的成年人中进行基线调查,4年后进行随访调查。最后共纳入8 058名受试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7∶3的比例分成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建模组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构建列线图,用C指数和校准图评估列线图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测4年发生T2DM风险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基线调查无T2DM的5 641名建模组受试者和2 417名验证组受试者4年后随访时分别有265例和106例发生T2DM。建模组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349,95%CI 1.011~1.800)、体重指数(HR=1.347,95%CI 1.038~1.746)、高脂血症(HR=1.504,95%CI 1.133~1.996)、空腹血糖(HR=4.189,95%CI 3.010~5.830)、糖负荷后2 h血糖(HR=3.005,95%CI 2.129~4.241)、糖化血红蛋白(HR=3.162,95%CI 2.283~4.380)、γ-谷氨酰转移酶(HR=1.920,95%CI 1.385~2.661)是T2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经验证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906(95%CI 0.888~0.925)和0.844(95%CI 0.796~0.892)。校准图显示,T2DM的估计概率与实际观测概率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构建的列线图是预测成年人4年患T2DM风险的简单可靠工具,便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

  • 标签: 列线图 糖尿病,2型 危险因素 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 C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绝经后女性生育周期(RLD)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1年5至12月在中国7个地区招募的共11 055名自然绝经后女性,按RLD分为4组,并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减少偏倚,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及分层分析观察各RLD组出现UACR≥30 mg/g的比值比(OR),中介效应分析量化RLD在UACR对心血管疾病(CVD)发生中的影响。结果RLD 18~31年、32~34年、35~36年、37~50年组,分别有2 373、2 888、2 472、3 322人。RLD最短(18~31年)组的年龄偏大(P<0.001)、CVD发生率(P=0.025)和UACR水平最高(P<0.001)。充分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最短RLD(18~31年)相比,RLD最长(37~50年)的女性发生UACR≥30 mg/g的风险降低28%(OR=0.72,95%CI 0.64~0.82,P<0.001)。RLD每延长1年,出现UACR≥30 mg/g的风险降低2%(OR=0.98,95%CI 0.97~0.99,P<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体重正常(P=0.003)或超重(P=0.001)、无CVD病史(P=0.001)以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04)的女性中,RLD与UACR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中介效应分析发现3.0%的尿白蛋白对发生CVD的影响是通过RLD介导的(P=0.048)。结论在中国人群自然绝经后的女性中,长RLD(37~50年)与较低的UACR相关。

  • 标签: 雌激素类 心血管疾病 生育周期 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为局限,有效控制和治疗其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及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促进组织再生、抗氧化、调节自噬、分泌抗炎因子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总结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研究,展望外泌体的应用以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标签: 胰腺炎 巨噬细胞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伴睾丸肾上腺残余瘤(TART)的认识水平。方法分析2010年5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的3例男性21-OHD伴TART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及其诊治经过,并对临床转归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以双侧肾上腺占位首诊;就诊年龄27~42岁,身高145~162 cm。实验室检查均示孕酮、17-羟孕酮(17-OH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升高。均经CYP21基因检测确诊。1例患者睾酮异常升高,2例患者睾酮降低;3例患者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均明显低于正常范围。睾丸超声均示双侧睾丸内高回声肿块。肾上腺CT均显示双侧肾上腺增粗伴占位。3例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治疗,随访4~96个月,患者17-OHP控制在中线以上水平,1例患者经治疗后婚育。双侧肾上腺增生及睾丸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两者大小变化呈正比。结论21-OHD患者易合并TART,导致睾丸功能受损。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益于缩小TART大小、恢复睾丸功能。

  • 标签: 肾上腺皮质疾病 21-羟化酶缺陷症 睾丸肾上腺残余瘤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MSCs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且安全,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MSCs的临床应用。本文就MSCs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做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2型 胰岛素抗药性 β细胞功能
  • 简介:摘要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较罕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多变,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纵隔脓肿、气管或食管瘘,死亡风险高。在早期甲状腺脓肿未形成时易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本例患者梨状窝瘘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误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疾病进展伴颈部脓肿形成,需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术后短暂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感染控制后行第三鰓裂瘘管探查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

  • 标签: 甲状腺炎,化脓性 甲状腺炎,亚急性 先天性梨状窝瘘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但PA有独立于血压之外的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代谢综合征风险。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改善PA不良预后的关键,而PA分型则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也是PA诊断的难点。目前公认的PA分型诊断金标准是肾上腺静脉采血(AVS),但有创、技术难度大、价格昂贵等缺点严重限制了AVS在PA分型诊断中的推广。基于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的不同反应,1 mg地塞米松抑制联合ACTH兴奋试验对于PA的分型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虽然文献报道该试验的方法、结果解读、推荐人群、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差异,但其用于PA分型诊断的总体敏感度为76.8%~95.5%,特异度为80.6%~88.9%,曲线下面积可达0.918~0.956。该试验可以在门诊进行,并且无需特殊设备,是一种相对无创、有效、经济、简化的分型诊断方法。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地塞米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分型诊断 1 mg地塞米松抑制联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非糖尿病人群中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GI)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纳入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招募的既往无CKD病史的7 407名非糖尿病受试者,依据基线HGI三分位切点分为低、中、高3个组。随访截止时比较不同水平HGI组CKD发生率。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线HGI水平是否和CKD事件相关,并检验CKD风险随HGI三分位变化的趋势。结果受试者年龄(56.4±7.5)岁,其中女性4 933名(66.6%),平均随访时间3.23年。随访期间共有107例(1.4%)新发CKD事件。从低HGI组到高HGI组,CKD发病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1%(28/2 473)、1.2%(31/2 564)、2.0%(48/2 370),P=0.016]。在校正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低HGI组为参考,高HGI组CKD发生风险增加了68.5%(HR=1.685,95%CI:1.023~2.774)。CKD风险随HGI三分位水平增加而增加(趋势P值为0.028)。结论高HGI与非糖尿病患者CKD发生风险相关,HGI或可用于识别CKD高危人群。

  • 标签: 血红蛋白A,糖基化 肾小球滤过率 前瞻性研究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慢性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GH)试验不同反应的垂体GH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2016年至2021年新诊断、有完整的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资料及病例资料的50例垂体GH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任意时间GH升高到基础值的50%以上,将入选的50例垂体GH瘤患者分为2组:反常升高(A组)16例;无升高(B组)34例。分析2组间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A组血清总胆固醇(TC)[(3.9±0.8)对(4.6±0.9)mmol/L]、糖负荷后120 min胰岛素[11.2(4.4,25.0)对92.0(10.8,311.8)mU/L]、垂体腺瘤长径[1.0(0.4,2.1)对1.5(0.5,7.3)cm],短径[0.6(0.3,1.3)对1.0(0.5,5.8)cm]均低于或短于B组(P<0.05),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高于B组[(908.2±233.7)对(743.1±273.1)ng/mL,P<0.05]。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随机GH、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生化指标、垂体腺瘤部位、侵袭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免疫组化ACTH(33%对0%)、催乳素(100%对28.6%)阳性比例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反常升高的垂体GH瘤患者血清TC、120 min胰岛素水平低,IGF-Ⅰ水平高,垂体微腺瘤占比高,"纯"GH瘤可能代表肢端肥大症中一类特殊疾病的实体。

  • 标签: 垂体GH瘤 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生长激素
  • 简介:摘要鞍区囊性病变是鞍区占位性病变的特殊类型之一,主要包括垂体瘤囊变、颅咽管瘤、Rathke囊肿、垂体卒中、垂体脓肿、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等,不同种类的病变的治疗原则和策略不同,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术前明确诊断有助于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鞍区囊性病变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出现占位效应和垂体激素改变,不同类型的囊性病变又各有特点,核磁等影像学也各具特色,本文将结合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就该类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归纳和分析,并总结出其鉴别诊断流程图,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鞍区囊性病变 临床特征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 作者: 姬秋和 陈莉明 郗光霞 余学锋 洪天配 邹大进 秦贵军 杨刚毅 匡洪宇 杨静 李一君 刘建萍 母义明 赵家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西安 710032,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300134,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太原 030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武汉 4300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100191,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 20007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45005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40001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5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太原 03000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3300
  •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T2DM)的体重管理重要且复杂。临床实践中,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者常见,应予以充分重视。另一方面,在控制超重或肥胖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重管理的质量。单纯以体重指数作为肥胖的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和客观,因此,减重治疗还应评估患者身体成分(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改变,以"减脂增肌"为目的;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减重过程中的体重波动,使体重长期维持在目标水平。

  • 标签: 糖尿病,2型 体重波动 内脏脂肪 肌少症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就诊的1 850例诊断为垂体功能减退症成年患者的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等相关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性别、年龄及不同激素水平进行分组,评估各组患者MS及其各组分患病率的差异。结果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中,MS的患病率为27.7%,其中发生高血压的比例最高。男性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MS的患病率和女性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MS各组分存在性别差异。合并MS的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年龄大于不合并MS的患者(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空腹血糖、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中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MS的患病率最高,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MS患病率最低。结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MS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其MS及各组分的患病率可能受到性别、年龄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 标签: 垂体功能减退症 代谢综合征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瘤患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近16年垂体瘤疾病谱变化,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首次住院诊疗的4 276例垂体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临床诊断、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等,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年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垂体瘤患者共4 276例,其中男性1 871例(占比43.76%),女性2 405例(占比56.24%),平均就诊年龄(44.1±13.9)岁。(2)垂体瘤以无功能瘤(占比60.67%)、泌乳素瘤(16.10%)、生长激素瘤(13.93%)居多,无功能瘤多集中于41~60岁人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多集中于21~40岁人群。(3)随时间进展,垂体瘤患者住院例数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高峰出现在2012年,垂体生长激素瘤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患者占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无功能瘤患者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垂体无功能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仍是临床最常见的3种垂体瘤,住院垂体无功能瘤病例占比随时间进展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 标签: 垂体瘤 临床特征 激素分泌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TRAb)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且未接受眼病相关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TRAb水平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年满18周岁且眼病病程≤18个月并有血清TRAb检测结果者共180例,眼病起病年龄为(46.06±12.47)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96例,眼病持续时间5.0(3.0,9.0)个月,CAS评分≥3分93例,NOSPECS分级≥4级165例,按欧洲Graves眼病专家组指南严重程度分级轻度、中重度和危及视力分别有72例、98例和10例。(2)中重度及危及视力患者血清TRA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12.8(4.0, 30.1) U/L比6.2 (3.2, 14.8) U/L,P=0.004],活动性患者血清TRAb水平高于非活动性患者[12.6(3.4,31.0) U/L比6.5(3.4, 17.6) U/L,P=0.006],美国甲状腺协会严重程度分级≥4级与<4级患者血清TRAb水平无明显差异。(3)不同活动度及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TRAb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RAb水平与中重度及危及视力患病风险的升高相关(OR=2.02,P=0.001),且和活动性相关(OR=1.5,P=0.01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这种相关性仍存在。结论血清TRAb水平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相关,随着抗体水平的增加,患者进展为活动性和中重度及危及视力的风险可能增加。

  • 标签: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活动度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GI)对糖尿病诊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利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REACTION)研究北京分中心的基线数据,选取2012年1至8月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资料完整的9 705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负荷后2 h血糖以及血脂。利用空腹血糖和HbA1c绘制散点图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将每名受试者的FPG代入方程即得到个人的预测HbA1c值,计算HGI,HGI=实测HbA1c-预测HbA1c。最终纳入8 480名≥40岁无糖尿病史受试者。依据HGI水平三分位切点将最终纳入分析的8 480名受试者分为低HGI、中HGI、高HGI组3组,分别依据HbA1c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诊断糖尿病,采用χ2检验比较3组间的糖尿病检出率,Cohen′s kappa系数评价2种标准的诊断一致性。使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c回归分析法分析HGI的影响因素。结果低HGI组(HGI<-0.197 3)2 841例,中HGI组(-0.197 3≤HGI<0.135 9)2 979例,高HGI组(HGI≥0.135 9)2 660例。单独以HbA1c≥6.5%作为诊断标准,共有905例(10.7%)被诊断为糖尿病,其中高HGI组受试者占比高达74.8%(677/905),远高于中HGI组[15.5%(140/905)]和低HGI组[9.7%(88/90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A1c和OGTT的诊断一致性较差(κ=0.488),HGI是影响两者诊断一致性的主要因素。以HGI三分位分组作为因变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性别、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负荷后2 h血糖和服用调脂药物是高HGI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单独以HbA1c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可能会导致高HGI表型个体过度诊断,而对低HGI表型则诊断不足。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糖化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和最佳诊断切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肾上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功能评估结果分为两组:PA组和肾上腺无功能瘤(NFA)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患者PTH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TH对PA的诊断价值并找出最佳切点。结果共纳入患者773例,其中PA组356例,年龄(50±11)岁,男性占57.0%(203例);NFA组417例,年龄(51±12)岁,男性占52.5%(219例)。PA组PTH水平[63.1(48.4,80.3)比41.7(34.1,51.7) ng/L]及PTH升高者所占比例(47.8%比7.2%)均高于NFA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PA及维生素D缺乏为PTH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PTH筛查PA的临界值为56.44 ng/L,灵敏度为66.5%,特异度为83.0%;维生素D不缺乏状态下,其筛查的临界值为48.81 ng/L,灵敏度为70.5%,特异度为72.6%。结论PA患者PTH分泌增加,血清PTH水平可作为PA筛查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 标签: 醛固酮增多症 甲状旁腺素 灵敏度 特异度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了较大样本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NEN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功能性Pan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激素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6例患者(男性103例,女性183例),平均年龄为(45.55±15.23)岁,平均病程为24(12,60)个月。286例患者中,最常见罹患的是胰岛素瘤(266/286),其次是胰高血糖素瘤(10/286)、生长抑素瘤(3/286)、异位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肿瘤(3/286)、胃泌素瘤(2/286)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瘤(2/286)。胰岛素瘤患者中,9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肿瘤定位明确且局限的28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远处转移或者术后复发者同时接受介入治疗或药物化疗,经治疗后激素增多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肿瘤病理分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1占41.95%、NET G2占54.90%、NET G3占3.15%、神经内分泌癌(NEC)占0%。结论多学科协作并进行系统的内分泌评估和精确定位肿瘤,精准施治,对改善功能性PanNENs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胰岛素瘤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 作者: 朱大龙 赵维纲 匡洪宇 陆菊明 杨文英 郭立新 洪天配 母义明 纪立农 彭永德 王卫庆 姬秋和 陈丽 余学锋 时立新 冉兴无 李延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0073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5000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29,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10019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10004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20008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200025,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西安 710032,山东大学齐鲁
  • 简介:摘要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IDegAsp)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皮下注射后各自发挥作用。为帮助临床更加合理及规范地应用IDegAsp,专家多次讨论形成了此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对IDegAsp的作用机制、药代药动学特点进行阐述,并给出临床应用建议。IDegAsp可每日1次或每日2次注射,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控制。临床证据支持在多种临床场景下使用IDegAsp,并可用于胰岛素的起始或强化治疗。建议将IDegAsp作为口服药失效起始胰岛素治疗或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选择之一。

  • 标签: 胰岛素 糖尿病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国际血脂异常调查-中国研究(DYSIS-China)数据库中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发病现状、血脂状况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10月DYSIS-China数据库中,年龄≥45岁、至少接受1种降脂药物治疗3个月的血脂异常患者。根据荷兰脂质临床监测指南(DLCN)中FH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不太可能FH组、可能FH组、确诊/极可能FH组。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用药情况及合并症等基本临床资料,并对可能FH组和确诊/极可能FH组按年龄进行分层比较。结果共纳入23 973例血脂异常的患者,年龄(64.8±9.9)岁,女性11 757例(49.0%),不太可能FH组20 561例(85.7%),可能FH组3 294例(13.7%),确诊/极可能FH组118例(0.5%)。确诊/极可能FH组年龄(58.4±8.5)岁,低于不太可能FH组(65.3±9.8)岁和可能FH组(61.8±9.9)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6±1.9)mmol/L,高于不太可能FH组(2.5±0.9)mmol/L和可能FH组(4.3±1.0)mmol/L,总胆固醇(7.4±1.8)mmol/L,高于不太可能FH组(4.3±1.0)mmol/L和可能FH组(6.0±1.0)mmol/L;女性、久坐生活方式比例及收缩压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3组间服用他汀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诊/极可能FH组缺血性心脏病为70例(59.3%),与不太可能FH组7 519例(36.6%)和可能FH组1 149例(34.9%)相比较高;高血压82例(69.5%),高于可能FH组2 063例(62.6%)和不太可能FH组13 928例(67.7%)。可能FH组55~64岁年龄段比例最高,为1 146例(34.8%),≥75岁组高血压358例(76.8%)、糖尿病189例(40.6%)、缺血性心脏病186例(39.9%)、脑血管疾病149例(32.0%)及心力衰竭28例(6.0%)患病率最高(P均<0.05)。确诊/极可能FH组55~64岁年龄段比例最高,为49例(41.52%),45~54岁组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最高,为70例(59.3%)(P均<0.05),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血脂异常患者的FH检出率并不低,但血脂水平控制不佳,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高。

  • 标签: 血脂异常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病例。患者男性51岁,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PET-CT检查,发现隆突下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共14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停用PD-1抑制剂后5个月出现乏力、出汗、低血糖,化验提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减低],给予泼尼松龙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本例为国内报道的首例PD-1抑制剂导致的多发内分泌腺病病例,特别是停药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1型糖尿病无明显改善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一步加重,提示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停药后均需注意监测甲状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功能指标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正确采取医疗措施避免漏诊误治,改善预后。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多内分泌腺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糖尿病,1型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