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在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对比方面,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93.33%)、(2.66±1.01)、(6.59±1.48)、(14.49±2.60),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评分、啼哭次数以及啼哭持续时间分别为(78.33%)、(1.21±0.20)、(13.82±2.74)、(35.67±3.1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指导在新生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同时能够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规范,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护理环境,值得参考。

  • 标签: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缓解焦虑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择2022年1月至10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n=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广泛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 心理护理 焦虑 睡眠质量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思维培养对骨科护士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展开,涉及对象甄选,均为骨科护士,合计20例,研究涉及时长2021年06月-2022年08月,识别分组的依据:电脑单双数字等量分配法,对照组资料收集10例,全部配合常规思维培养,观察组资料收集10例,全部配合前瞻性思维培养。分析不同思维培养方式的价值,并分析其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度。结果:相关参数比较,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测评数值结果更高,P0.05。结论:针对骨科护士,执行前瞻性思维培养,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 标签: 骨科 护士 前瞻性思维培养 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辅助生殖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选择108例先找生殖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其中对照组(n=54)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54)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殖 先兆流产 循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