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复发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7例。中位年龄53(26~78)岁。我院首次手术治疗6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24例。初诊临床表现:体检发现腹膜后肿物41例,腹胀12例,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纳差8例,尿频、排尿困难6例,双下肢水肿1例。术前CT检查示肿瘤主体位于腹膜后肾区58例,位于腹膜后间隙、盆腔腹膜外间隙31例;肿瘤单发55例,多发34例。肿瘤长径中位值20(3~52)cm。首诊65例中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47例(72.3%)。89例手术中,腔镜手术7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1例,后腹腔镜手术3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9例;开放手术11例。8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切除术;42例术中行邻近脏器切除术。对患者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本组8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中位值200(10~2 000)ml。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23例,去分化型40例,黏液样/圆形细胞型20例,多形性型5例,混合型1例。组织学分级低级别42例,高级别47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3~108)个月。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6.7%、16.1%和52.6%。57例局部复发,1例肺转移,1例肝转移,中位无病生存时间24个月;42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6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P<0.01)、肿瘤是否多发(P<0.01)、病理类型(P<0.01)、组织学分级(P<0.01)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术中出血量(P<0.01)、肿瘤是否多发(P<0.05)、病理类型(P<0.05)、是否复发(P<0.01)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是否初次手术、是否根治性切除、是否联合邻近脏器切除对患者的预后生存无影响(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RR=2.360,95%CI 1.313~4.241,P=0.004)、肿瘤是否多发(RR=1.899,95%CI 1.068~3.375,P=0.029)、病理类型(RR=4.976,95%CI 1.622~15.264,P=0.005)是影响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31.495,95%CI 1.062~933.684,P=0.046)。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临床少见,复发率高。手术出血量、肿瘤是否多发、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肿瘤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腹膜后 脂肪肉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复发风险因素。方法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选取32个研究中心的18~75岁且病理检查确诊为中高危NMIBC患者纳入研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2分。排除标准:①有免疫缺陷或损害(如艾滋病)、正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放疗,有可能引起全身性BCG疾病反应者、对BCG或表柔比星或两药的辅料成份过敏者,患发热及急性传染病者,包括活动性结核者或正在接受抗结核治疗者,伴有严重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肾病者;②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或其他器官肿瘤者;③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2期)患者;④过去4周内接受过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者(除外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的育龄期妇女、计划于试验期间受孕者(包括男性受试者伴侣受孕);⑥已知或怀疑术中发生膀胱穿孔;⑦入组前尚存在肉眼血尿,怀疑手术创面未愈合或尿路黏膜受损;⑧伴有膀胱炎,或曾经接受过其他膀胱灌注药物治疗且膀胱刺激征严重,预期影响本研究评估者;⑨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⑩已知阿片类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⑪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增加受试者危险性或干扰临床试验执行的任何情况。纳入研究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或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剜除术,术后即刻灌注1次表柔比星50 mg。入组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产生随机表,按2∶2∶1比例随机纳入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9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连续3次;然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10次。试验2组灌注BCG 120 mg/次,共15次:诱导灌注期每周灌注1次,连续6次;术后第3、6、12个月的每月前3周,每周灌注1次。对照组灌注表柔比星50 mg/次,共18次:每周1次,共8次;然后每月1次,共10次。比较3组的复发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BCG灌注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2个研究中心共纳入681例患者,试验1组274例,试验2组277例,对照组130例,共脱落113例,总脱落率16.6%,3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2)。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MI)、ECOG评分、危险分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1(12.1,32.3)个月,3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4)。随访期间患者复发及进展116例(复发112例,进展4例),其中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复发(进展)分别为39、41、36例;2年复发率分别为14.2%、14.8%、27.7%,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64),试验1组和试验2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7,P=0.0020)。累计无复发生存率方面,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57~1.46,P=0.7173),试验1组和试验2组均优于对照组(HR=0.439,95%CI 0.26~0.74,P=0.0006;HR=0.448,95%CI 0.29~0.80,P=0.0021)。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4.5%(204/274)、72.6%(201/277)、69.8%(79/130),试验1组与试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试验1组(P=0.0051)和试验2组(P=0.0167);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分别为13.5%(37/274)、15.5%(43/277)、12.3%(16/13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膀胱癌(HR=6.397,95%CI 1.95~20.94,P=0.0001)是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国产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NMIBC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表柔比星。BCG 15次和19次两种灌注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与表柔比星相比BCG并不增加SAE发生率。膀胱癌病史是NMIBC国产BCG灌注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中危 高危 卡介苗 表柔比星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92∶1。平均年龄(52.1±13.9)岁,中位年龄55岁。有吸烟史8例,饮酒史3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脑梗死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血尿25例,下腹部疼痛4例,腹部包块2例,脐部流脓1例,无症状者4例。术前CT检查示肿瘤位于膀胱顶壁24例,膀胱前壁11例。肿瘤呈实性25例,囊性10例。中位肿瘤最大径4.0(1.5~11.0)cm。35例术前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前壁或顶壁肿物。35例术前诊断均不除外脐尿管癌。35例均行扩大的膀胱部分切除术(常规切除脐部),3例同期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开放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14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例。结果本组35例术后Mayo分期为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1例,Ⅳ期6例。总体随访率91.4%(32/35),中位随访时间41(3~10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59.3%、5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3)、肿瘤最大径(P=0.011)、淋巴结转移(P=0.002)、远处转移(P=0.011)、病理分级(P=0.001)、Mayo分期(P=0.026)是预后相关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低分化(HR=1.640,95%CI 1.112~2.418,P=0.013)、肿瘤最大径≥4 cm(HR=5.000,95%CI 1.099~22.755,P=0.03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发病隐匿的膀胱恶性肿瘤,初诊症状多为血尿,确诊时多已处于临床分级中晚期,预后较差。病理分级和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脐尿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病理分级越高、肿瘤最大径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脐尿管 脐尿管癌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25例;中位年龄60.0(50.0,67.0)岁;表现为腰腹痛20例,血尿7例,腹胀4例,无症状11例;肿瘤位于左侧23例,右侧19例;肿瘤直径8.0(4.8,10.5)cm。CT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临床分期:T1期6例,T2期11例,T3期11例,T4期14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1例。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介入栓塞手术;6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化疗,1例行支持治疗。根据2016 WHO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肾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肾神经内分泌肿瘤(简称为NET,包含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和高级别肾神经内分泌癌(简称为NEC,包含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总体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ET组19例,其中类癌12例,不典型类癌7例;NEC组23例,均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全组42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0(35,9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5(15,60)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21.2%。NET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6%和42.3%。NEC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和0。NET组Ki-67指数中位值3%(2%,10%),术后化疗2例,初诊后3例发生早期(6个月内)进展。NEC组Ki-67指数中位值60%(40%,80%),术后化疗10例,初诊后13例发生早期进展。两组在初始治疗方式、术后化疗、Ki-67指数、病情早期进展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情早期进展、初始治疗方式、肿瘤分化、Ki-67指数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HR=13.964,P=0.003)和病情早期进展(HR=3.626,P=0.01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HR=0.197,P=0.03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EC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未行辅助化疗患者显著延长(21个月与9个月,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治疗首选根治性肾切除术。NET预后可,NEC预后极差。NEC和病情早期进展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肾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SqCC)和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NUBC)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2.69∶1;中位年龄62.0(51.0,72.0)岁。根据组织学类型将患者分为SqCC组、脐尿管腺癌组和非脐尿管腺癌组。SqCC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69.0(58.0,75.0)岁;有吸烟史14例;就诊原因为血尿35例,膀胱刺激征13例,排尿困难2例,疼痛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8例,侧壁27例,三角区8例,顶壁2例;肿瘤直径4.5(3.0,6.0)cm;肿瘤单发37例,多发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8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9例,介入手术2例,未手术2例。脐尿管腺癌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3.5(43.5,57.8)岁;有吸烟史6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1例,疼痛2例,无症状1例;肿瘤位于前后壁4例,顶壁16例;肿瘤直径3.0(2.0,4.8)cm;肿瘤单发18例,多发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TURBT 1例,未手术2例。非脐尿管腺癌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5.0(46.3,70.8)岁;有吸烟史11例;就诊原因为血尿16例,膀胱刺激征3例,排尿困难1例,疼痛7例,无症状5例;肿瘤位于前后壁17例,侧壁7例,三角区5例,顶壁3例;肿瘤直径3.6(2.0,4.5)cm;肿瘤单发23例,多发9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TURBT 9例,未手术3例。3组年龄、就诊原因、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并应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07例中,91例获得随访,总体随访率85.1%。中位随访时间26(7,48)个月,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1%和42.2%。SqCC组术后接受化疗11例,放疗3例,膀胱灌注治疗12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17例;远处转移19例;pT分期pTx期5例,pT1~pT2期36例,pT3~pT4期14例;肿瘤分化未知19例,高分化4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8例。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7例;术后复发3例;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pT分期pTx期1例,pT1~pT2期16例,pT3~pT4期3例;肿瘤分化未知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3例。非脐尿管腺癌组术后接受化疗3例,放疗1例,膀胱灌注治疗11例;术后复发10例;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转移4例;pT分期pTx期6例,pT1~pT2期21例,pT3~pT4期5例;肿瘤分化未知1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0例。3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和远处转移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分期、肿瘤分化、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HR=2.604,P=0.032)、远处转移(HR=2.571,P=0.02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qCC和膀胱腺癌临床罕见,预后较差,常表现为血尿,首选手术治疗,其中SqCC和非脐尿管腺癌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首选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女性、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尿路上皮癌 鳞状细胞癌 脐尿管腺癌 非脐尿管腺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