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志书”中国自古就有,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汉语志书体系。西方学术界自马林诺夫斯基开创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科学民族志”以来,其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的基本要点很快成为通行全球的民族志写作方式。中国第一部音乐民族志是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的《白族音乐志》,其奠定了中国音乐民族志的基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跨学科的影响对于音乐民族志的理解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今天的音乐民族志写作正走向多元发展的阶段。

  • 标签: 音乐民族志 《白族音乐志》 奠基与多元发展 民族音乐学实践
  • 简介: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式微已成为一个大众话题。电影《百鸟朝凤》描述了一个民间唢呐匠面对传统在社会变迁中发生变化时对传统唢呐文化的坚守的故事。尽管传统面临危机,但传统尚未完全消亡,就像云南大理洱海边的白族“唢呐匠”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传统音乐找到了出路。如何面对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同构,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理解传统的式微与生机是为当下学理要义。传统不能脱离于生活,对传统的构建或创新都应当以现实的真实生活为前提。同样,传统也不能被工具化,就当下中国现实而言,这需要“还俗于民”。某种意义上,传统文化并不是在现代社会影响下哭泣的怨妇,今天的文化事实应该是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同构关系,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而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发展等因素都是在不断地调整的。

  • 标签: 《百鸟朝凤》 传统的危机 传统的出路
  • 简介: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历经数代学者耕耘,特别是音乐学系建系15年以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不断改善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依托于南艺的学术精神,反思专业建设得失,以清晰的专业定位来不断完善,以期有更美好的未来。

  • 标签: 南艺 音乐学 反思
  • 简介:2011年11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召开了国际音乐教育高层论坛。本次论坛有来自国内外学者代表70余人,提交论文50余篇。其中,不仅有国内音乐教育学界翘楚,还有来自德国、芬兰、瑞士、印度、巴西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的著名学者。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席、瑞典伦德大学艺术系主任哈肯教授,德国波茨坦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

  • 标签: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 南京艺术学院 高层论坛 大学音乐教育 学术 综述
  • 简介: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丰富音乐文化的民族。当代不少音乐学家对其种种音乐事象进行了较为长期的学术研究。本文结合民族音乐学学科视野,对80年代以来有关白族音乐研究文献在中国的发展按形态研究和文化研究两类进行梳理,以期在回顾白族音乐研究的基础上,管窥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演变。

  • 标签: 白族音乐 民族音乐学 形态 文化
  • 简介: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论坛"于2004年10月2-5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此次"论坛"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及音乐学院共同承办,与会代表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张静蔚、谢嘉幸,中国传媒大学曾遂今,中国药科大学王旭东,星海音乐学院明言,山东师范大学冯长春,副主编于庆新,编辑部主任李岩,副主编陈荃有,该院伍国栋、居其宏、陈建华、庄曜、庄元、屠艳以及课题组负责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编冯效刚等专家、学者;此外,因故不能与会的中国音乐学院沈洽、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乔建中、星海音乐学院罗小平亦向课题组提交了各自完成的相关章节以供会议讨论.

  • 标签: 当代音乐 南京艺术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研究 音乐研究
  • 简介:音乐总是和感性的现实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探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如何影响音乐的产生、传播、消耗是当今民族音乐学学术视野中的应有之意.那么,我们如何去研究这些问题呢?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社会学调查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 标签: 社会学调查方法 民族音乐学 意义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