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γ干扰释放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结核诊治的患者120名,他们在院分别进行TB-DNA、IGRA和X-PERT检测,通过收集数据,比较这三种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于结核患者检测而言,TB-DNA, IGRA法和X-PERT法目前均仍是三种十分实用有效的结核检测诊断方法,具备诊断特异性极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其中IGRE检测方法在灵敏度优于TB-DNA,与x-pert相比无差异。

  • 标签: TB-DNA法,IGRA法 X-PERT法,特异度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硝普钠与新活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硝普钠治疗,试验组采用新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新活与硝普钠在难治性心衰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新活的临床疗效优于硝普钠,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硝普钠 新活素 难治性心衰
  • 简介:摘要1例1月龄男婴因患先天性高胰岛血症从国外自购二氮嗪胶囊治疗。为纠正患儿的低血糖状态,计划在静脉补充高浓度葡萄糖的同时,给予口服二氮嗪胶囊,初始剂量为8.72 mg、3次/d[5 mg/(kg·d)],并在密切监测血糖的情况下逐渐减少静脉葡萄糖的补充,增加二氮嗪的剂量,最终停用静脉输注葡萄糖保持血糖稳定(≥3.9 mmol/L)。开始治疗后1~7 d,按计划调整静脉葡萄糖和二氮嗪剂量,患儿血糖3.1~5.3 mmol/L,无低血糖发生。第8天,药师查房发现患儿呼之不醒,急查血糖2.2 mmol/L。追问其家属,发现患儿家属自行将二氮嗪剂量减至入院时的初始剂量,导致患儿低血糖发作,属于自备药管理缺失导致的用药错误。药师立即对患儿家属进行用药安全相关科普知识教育,重新调整二氮嗪剂量,患儿血糖恢复正常。随着二氮嗪治疗剂量的增加,患儿出现水钠潴留不良反应,药师查阅以往文献后建议加用氢氯噻嗪,患儿不良反应消失。藉由此次事件,在临床药师的努力下,医院建立了特殊疾病自备药临床管理规范和安全用药数据库,组织了医师和药师联合服务的多学科团队,加强了对患儿住院和出院后治疗的用药安全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 标签: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 二氮嗪 用药错误 药剂师 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