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物理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特征做出的归纳与总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实验与思考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并且掌握物理概念,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初中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会发现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与物理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差,对物理的认知来源于生活经验,错误的认知会阻碍初中生的学习,学生难以系统化、结构化地学习物理知识,如何转变学生错误的观念是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认知冲突 ;初中物理 ;物理概念 ;教学方法        一、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策略是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最初接触到物理概念是从初中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会发现,生活经验积累的常识与物理概念之间存在矛盾,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建立认知冲突并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生的结构体系不断更新、发展。在刚接触到物理现象时,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来源于生活常识,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前概念与现有学习的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矛盾,学生会产生自我怀疑、矛盾、迷茫等情绪,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冲突,并且解决认知冲突,消除学生怀疑、迷茫等负面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真理的欲望 [1]。认知冲突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用认知冲突策略,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或者生活经验预测结果,引出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的认知冲突,然后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二、基于学生认知冲突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1.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概念,原概念与新知识相碰撞,出现对立的矛盾,学生需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解决矛盾冲突。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重视认知冲突,突出认知冲突,才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从问题入手,对症下药,才能够更准确、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构架,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中哪些认知是错误的,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促使教师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采用情境教学方法     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被改变,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对症下药才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的理解。情境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情境教学方法,引出认知冲突,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原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学习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例如,在牛顿管中,拿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网球在同一高度下降,学生小组讨论,并猜测谁先落地,在学生的认知中大部分人可能會认为是网球先落地,因为网球比乒乓球重,从这个环节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原概念是错误的,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了解一些物理现象的本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容易理解实验结果,转变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错误的观念,便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心理,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物理现象,然后自己动手实践,发觉物理的本质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