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2例明确诊断咽喉性疾病患者行内镜抗黏膜切除,术前、术后进行咽喉症状指数评分、流体征评分、咽部pH监测、胃镜检查。对比术前、术后结果,上述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计步器作为一种测量仪器,可以计算行走的步和消耗的能量,所以人们可以通过计步器的测量功能来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案,并根据其运行情况来监测和分析人体的健康状况。从而指导人们按照科学的运动方案,进行运动和健身,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热潮下,利用计步器来指导人们科学健身,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单片机STC89C52 倾角传感器ADXL345 电源系统 APP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了导致励磁系统整流装置均不佳的根源,主要包括交流阻抗、元件通态特性、母排连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发现安装均磁环与数字智能均、更换可控硅排列次序或重新设计主回路母排的方法在现实系统中的应用最为有效。

  • 标签: 励磁系统 整流装置 均流不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重度(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CAS组和对照组。CAS组接受CAS联合最佳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研究期间纳入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52例,CAS组37例,对照组15例。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CAS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AS,无手术并发症。CAS组治疗6个月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而对照组则不然。组间比较显示,CAS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随访,CAS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结论CAS可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清醒镇静镇痛用于ERCP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12月至 2022 年 12月接受ERCP的患者4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清醒镇静镇痛组20例)和对照组(插管全麻醉组20例)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MAP、HR在T2 、T3、T4时点明显低于研究组且波动较大(P

  • 标签: 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清醒镇静镇痛,ERCP,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选取同期行开腹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93%(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窗减压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室接诊的86例口腔颌面部大型颌骨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43例,分别实施常规囊肿剔除、开窗减压,分析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少,P<0.05。两组比较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两组比较实验组囊腔缩小体积、术后囊腔密度更大,P<0.05。结论开窗减压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颌骨囊肿患者的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开窗减压术 口腔颌面部大型颌骨囊肿 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4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创面部分闭合在藏毛窦治疗中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中应用亚甲蓝引导,彻底切除病灶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创面部分闭合治疗可安全应用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并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尿源性脓毒血症双J管内引流治疗清醒镇静镇痛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在我院进行尿源性脓毒血症双J管内引流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案进行分组,随机分成对照组(喉罩全身麻醉)和研究组(清醒镇静镇痛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且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清醒镇静镇痛麻醉 尿源性脓毒血症 双J管内引流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仅接受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中生命体征、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毕时MAP、HR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脉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毕时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 h的CD4+、CD4+/CD8+值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D4+、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患者中生命体征,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静脉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镜检查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仅接受静脉麻醉,观察组接受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中生命体征、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毕时MAP、HR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中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脉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毕时MAP、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 h的CD4+、CD4+/CD8+值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术后CD4+、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麻醉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更好地维持患者中生命体征,有效抑制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静脉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镜检查 肺叶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