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琚紫昭 张慧玮 黄琪 葛璟洁 金榕兵 田蓉 张祥松 胡硕 卢洁 兰晓莉 霍力 管一晖 左传涛 施匡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上海 200235,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4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成都 61004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080,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长沙 41000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伯尔尼大学医院,伯尔尼 3010
  • 简介:摘要PET/CT多中心脑显像研究实施起来相对较复杂,需要仔细协调与管理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研究结果。该文结合了国内外指南及相关多中心临床研究,并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就PET/CT多中心脑显像研究中多个环节应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多中心PET/CT脑显像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张慧玮 鲁佳荧 黄喆慜 崔瑞雪 兰晓莉 卢洁 张祥松 富丽萍 尹雅芙 金榕兵 汪世存 邬剑军 赵倩华 管一晖 左传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上海 20023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080,中日友好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2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 200092,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核医学科,重庆 400042,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合肥 23000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2
  • 简介:摘要由于18F-FDG在各个PET中心的可获得性强,该文旨在提倡并推动18F-FDG PET脑显像技术在痴呆症应用中的规范化,以实现显像流程及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及可比性,为开展痴呆症的临床及科学研究,特别是多中心研究,提供显像规范操作及图像解读的指导性建议。

  • 标签: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影像组学在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AP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个队列(训练组和测试组)共154例受试者,包括正常对照(NC)组40名[男23名、女17名,年龄(60.2±10.5)岁]、PD组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64.7±6.3)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64.1±5.9)岁]、多系统萎缩(MSA)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5.0±9.2)岁],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以及临床量表信息,不同组间量表评分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二分类和三分类模型,分别计算临床量表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在PD/MSA/PSP/NC组间两两分类的ROC曲线。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测试,并采用100次5折交叉验证。结果2个队列各组间的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级量表(H&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83~17.95,均P<0.05)。每个受试者共提取2 444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15个特征构建用于分类模型。在二分类实验中,3种模型在PD/MSA/PSP/NC组间两两分类的AUC分别为0.56~0.68、0.74~0.93、0.72~0.93,其中影像组学模型分类效果优于临床模型(z值:1.71~2.85,均P<0.05)。在PD、MSA、PSP三分类实验中,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灵敏度分别为80%、80%和77%。结论18F-FDG PET图像结合影像组学方法具备对PD和APS鉴别诊断的潜力。

  • 标签: 帕金森病 帕金森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影像组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