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1月因PJI住院治疗的患者197例,男96例、女101例,年龄(62.02±13.54)岁(范围26~86岁)。髋关节95例(48.2%,95/197),膝关节102例(51.8%,102/197);形成窦道者68例(34.5%,68/197),未形成窦道者129例(65.5%,129/197)。病原体培养结果阳性162例(82.2%,162/197),培养阴性35例(17.8%,35/197);其中高毒力病原体感染者48例、低毒力病原体感染者69例、其他感染者45例。PJI的诊断采用2011版美国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标准,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血清学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尿素、肌酐、白蛋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病原体培养。将患者根据窦道是否形成分为两组,分析检验结果的差异及窦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有窦道患者与无窦道患者各项血清学检查值及合并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病原体感染组窦道形成率(52.1%,25/48)高于低毒力病原体组(27.5%,19/69)、培养阴性组(40.0%,14/35)和其他组(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9,P=0.009)。革兰氏阳性组窦道形成率(37.7%,40/106)与阴性组(29.2%,7/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1,P=0.318);单独感染组窦道形成率(35.6%,47/132)与混合感染组(17.6%,3/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9,P=0.392);非耐药病原体组窦道形成率(35.7%,46/129)与耐药病原体组(24.2%,8/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1,P=0.353)。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其他系统感染(OR=4.426,95%CI:1.095,17.884)和高毒力病原体感染(OR=2.633,95%CI:1.171,5.918)是PJI患者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70岁(OR=0.436,95%CI:0.205,0.927)是PJI患者窦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窦道形成对慢性PJI患者常规血清学检测水平无影响,病原体的各种特性中只有毒力因素显著影响窦道形成。对存在其他系统感染、高毒力病原体感染的PJI患者应警惕窦道形成。

  • 标签: 假体相关感染 关节成形术,置换 血清学检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110例,年龄(58.6±14.5)岁。其中慢性PJI患者48例(膝关节21例、髋关节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57例(膝关节16例、髋关节41例),正常随访患者63例(膝关节28例、髋关节35例)。收集患者血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髋、膝关节慢性PJ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ESR、CRP诊断髋关节和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效力。结果慢性PJI组膝关节D-二聚体水平[M(QR)]为1 040(1 140.5)μg/L,高于慢性髋关节PJI患者的435(605)μg/L(Z=3.16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膝关节慢性PJI的D-二聚体最佳截断值为370.5 μg/L,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4.1%;CRP最佳截断值为9.3 mg/L,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0.9%,ESR最佳截断值为33 mm/h,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8.6%。诊断髋关节慢性PJI的D-二聚体最佳截断值为294 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6%;ESR最佳截断值为45 mm/h,诊断的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97.4%;CRP最佳截断值为8.1 mg/L,诊断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4.2%。结论D-二聚体对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价值要高于髋关节慢性PJI,但D-二聚体诊断膝、髋关节慢性PJI的价值不优于ESR、CRP。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D-二聚体 假体周围感染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