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商品一物的世界是产生商品拜物教的日常生活世界。在商品交换普遍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获得了永恒性的幻象形式,人与物的抽象化、社会关系的抽象化产生了看不见的“幽灵”,形成了拜物教意识。这种拜物教意识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无意识活动层面,而且体现在感性经验和形而上学中。只有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才能真正摆脱拜物教的束缚。

  • 标签: 商品一物 幽灵 抽象化 形式化 形而上学
  • 简介: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五个文本为基础,根据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联系与区分,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哲学意义进行新的探讨。在生产逻辑的视野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理解并没有真正与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在资本逻辑中,社会分工与工场内部分工的区分、分工对于资本生产的意义才得以真正呈现出来。

  • 标签: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分工 资本权力
  • 简介:自《资本论》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形成了诸多解释构架。或者把《资本论》看做经济学著作,或者将之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运用与证明,或者从劳动辩证法出发,对之进行主体性的解释。从历史与思想史的内在关系视角来重新解读《资本论》,可以看出《资本论》体现了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哲学思路,这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简单运用,也不是劳动辩证法所能涵盖的内容,更不是结构主义所理解的多元决定论。《资本论》虽然是一种带有“理想型”的理论构架,但它是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抽象,在理论抽象的背后,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批判理解。

  • 标签: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历史性 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