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三唱"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三唱"教学策略探析

刘丽华

阜阳市颍州区文峰中心校  安徽省阜阳市  236010

摘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充分把握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的深刻内涵,不仅能够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和音乐素养,注重学生的音乐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民歌较多,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民歌三唱教学

对于民歌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演唱情况,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保持高度的热情,能够自主积极感受民歌内涵,对民歌的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运用三唱教学法,完成音乐课堂的有效渗透。本文主要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教学特点分析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来说,由于小学生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学习水平层次不齐,需要教师的统一引导,小学音乐民歌教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民歌的种类较多,体裁丰富,包括小调、山歌、号子等,根据不同区域的民歌特点再次细致划分。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的语言特点、生活习惯不同,在实际的民歌创作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呈现着各种差异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歌的地域特征明显。对于不同类型的民歌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民歌篇目,把握各种差异性因素,能够进一步表达民歌的深刻情感,学生对民歌有着一定的探索兴趣,民歌不同于流行歌曲,有着较为鲜明的画面呈现,给人各种感受,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特征1。在实际的民歌深入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民歌素材,让学生的民歌风格把控更加深刻,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了解民族情感,注重民歌的演唱教学,在三唱教学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民族情感。由于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知较为浅显,通过民歌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格,了解民族的历史故事,对各种旋律风格进行整体把控,从而深入感受各种风格的美,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三唱教学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了解民歌文化

对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小学音乐民歌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节奏,不能一味的要求学生演唱歌曲,而是需要在三唱教学法的影响下,开展模唱工作,当学生能够模仿唱歌,感受民歌的情感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不足,往往不具备深层次的情感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民歌背景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背后的民族情感,了解一首民歌背后的文化内容,大部分民歌产生于劳动人员劳作或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历史性,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的深入学习,形成自身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开展模仿歌唱。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浏阳河》的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对文化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感受民歌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倾听《浏阳河》,对具体的曲调变化产生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浏阳河》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2

(二)开展民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由于我国的民歌类型丰富多样,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特色,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听流行音乐,能够流利歌唱,对民歌的音准把控不到位,缺乏民歌歌唱热情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对民歌产生一定的情感,完成深层次的民歌演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民歌欣赏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完成基本的民歌知识探究,感受每首民歌的文化特征,在三唱教学的实际落实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歌唱情感递进表达,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兴致。在视听落实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观看民歌演唱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考虑民歌演唱的特征,发现不同类型的民歌在演唱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同,所采取的演唱方式不同,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各种类型的民歌,提供相关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思考这些民歌的故事表达。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视频有效结合,引导学生的对比欣赏,思考不同地区民歌的差别,在实际欣赏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感悟。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东北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对比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这两首民歌的表达特征,虽然是同一首歌曲,但是情感表达不同,且有着不同的地域特征,为学生提供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思考,保持一定的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注重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民歌感知力

在小学生的个人发展过程中,由于民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主要是由于民歌的歌唱难度较大,学生往往不具备深刻的民族情感,部分节奏的把控存在问题,在三唱教学的影响下,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歌唱,完成高效的演唱工作,能够通过个人的情感感知,了解民歌的歌唱特征,部分民歌运用当地的语言特征,旋律的把控较为特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的深入欣赏和分析,对特殊旋律进行反复品读

3。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身不具备歌唱经验,对歌词意思的把控度不足,教师可以在演唱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对歌词的大意产生基本认知,能够有节奏有情感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感的递进,深层次感受歌词的意境。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月亮月光光》民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感受歌词的大致意思,对情感和表达进行深入思考,了解民歌作品中的歌词表达内涵,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完成演唱,可以从哼唱开始,把握具体的节奏变化,对这首民歌产生基本认知。

 (四)结合各种舞台,增强学生的实践感受

在小学民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民歌学习需要通过具体的演唱活动开展,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民歌歌曲的基本思考,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演唱实践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民歌演唱舞台,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大部分民歌有着较强的画面感,学生能够根据民歌所描绘的故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感受民歌的情感表达情况,保持积极主动的民歌学习状态,根据民歌的具体内容开展舞蹈表演,利用具体的民歌舞台,让学生对民歌的意思产生深刻理解。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肢体动作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民歌的理解进行创作,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学生的编排提供合理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学生演唱的消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歌唱自信心,产生较强的民歌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充分把握民歌教学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民族情感,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屠心文.感民族之声,悟民歌之魅——谈民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20(17):179-180.

[2]曹雅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索[J].新智慧,2021(24):77-78.

[3]曹静娜.小学音乐课中民歌教学的有效融合[J].音教论坛,2020(1):211-212.

[4]袁文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民歌“三唱”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3,(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