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学会诚信应考的教育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1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学会诚信应考的教育案例

边庆

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610041

一、事件阐述

进入高三以来,刘同学在我班的综合表现渐入佳境,尤其学业成绩不断提高。他担任班级的化学课代表,工作积极主动,经常与老师、其他同学探讨问题,每天上交的作业正确率变高、书写逐渐美观。看到他一改高二学年的急躁、自卑、失落,个人表现以及成绩突飞猛进,其父母很是欣慰。然而,在高三某次月考中,他被监考老师发现使用手机作弊。

二、问题生成因素分析

刘同学的问题主要是考试作弊,归根结底是对考试的思想认识有局限,意志品质薄弱,诚信意识不强。想要帮助这个孩子解决他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具体的问题产生因素分析。

  1. 社会因素。当今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汇集,不可避免地产生过分崇尚金钱名利、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过分鼓励“低投入高回报”等消极的思想观念,加之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科技设备成为人们获取任何信息最便捷、最高效的手段,让一些不正之风影响部分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导致他们认知不清、道德失衡,在对待考试作弊的问题上持模糊态度。
  2. 家庭因素。家长的期望水平高低影响着学生心理及道德的养成。刘同学的父母文化程度不算高,同时他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几乎事事由父母包办,父母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他的每一次考试都受到父母的极度关注。尤其是进入高中以来,刘同学的成绩好坏直接决定了家庭氛围和谐与否,这让他在面对自己的学业考试时萌生了无论如何考个好成绩非常重要的意识。
  3. 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评估方式主要为考试成绩,单一的教育评估方式使学生爱慕高分且不惜尝试作弊的想法滋生。另外,若学校对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未及时健全考试管理规章制度,都会让有考试作弊想法的学生钻空子,产生不良影响。
  4. 个人因素。正值青春期的刘同学极易受周围竞争环境的影响,过分看重分数,加之父母的期望让他倍感焦虑与压力,他的心态一旦失衡,就会出现冲动战胜理智的状况,虚荣、投机和冒险心理促使他正义意识模糊、诚信失守。

三、教育过程及策略

明确以上问题生成因素以后,我采取“重塑认知+调整行为+强化心态”的教育策略实施。

  1. 第一步:重塑认知

(1)跟家长进行及时且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争取家校共育统一,并充分了解刘同学的性格特点。

(2)与刘同学进行单独谈话,帮助孩子厘清观念,深挖根源,纠正孩子的错误思想。在谈话中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刘同学对于学习、分数的自我认识。通过沟通,刘同学告诉我作弊的原因是因为这次考试未认真复习,侥幸心理,自我要求过高、怕父母失望。初中时期的他品学兼优,但是进入高中以后随着知识难度加大,他感觉学习上力不从心,进入高三以后,自己通过调整状况明显变好,但是想要考上目标大学远远不够。

第二,避免一味批评,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帮助其调整情绪。在和刘同学的谈话中,我感受到该生的自我责备和作弊后的自卑、羞愧心理,加上他性格比较内向,为防止学生过度自责、情绪状态过度低落,我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他采取理性的行为进行改正以降低作弊带来的后果,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来。

第三,启发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考试作弊属于失信行为。要学会立场坚定,优异的成绩需要诚实可信品质的加持才能使人更加优秀。

  1. 第二步:调整行为

(1)及时关注刘同学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引导刘同学不再带手机进入校园,阻断作弊的行为源头。

(2)跟进刘同学对作弊行为的态度、以及在学习上的独立行为反馈。协同其他科任老师关注刘同学的作业情况,根据刘同学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及时的肯定与褒奖,帮助孩子增强自信,逐渐摆脱作弊心理的暗示。

(3)在班级开展与考试作弊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启发教育学生诚信应考的的重要性,形成班级底线,约束班级学生行为。

  1. 第三步:强化心态

(1)推荐刘同学阅读与诚信、理想信念相关的书籍、影视,培养他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深度,巩固孩子的思想认知。

(2)对刘同学的经历建立跟踪教育档案,记录每一个阶段的谈话与自我反思。现通过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得知父母很少给孩子施加家庭压力,亲子关系和谐,且孩子恢复初中时期的大方、乐观与阳光。

(3)依据刘同学个人成长,建立跟踪教育档案,记录每一个阶段的谈话与自我反思,并通过对他的持续关注和与家长密切沟通,梳理他在考试作弊问题上的进步和转化,在班级内形成模范榜样。

四、教育心得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违纪学生只是学生群体中的小部分,我们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教育。高中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事务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开展教育引导,一旦发现问题和症结就要及时解决,要给予青少年犯错的机会,给他们以赞扬与肯定,启发学生从容应对,身心才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教育反思

  1. 成功之举:充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了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的原因,在与学生的多次沟通中,对学生的教育于情理之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关爱。
  2. 失败之处:没有及时防患于未然。刚一开始刘同学的学习状态出现问题需要及时给予他肯定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