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刘洁

兴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125100

摘要:历史是高中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情况、认识世界、完善思想体、强化情感共鸣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得到全面优化,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综合成长与发展,促使学生在了解和研究历史知识内容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一名各方面素养均符合高中育人要求的人。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地方史料

引言

在高中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素养处于核心地位。它既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使命。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学科,符合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融合的要求,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国家。家国情怀的培养能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能培育出更加全面、积极、有责任感的公民,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1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意义

高中历史学科中包含的历史知识,能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提供依据。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意义深远,能够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于传承文化、德育开展有重要价值。第一,能开掘多元化爱国教育载体。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建立在历史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深入分析和研读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内容,从中遴选能够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知识载体,将之作为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出发点,可以拓宽育人途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有利于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高中时期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形成时期,此时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能扩大育人成果,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在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本质,同时开展饱含情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品质,使其能增强对祖国的归属感、认同感,深入理解历史来龙去脉,增进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

2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

2.1设计主题历史情境,构建家国教育氛围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及时转变高中历史教育观念,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制订符合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计划,进而有效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将相关的历史资料、历史故事等内容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对家国情怀进行思考与实践,进而构建良好的家国教育氛围。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必修上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通过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发现借助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分析与历史学习中充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对伟大祖国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本节课的主题,构建主题历史情境。具体地讲,首先,教师将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所犯下的恶行等相关的视频资料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不仅能够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还能够提高对相关学习资料或视频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在学习与讨论过程中产生更加高昂的情绪。其次,将正面史实材料融入主题历史教学情境。比如,推荐学生阅读《论持久战》等相关资料,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历史认知面,还能将本节课中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更具体地呈现出来。最后,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扮演老百姓、共产党战士等角色,从而感受在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的生存困难以及共产党战士在面对敌人时的英勇。可以看出,借助主题历史情境的创设以及角色扮演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还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身上所肩负的民族复兴的重要责任。以此,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便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2挖掘地方史料,激活学生的乡土情感

地方史料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材料,其能够强化历史和学生在空间维度上的联系,通过激活学生的乡土情感支持家国情怀的培育。学生在学习与研究地方史料的过程中,能在乡土情感的影响下产生强烈积极性,主动研究史料并进行思考、探究乃至实践,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学生在结合地方史料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生活认知、经验与情感,促使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同一片土地上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大幅降低历史教学难度,促使学生在更为贴近生活的历史感触中发展家国情怀。例如教授“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借助了地方史料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优化。课前,教师从教材出发收集相应的地方史料,通过地方图书馆、政府机构档案馆乃至民间组织和人员处获取有价值的可用材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一边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一边引导学生对地方抗日史料加以研究。借助丰富多样的史料形式如文献、纪录片、口述内容、文物等,教师能以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空间的方式,带领他们对历史事件加以了解,并结合地区与全国抗战形势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基于乡土情感的影响实现家国情怀的发展。

2.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家国认同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策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情感投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当下与国家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从而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热点进行对比,让学生看到国家发展的延续和变化,增强学生的家国认同感;或者给学生分享国家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再或者引导学生制作与国家发展相关的影像资料,增加现实元素,使历史学习更具现实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历史人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设计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分析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国家发展图谱,展示国家的历史演变和现实状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发展轨迹。

3结束语

简而言之,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流于表象的情感表达,而是近乎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利于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强化学生的理性爱国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素养为教师的历史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导向,教师立足学科教学特点,从素养内涵的多个方面出发,寻找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最佳契合点,开展极具针对性的育人活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其通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洪章.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1:3.DOI:10.26914/c.cnkihy.2021.006384.

[2]刘玉霞.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157-158.

[3]刘赟茜.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高考,2021,(1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