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长,优势互补——家校社协同推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发挥特长,优势互补——家校社协同推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厉干江

淮安市仁和小学223120

摘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劳动素养是小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素质,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需要学校和教师统筹好,尤其体现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本文主要论述了家庭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导、社区是劳动教育的补充,并且要推动家庭、学校、社区的紧密合作,发挥好各自的特长,在协同育人中实现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增强劳动能力、端正拉动态度,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实践探究

2022年,国家出台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劳动教育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对课时数、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强调了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家长和社区要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发挥各自特长。在农村地区,家庭、社区不够重视劳动教育,较少相互合作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为了扭转这一被动的劳动教育局面,农村小学要发挥主导作用,能采取有效措施带动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到学校劳动教学中,以提高劳动教育成效。

一、以家庭劳动教育为基础,带给孩子深刻的体验

家庭是孩子参加劳动的主阵地,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完成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教会孩子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能积极参与到家长的家务活中。而且通过家庭劳动,可以增强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可见家庭教育在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实学校劳动教学要求的关键。为了发挥好家庭在孩子劳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能按照学校及教师的劳动教育计划,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劳动活动,引导和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完成。其次家长要能将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据此不断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计划,并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最后家长要发挥好榜样作用,在生活中爱劳动,能示范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在外出旅游、购物等的时候,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功,通过耳濡目染、身先示范,以实现高质量的家庭劳动教育。

例如,农村地区的家庭有很多种植劳动,这也是农村地区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带给学生深刻的劳动体验,接受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在农忙的时候,家长能将孩子带至田间地头,鼓励他们从事安全的、力所能及的农活,以深刻体验农活的不易,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并且能掌握很多的劳动技能。如收割花生的时候,在花生秸秆拔完之后,田里会留下一些花生,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使用抓钩,能刨出土中的花生,以此在教会孩子掌握使用抓钩技能的同时,还能教育孩子感悟“一丝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在家庭劳动中,家长要与教师和社区积极联系,一方面与教师交流互动孩子在家庭劳动中的表现,也能反馈自己的疑惑,另一方面与社区联系,在放学之后能带着孩子参加社区志愿劳动活动,以此凝聚劳动教育合力。

二、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带给孩子专业的教学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力军,是引领家庭和社区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角色,是学生接受专业劳动教学的主要场所,为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实施专业性的劳动教育。首先学校要在校园内外选择合适的场所作为劳动教学阵地,通过投放合适的劳动资料、开展适宜的劳动活动,以传授学生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劳动本领。其次教师要对带领学生观看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视频,让学生感悟到劳动者的伟大,认识到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劳动贡献。最后学校和教师要时常鼓励和支撑家长、社区开展劳动教育,要与他们共商劳动教育的要求与方法,及时回复他们的疑惑,引导他们能按照学校的劳动教学计划,在日常生活中能继续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

例如,烹饪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劳动技能,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尤为重要,因为家长忙于农活,孩子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能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也是对家庭的贡献,是培养自己责任感的重要渠道。为此,教师可以在学校里开辟专门的场地,作为烹饪教学的阵地。在烹饪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安全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处理在烹饪过程中的紧急情况。接着教会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紫菜蛋汤、蒸鸡蛋、煮米饭等。通过烹饪教学,来增强学生烹饪能力,提高学生生活本领。在学生掌握简单烹饪之后,还要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指导孩子在生活实际中如何烹饪,以此延伸教育阵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烹饪本领。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在思想上能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意识到家庭和社区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联络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为实现协同高效的劳动教育联盟奠定基础。

三、以社区劳动教育为延伸,带给孩子多样的感悟

劳动品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哪怕是很脏的劳动也愿意积极参与,不会感觉到难为情,能成为一名热爱劳动、拥有正确劳动价值观的社会主体。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需要社区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社区劳动,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的延伸与拓展,以带给孩子更深刻的劳动感悟。为了推动社区劳动教育的发展,一方面社区要意识到自身在小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常态化开展社区志愿劳动活动,能按照学校的劳动教学计划,积极相应呼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编排一些适合小学生开展的社区劳动,为学生参与社区劳动创造机会。另一方面社区中拥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的劳动资源,可以带给学生是更深刻的劳动体验,而且劳动内容更丰富、更多样,所以社区劳动活动更能得到小学生的喜欢,他们会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劳动活动中。

例如,每年春天的时候,村部的小花园需要补花种草,村部可以发布招募志愿者的公告,邀请村里的小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因为补花种草在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触到,所以对小学生比较有吸引力,家长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社区劳动。在劳动中,学生将能看到因为行人践踏草坪而出现了损毁现象,很漂亮的花也因为人们的采摘出现大量断枝,需要进行补种。也让学生明白了要爱护花花草草,要理解社区工作者劳动的艰辛,能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通过本次劳动,教会学生如何去种植花草,明白了花草种植与爸爸妈妈开展的粮食种植有什么异同,拓展了劳动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劳动能力。

社区要积极向学校劳动教育靠拢,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开展一些劳动教育活动,尤其要多开展一些家庭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中不方便开展的劳动活动,以此发挥好补充和延伸劳动教育的作用,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农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及推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薄弱一环,需要按照新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同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家校社的通力合作,以能够更加深刻推动劳动教育。从而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作用,在各司其职中又能相互合作,凝聚劳动教育合力,提高劳动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10):7-11.

[2]田英.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新智慧,2020(08):111-112.

[3]陈韫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提升:基于大规模调查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22(11):102-112.

[4]梁宝珠.让劳动教育“活”起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1(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