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中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汪鑫童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行为也是师生交往的必要过程,因此课堂提问对于学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传统课堂提问方式仍然占据主导,课堂提问的问题思维层次较低等。教师应当能够从教学三个过程:课前,课中,课后对于课堂提问进行设计,以此发挥课堂提问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课堂提问是师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行为。[2] 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打开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1]

1.当前中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课堂提问方式占据主导

我国中学课堂提问现在仍然存在以传统的一问一答方式,这种方式下教师掌握了大部分的“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课堂,同时提问更加侧重答案的正确。虽然这种方式确保教学秩序,但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低等问题。[3]

1.2课堂问题涉及思维层次浅

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思维层次偏低,多为记忆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多为事实性,学生可以从文中找答案,不需要深入思考;(2)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虽然形式丰富多彩,但是认知层次并没有本质区别,许多问题往往是低层次的。[4]

2.提升课堂提问的策略

2.1课前提问设计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学生是提问的参与者,课堂提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选择性注意进而参与其中?(2)学生是问题的思考者,通过思考理解并解答问题,课堂提问的问题是否能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3)学生是这一过程的学习者,通过对于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是否能学会质疑并提出问题?[7]

课堂问题通常可以分为“结构良好”与“结构不良”。前者指问题的条件充足,答案确定且唯一的问题。后者指初始状态与目标信息都不明确,也没有明确解决方法和途径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结构不良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选择问题,尽可能选择“结构良好+结构不良”的融合式问题。[6]

课前导入和课中学习理解阶段教师可使用一般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中教授和应用知识环节教师使用疑难问题和追加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所学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课中和课后的创新迁移活动环节可多使用思辨问题,让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衔接,推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同时,教师课堂问题来源也是影响课堂提问效率的因素:一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二是来源于课文现成的练习;三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书本进行设计。[7]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学生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对于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选择。

2.2课中提问策略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提问一般遵循“引发-反应-反馈”(IRF模式)的提问方式[9]。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对于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即反应阶段,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即反馈阶段。还有两种其他方式:

第一种是“引发-反应-引发-反应-反馈”(IRIRF模式)。学生在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并不立即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而是进一步追问,学生继续回答,反复进行之后,教师再对回答进行反馈;[9]

第二种是“引发-反应-反馈-反应-反馈”(IRFRF模式)。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后,个别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反馈,如果教师依然不改变提问主体,之前教师对先前同学回答的反馈会对其余同学产生启示,教师再根据别的回答进行反馈。[9]

IRIRF提问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回答机会,从而使学生得到了反复训练的机会;IRFRF提问方式更适用于思维水平较高的问题,由个别思想活跃的学生提出一些思路,教师给予反馈,对其他同学一些提示,教师第一次的反馈就充当了脚手架,从而使得大多数学生能跟上课堂节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3课后提问评价

在课后评价环节,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除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之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回答进行思考,小组成员之间也应当进行相互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使用自评互评表,口头评价等等方式。评价内容要具体化,教师要评价学生回答的优点与缺点,两者相结合才能促使学生在下一次回答问题时候有更大的进步。

结语

课堂提问虽然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小环节,但是却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课上时刻关注学生在提问过程当中的体验和境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既有教师教授引导的声音也有学生探究讨论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赵传兵,夏志芳.师生对于课堂提问认同差异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5-47

[2]李明远,赵倩.聚焦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J].教学与管理.2020(31)65-67

[3]赵明仁,潘存禄.论课堂提问主体的转向—基于生成性教学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5-47

[4]张献臣.中学运用阅读教学的痛点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6). 1-7

[5]张迎春,牛文苗,沈善良.教学有效提问:从理解到行动.[J].当代教师教育.2011(4).67-71

[6]孟娟,大概念视角下英语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3(26). 23-25

[7]杨小洋,张爱群,申继亮. 从观念到行为:对教学中问题观及问题式教学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34-39

[8]吴筱明,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06):73-75

[9]熊梅.教师提问与学生思维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199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