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3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陈兰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578001

一、单元整体分析

课标分析】

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目标在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上做了明确目标要求,与本单元相关的是:

  1.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
  2.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与本单元相关的学业要求是:

  1. 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2. 能在真实情境中,合理利用等量的等量相等进行推理,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

我的理解是:

第一,所谓“在真实情境中”是指第二阶段的学生数学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问题情境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真实感受过的生活情境之中;

第二,“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在本单元中就是三年级孩子能基于前面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含义来分析熟悉的常见数量关系,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关于“推理意识”在本单元当中体现在学生能找寻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并根据这种关联,一步一步去解决“两步计算”甚至“多步计算”的问题。

最后,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读清题意、分析条件、列式计算、回顾反思”四步骤,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模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这也是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在本课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整体分析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本单元内容及其前后联系如下:

年级

主要内容

一年级

简单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结合四则计算的教学安排)

二年级上册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一、四单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基本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用从条件出发思考额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连乘的实际问题;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

连除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从条件或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年级下册

常见的数量关系;用画图的策略整体条件和问题

五年级上册

用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

有关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纳税、利息、折扣;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

选择和运用适当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分为2课时来编排,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基于已经熟悉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每道例题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境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本单元课时具体结构如下:

1699676834051

从例题的编排可以看出,本单元两个例题是分阶段进行策略教学的。例题1数量关系较为简单且趣味性强,旨在初步感受策略运用的过程和特点;例题2进一步实践,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抽象和概括水平提升,旨在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考虑到学生在前面已经充分经历了简单的实际问题和两步计算问题,已经积攒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本单元教学可以考虑大胆整合两个课时。当然两课时的整合教学并非指简单的例题合并,而是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将共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互相渗透,为下阶段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相关内容,如简单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二年级下册以及本册第一、四单元的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较少经历条件较多的问题,对“两步计算”甚至“多步计算”的问题解决难以下手。因此本课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和反思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意识对这阶段的学生很有必要。

基于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平时的授课习惯,我思考:该如何将学生之前的解决问题感性经验认识过渡到较为理性的策略;看不见摸不着的策略意识该借助一些什么方式方法落地生根?基于这两点考虑,我对本单元的第1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三、《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P71-73《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教材分析】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是三年级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安排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猴摘桃”的例题,例题既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还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使策略运用过程更具针对性。此外,还突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方法,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加深策略体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充分经历解决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学生在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施解答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策略的价值,发展简单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推理意识。

3.素养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初步的策略意识和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准备学习单、希沃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数导入,引出课题

师:上课之间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谁来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可惜大家都没有猜对,老师的体重啊比她刚才说的重10千克。

为什么一开始猜来猜去猜不对,这会儿一下子就猜对了呢?

信息在我们数学上又叫做“已知条件”,没有条件的时候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根据条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猜数游戏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进师生距离,为其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发挥主体作用。同时,通过游戏,学生很直观地可以感受到条件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出示“小猴摘桃”的主题情境。

(一)激活旧知,引发冲突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桃子都成熟了。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摘了多少个?

你确定吗?为什么不能确定?

预设:还缺少一个条件

师出示PPT补充: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出示问题:第三天摘多少个?第五天呢……可以解决吗?

师:为什么给了两个条件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条件和问题之间没有关联。

(二)理清题意,分析条件

更改题目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引导:“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你能在学习单中画一画吗?

师:你是怎么画的?画的这里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看着图再来具体说说“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意思?

预设: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买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分析思路,形成框架图。

师:那这下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了吗?

(三)自主尝试,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解答问题,师巡视。

集体交流:指名分享解题思路。

师适时询问: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PPT随机出示解题思路及步骤。                   

1.列表法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2.列式计算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四)回顾反思,感知策略

  师:小猴摘桃的问题被我们顺利解决了,不管大家是用的画图法、列表法还是列式计算的方法,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题目什么地方开始思考的呢?

引出策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思考。 学生回顾解题的完整过程,尤其是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初步解题能力和经验尚不够系统,他们并不能从基本策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里巧妙地设计了仅有一个条件和问题—有两个条件和两个无关联的问题,“误导”学生上当,让学生在“受骗”过程中深刻反思,主动将面临的实际问题与认知经验形成连接通道,主动去经历新知的产生、形成过程,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思想方法。

三、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师:读懂条件,看清楚问题,是解决问题首要关键的一环,接下来老师就考考你们——火眼金睛找关联。

(一)火眼金睛找关联

学生通过希沃白板找寻缺失的条件或问题,在游戏中体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二)举一反三

出示变式题: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师出示皮球从高处下落弹起的动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

学生在图上画一画、算一算、填一填。

(三)小猴回家

学生通过希沃白板游戏“小猴回家”找出相关联的条件,引出下一环节的问题。

【设计意图:希沃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比较强,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能进一步体验到条件之间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联系,找到其中的关联从而更好帮助我们从条件出发去分析条件、分析数量关系。中间的巩固应用题问题结构与“小猴摘桃”例题相仿,学生在列表和列式解决这道题的过程中能进一步体验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四、自主应用,能力提升

出示条件:钢笔有3盒,每盒10支,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

师:根据前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钢笔的线段图,渗透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师:第三个条件里还提到了哪个物品的数量?(圆珠笔)请同学们试着在学习单画一画“圆珠笔”的数量,完成思维图,并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师随机提示: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先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又可以作为下一次计算的条件。

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从条件出发来思考,还能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这部分对学生的要求进阶到学生要能根据条件自己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感知线段图并尝试画线段图,线段图的提前介入不仅为下节课打下基础,更帮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相关策略的价值,提高运用策略的水平,完成思维的爬坡。

五、全课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老师带来的问题都被大家给解决了。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画图、列表、画线段图帮助我们分析条件、分析数量关系。题目是做不完的,但做题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却是一生都受用的,谁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

是的,从条件出发思考是我们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种策略,以后我们四、五、六年级解决问题还要用到这个策略,当然以后我们以后学习其他的策略,今天我们学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之后我们会学“从问题出发思考”……希望同学们可以将学到的策略灵活地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去。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和感受、谈收获与遗憾。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本课,将本课的“从条件出发”串入整个小学解决问题策略之中,在比较中沟通知识的“联”,为学生构建知识脉络,为下一阶段的解决问题学习打下基础。课已结束,但“意”未尽。

    六、练习设计

(一)火眼金睛找关联

1699685207833

(二)变式练习

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三)小猴回家

IMG_256

(四)能力提升

线段图

1699350680040

1699685477914

七、板书设计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读清题意     分析条件      列式计算      回顾反思

         条件       条件   条件     先算

         问题                       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