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实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2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实录

朱丹丹

(义乌市第二中学,浙江 金华322000)

一、导入

   回顾《庖丁解牛》中庖丁的奋斗目标和解牛经验。

这一环节原来是没有设计的,备课的时候考虑到高一学生,为了形成学习链接,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所以就利用这个导入来突出道家对“道”的追求,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主张。

结果学生显得比较生疏,我只好自己解说。这样就让导入显得比较刻意生硬了。

二、学习活动

   《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可以说是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请阅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收集并概括这两篇文章在当时有哪些突破常规的“奇葩言论”。

请围绕课文后面的学习提示,疏通文章的内容。

  1. 注意《老子》四章中的几组关系的分析。

“有”和“无”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

“无”能发挥大作用,但被人忽视了。

“知人”和“自知”

“知人”是智慧,“自知”是通透。

“胜人”和“自胜”

“胜人”是有力,“自胜”是坚强。

“成”和“败”

要慎始慎终,才能成而不败。

“有为”和“无为”

“有为”不应妄为;“无为”即顺其自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生:三个事物,车毂、陶器、居室,因为“空”的部分,有了实用价值。

师:只因“无”才有“用”吗?比如房屋,没有梁架这些“有”,那“无”还有价值吗?同学们,特别要注意“无”与“有”的关系。

生:知人、胜人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自知、自胜,即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更强。

生:无为,故无败。就是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做。

师:“无为”真的什么都不做吗?那“为之于未有”“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怎么理解?

生:防范于未然,注重积累。

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确实包含积累的意思,但是我们注意到作者强调在“毫末、累土、足下”,那么应该是关注什么?

      生:细微之处。

      师:对待不利之事,要洞察先机,及早扑灭;对待大事,要抓好细节,慎始慎终。所以圣人不是“不敢为”,而是“不敢乱为”。这些都是《老子》中突破俗世的一些认知。

    在解读这几组关系时,学生能快速地找到对应的解说。但是对第六十四章的“无为”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成与败”这一组关系入手分析,能更好地架设对“无为”的理解。但是因为课文理解上的难度,不能很好地进行文本分析,在学生思维难点上,我的引导也显得非常急促和粗糙,这是非常遗憾的地方。

2.注意庄子 “大”“小”故事里的寓意。

大故事

瓠大而无用

惠子

盛水、为瓢、掊之

庄子

浮乎江湖

小故事

不龟手之药

宋人

漂洗丝絮  鬻技百金

大败越人

裂地封之

实用小利

大用大价值

生:大葫芦没有用,惠子就把它砸了。宋人的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处理,产生了不同的价值。

师:没错,庄子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说明了自己对“有用”和“无用” 的认识。惠子用意讥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庄子借助故事既批评惠子固陋,做法上又比客(客也出于功利之心)境界更高,追求精神的自由。

三、学习活动

如今,这些言论还“奇葩”吗?请结合以下问题,讨论回答。

1.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的高分报考了北大考古学专业。有人认为,专业太冷门,在就业、赚钱上没有什么用。对此,你怎么看?

    2.在充斥996、007的内卷时代,有些年轻人崇尚“躺平”“丧文化”“佛系”等,他们说这是老子的“无为”,是庄子的“无用之用”,你赞同吗?

3.当下教育,老师、家长鼓励孩子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请你分析利弊。

4.“上点心,你看看别人家的###优秀”“不要气馁,你只要比自己强就可以了”,你怎么评价这两种说法?

第一组:676分报考古可惜了,因为这个分数本来可以读很赚钱的专业,这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功利追求;但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初心和理想信念,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就没有了传承,所以钟芳蓉看似“无用”的选择其实有“大用”。

第二组:“躺平”“丧文化”“佛系”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是摆烂的心态,但是道家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顺其自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第三组:“上点心,你看看别人家的###优秀”“不要气馁,你只要比自己强就可以了”,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有问题。我想,跟自己比最终也是要强大到跟别人去比啊;另外,如果是跟自己永远都比不过的人比,那看看别人优秀也就够了。也就是说,战胜别人和战胜自己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燃点”,这几个问题都是学生切身有所体悟,而且都扣住了本课的几组关系。第一个问题关注“有用”与“无用”,第二个问题关注“无为”“无用之用”的实质,第三个问题是对《老子四章》第二十四章的一个学习补充,第四个问题就是对“知人、胜人与自知、自胜”的理解。应该说学生的认知还是很理性清醒的,也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和理解。但是时间确实太少了,部分学生思考讨论表达不够充分,课堂“动 ”的人就显得少了。

总的来说,设计和实际教学确实存在很大的落差。文本是一个因素,自己的引导和启发是主要原因。回头去看,发现其实在细节处理上还可以预设得更加合理和自然,那么学生对文本的领悟也会更深。这是一种上完后说不出的憋闷,这种憋闷也是促使我要不断学习提升的警示。

四、作业

1.孔子提出交友要注意适度原则,这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没有想通之处?请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人说,庄子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业设计,目的是将思考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对当下的交友和利己主义做更深切地体悟。

结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主张“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通过摆脱社会性而保全性命,获得精神自由,这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他们很多的观点,在当时都超越了世俗的观念。然而,正是这种超拔气质,让我们至今依然能从中寻觅新意。我想,这正是学习先人智慧的价值所在。

五、板书

道        突破俗见         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