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贵在“读”——“1+1”读书活动实践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整本书阅读,贵在“读”——“1+1”读书活动实践与体会

李胜泉

惠州市水口大湖学校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既是语文老师教学的指南,又是考试要求和范围。因此,我学习了语文课标,再结合阅读了由郑国民、李明宇教授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书。我对于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

郑教授从课程标准修订背景、理念与目标到具体的“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语文知识作了详细的解读。其中我对第十一章“整本书阅读”章节的解读印象最深、感悟最大。并在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关键词:读懂情节、读出趣味、建设书香校园

今年3月,我阅读了由郑国民、李明宇教授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一书。我对于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

    郑教授以十八个章节,从课程标准修订背景、理念与目标到具体的“语言文字积累、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语文知识作了详细的解读。其中我对第十一章“整本书阅读”章节的解读印象最深、感悟最大。并在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

  一、“整本阅读”贵在指导读懂情节

   《解读》一书指出:现在初中每学期教科书编了30篇左右文章,每一篇文章几乎都要求学生精读,每一篇文章教师也几乎都在精讲,这样的精讲、精读对于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对于初中学生 的整本书阅读,既包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又包括教材中指定的12部名著。现在我就以指导学生整本阅读名著为例。《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比任何一篇课文,给学生提供更为宏大的场景和背景,更为复杂的情节冲突和人物关系。在整本书的阅读当中,随着人物、情节的变化、跌宕起伏,学生情感的变化也会产生明显的、深入性的体验和感受。 

   郑教授解读大纲说: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读懂整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我的做法是: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看序言、目录等故事情节线索;同时:①书中人物出现较多的,应该做好人物活动的故事情节读书笔记,例如《水浒传》、《红星照耀中国》等;②时间为线索的名著,应该做好每一件事的归纳,并注意故事情节的勾连,例如《朝花夕拾》、《艾青诗选》等;③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的书,就应做好相关人物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的读书笔记。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像这样老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就能很好的读懂书本中情节。

     例如七年级的《骆驼祥子》,分析、总结祥子由一个老实、健壮、坚忍、有理想的洋车夫最后变成一个麻木、潦倒、狡猾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完整本《骆驼祥子》,了解在黑暗的旧中国背景下,以孙侦探为代表的官员阶级压迫、欺诈老百姓;以刘四为代表的富农的贪婪、无情;以小福子为底层老百姓毁灭后,给祥子心灵上的致命打击。原著中的等等情节内容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和分析祥子前后人物形象巨大反差的原因。

    当然,教学大纲强调要注重整本阅读,我们从近三年来广东升中考题来看也注重对整本阅读的考查:

    2021年的请结合《儒林外史》原著,依照表格例子,请你填写还有谁是“真儒” ?如果学生平时能阅读整本名著,书中符合“真儒”的还有:①、杜少卿。杜少卿不应征辟,不惧旁人异样的目光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可见他是淡泊名利、蔑视礼法的真儒。

②、庄绍光。庄绍光不与太保为伍,义救卢信侯,辞爵还家,可见他是正义善良、淡泊名利的真儒

   2022年广东升中考题: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

致敬的榜样是_________。

我向您致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2023年广东升中考题: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提炼一对体现这一人物形象反差的词语,并结合名著内容加以分析。

(1)鲁智深(《水浒传》)(2)祥子(《骆驼祥子》)(3)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这些考题都有“结合名著”的要求,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平时阅读名著中要整本“读懂情节”。

二、“整本阅读”贵在指导“读出”趣味

    郑教授《解读》一书还指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写作、展示、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平时按照老师的指导整本阅读,那么阅读的效果如何?

  我在平时第一个做法是:把学生的优秀的读书感悟、笔记以班刊的形式在班级“出版”,并在家长群里表彰,这样就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第二个方法是每个星期两节早读课、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我让班上每个同学都轮流走上讲台,朗读或演讲自己对阅读名著的感悟、对本周所见所闻的体会…以这样活动来调动班上同学全员参与的热情;

 三、“整本阅读”贵在“读成”书香校园

     郑教授《解读》一书中建议: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可以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上阅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课外也能自由读?有书读?——惠州市、惠城区两级教育部门响应大纲教学要求,召开会议、号召各个学校建立书香校园,这是营造全校浓厚读书氛围的好举措。

    当然,我作为语文科任老师,组织班上同学把自己阅读过的有益书籍捐献出来,在班上成立“读书角”,让班上同学能够共享到更多的阅读书籍,其实也是为建立书香校园添砖加瓦。

    班上“读书角”能够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总结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再组织交流与分享,这就是扩大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范围和时间。

    语言文字是记录人类社会进程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整本阅读良好习惯,不但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而且还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