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游戏中中班幼儿模式经验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论建构游戏中中班幼儿模式经验的提升

邵伟芳

绍兴市机关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建构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一。建构游戏材料丰富、形状多样,孩子们在拼搭过程中可以随意变换、反复创造、丰富想象、提高创造能力。幼儿园建构游戏多以积木游戏为主,而积木游戏中隐藏着许多数学领域中的核心经验,如:集合、数感、数数、数运算、模式、测量、数据分析、空间关系、图形等。本文中我以积木游戏为载体谈谈提升中班幼儿模式核心经验的方法。

【关键词】  积木游戏 中班模式经验

建构游戏也叫结构游戏,是以构造为活动方式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思维和创作塑造物体形象、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积木游戏是建构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操作积木进行物体构造的形式。而在积木游戏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幼儿搭建的结果,更多关注的是作品的造型、美观和完整性,而忽略了搭建过程中引导、激发幼儿运用和积累数学核心经验。

模式的核心概念: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重复或递增的序列,它们存在于真实世界和数学中;识别模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归纳;在不同的形式中可以发现相同的模式。而对幼儿来讲中班则是模式核心经验发展的关键期。

一、模式经验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模式,如:每天吃饭、点心前都要洗手;每天吃好饭都要漱口;每周上学5天休息2天;1234……的排列规律是逐个递增,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是+1递增等等,一定的规律性能让幼儿预知接下来将要做的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引导幼儿寻找模式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它对加强我们的数学思维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利用幼儿喜欢的积木游戏引导、激发、提升他们的模式核心经验,真正体现做中玩 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二、在游戏中提升模式经验

1.赋予积木游戏新的意义

老师,你看我搭的枪像不像?好不好?

老师,你看这是我搭的花篮。

你们搭的是什么呀?”“城堡、立交桥、动物园……”

这是幼儿在搭建积木和评价过程中经常会听到的问题

我一改过去在积木游戏中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关注技能忽视数学经验的应用的做法,在活动前能主动了解幼儿学习数学的规律和发展目标;在指导积木游戏时重视与数学领域知识进行整合,目的性不断增强;在观察幼儿搭建的过程中能够关注到细节部分所呈现的数学经验;在活动后针对幼儿搭建的作品重点分析幼儿前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活动中新增的数学经验。

二、循序渐进,提高幼儿的数学经验

1.集合。集合是按照一定的属性组合在一起的总体,是幼儿思考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形成数系统的基础。在建构游戏中我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属性(颜色、形状等)对集合进行一次分类,在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很快会进入分类的下一个阶段,用更复杂的属性将物体分成更多数目的集合即二次分类、三次分类,这就要求幼儿能同时看见同一物体的多种不同特征,有助于幼儿未来进行更抽象的数学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对集合之间进行比较和排序。

2.数数。数数可以用来确定一个集合中数量的多少。在建构活动中,幼儿常常会问:老师,你看我们搭的高不高?好不好看?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会引导和观察幼儿数数:这么漂亮的作品,你能用了多少积木?幼儿的数数有2中类型:机械数数和理解数数。机械数数主要四背诵数词,理解数数是能够把每个数字和集合中的物体对应起来即幼儿数数时能手指物体一个一个数。在指导幼儿数数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数数的一些基本原则:固定顺序原则(每次说出数词顺序是一样的,123……)、一一对应原则(一个集合中的物体必须且只能点数一次)、顺序无关原则(集合的总数与点数这个集合中物体的顺序无关)、基数原则(点数过的物体给与正确的序数名称,用最后一个数字命名集合的总数)。有丰富数数经验的幼儿,能通过可靠而有效的方式建立多少的概念,对集合进行组合、分解、比较,从而进行有意义的数运算。

3.模式。模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成的重复或递增的序列,所有数学都建立在模式和结构的基础上。为此,我组织幼儿开展了建构游戏《开火车》,以为小动物搭火车为主题,引导幼儿按积木的颜色、形状、数字等序列,并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和提升排列模式(ABABABCABCAABBCC等)的经验。然后,在作品的评价中帮助幼儿识别模式的规律,识别模式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归纳,寻找模式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它对加强我们的数学思维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4.数据分析。《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合进行记录。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显、不直接的问题,数据表征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因此,在建构活动前我们一起讨论绘制了统计图,作品完成后鼓励和引导幼儿对作品中利用的积木进行形状的分类和数量的统计,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5.整理积木中提升空间关系经验

引导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幼儿在收拾积木时通常时把建构作品一推,然后大家一起把积木往筐里扔,虽然老师一再提醒孩子们有序收放,但他们一般是按材料的质地分类,即按积木、积塑、花片、辅助材料分别装在不同的筐里,这种收拾材料的结果给幼儿选择和拿取所需的材料造成了不便。于是我引导幼儿按积木的不同形状、大小、长短、厚薄和材质来分类收拾摆放,在筐中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对幼儿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为了让孩子们形成材料固定位置摆放的习惯,我引导孩子们根据积木的高矮、宽窄、长短来放置相应的积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又便于取放材料,在收拾玩具的过程中又不断积累和应用数学经验,促进了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数学经验的获得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和反复操作,而建构游戏具有动手操作的特点,因此把提升数学经验与建构游戏相结合,既丰富了幼儿的数学经验,又能够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建构游戏中的问题,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创造的品质,促进幼儿建构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