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陈兰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37500

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初中语文课堂对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传统文化带入课堂,不仅能提升课堂教育质量,更可以提升课堂效率,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初中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猎广泛,主要包括思想、文字、书法、民俗、古诗词等多种文化形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计其数地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方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必然会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主导角色。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教学中,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拓宽学生视野的教育效果。

1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积淀深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典故、传说和传统价值观等,都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宇宙、伦理、艺术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第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风格,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礼仪风俗、传统医药等都在基因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底蕴和强烈的民族性。第三,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典故、传说和传统价值观等,是中国文化精髓和博大精深的典型代表。这些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西游记》等,不仅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且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作用。第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文化要素不仅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和历史积淀,而且也拥有卓越的创新性。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戏曲、书画艺术、传统医药等,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国家的文化、政治、人文、历史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现代青少年学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文化,提高文化修养,对培养他们的品德和素养都有极大的价值。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程进行结合应用,一方面还有利于推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觉悟。放眼当前的时代,虽然国家推行新课改政策已迈进全新的阶段,但就现实而言,如今仍有很多学校在加快新课程改革之时,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其表现主要体现如下:一是大多初中语文课堂中,仍是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板书。这不利于示范阅读,其教学方法较为刻板,且忽视了文章的内涵讲解,多是注重成语、语法或作业布置,这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因而,如若能够将传统文化引进初中语文课堂,既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文化信仰,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二是传统文化价值作用还在于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华夏民族的起源、不同历史朝代、文化习俗的演变历程。因而,这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3.1借助微课资源,汲取文化精髓

“微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将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制作成课例片段。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微课这种授课形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围绕所讲述的知识点,将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论、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等碎片化内容制作成能够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微课资源。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与自主探究,就能更好地汲取更多文化精髓。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大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古文、古诗词等。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只能了解一些文字性知识,很难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而微课资源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学生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微课片段中汲取知识养分。学生可以将微课资源作为重要的课前预习载体,一旦在脑海中积累了相关知识点,就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效地运用。这对于巩固学习基础、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2因材施教,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引添加传统文化要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资源、内容非常丰富,而单独开展相关课程并不符合时代需求。因而,将之与初中语文课程进行融合与教学应用,既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以与语文教材和课本,进行碎片化融合,这样既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灵活渗透,也可实现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创新。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应结合课本和教学,搜集与课本知识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教学素材。例如,针对诗歌、杂文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立足于不同的时代和角度,将古诗词和历史名人的故事、相关作品,引入课堂当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其所蕴藏的价值与魅力所在。

3.3以课外活动为延伸,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以课外活动为延伸,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灵活引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对符合初中学习能力的古诗词进行独立探索,然后在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心得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诗词大会和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主要以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代表诗人的作品为基础,结合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成语大会的形式更为活泼,如你画我猜、你比我猜、限时作答等。在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邀请学校较高资历的语文老师做解说,深入挖掘诗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为学生们推送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等初中生能够读懂的课外读物,进而帮助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形成健全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熏陶、感染的效果,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自觉担当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贡献。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其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方法与内容体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传统文化,感悟其中蕴含的智慧结晶,体会传统文化对于后世的意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语文教师还应优化教学工具,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感知氛围,促使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全面彰显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陈扬昕.“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15):87-89.

[2]蔺志俭,严林廷.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J].基础教育论坛,2018(9):99-100.

[3]肖洪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亚太教育,2019(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