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语文课堂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生本语文课堂实践研究

广汉市实验小学 张怡

摘要:生本课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构建,其宗旨是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和实践,依托教材文本进行核心化的教学,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学生当前知识结构为依据,既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以达到持续推动语文学习的效果。生本课堂通过有机融合知识内化和知识拓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生本;语文课堂;实践

引言: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呼唤生本化的教学方向。生本语文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环境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开展生本语文课堂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下面通过阐释生本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生本化的转变。

一、生本语文课堂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生本转化

开展生本语文课堂实践,可以推动语文教学向生本化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存在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未把学生的学习需求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这种知识本位的教学使语文学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语文课程应有的育人目的。生本语文课堂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形成积极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内在动机,使语文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服从学生发展。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活动,如角色扮演、语文运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二)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通过开展生本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验证和优化语文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使语文学习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在理论上提出的语文教学理念与策略,往往脱离实际课堂,无法有效指导教学实践。而通过课堂实践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检验某种教学理念或策略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形成真正可行的教学方案。不光如此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和情感需求,使教学更符合学生需求,通过持续的课堂实践研究,语文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二、生本语文课堂实践的策略

(一)分层教学,精准补差

我们可以将语文基础水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合格层、良好层和优秀层。对于合格层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表现为词汇量不足、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差。采取以下教学方法:首先,针对该学生群体设计词汇量较小、句型简单的教学内容,确保他们能听懂、读懂。适当增加语文知识的重复培训,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驻扎基础。多采用直观性强的教学媒体,比如图片、情景剧等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在训练中贴心地指导,耐心地启发,并适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于良好层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可以逐步过渡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阶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提供学生词汇量和句型复杂度适中的文章材料,既有一定挑战性,也不会过于困难。再依次增加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扩展性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感和理解力。然后再组织讨论、提问、评论等互动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和运用能力。并适当加入一些开放性的语文实践、探索性学习任务,发展他们的语文兴趣和应用意识。对于语文基础扎实,语文理解和运用能力已经很强的优秀层学生,我们的教学策略如下:首当其冲是提供其词汇和句法上具有一定挑战的文章材料,拓展他们的语言边界。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组织复杂的语文实践任务,如研究性学习、学术讨论、公众演讲等。之后进行个性化延伸性指导,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定制语文学习任务,发展他们的语文特长。

(二)倡导鼓励教育,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在生本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倡导鼓励教育,通过言语鼓励、情感交流、学习目标引导、组织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当然教师也要注重肯定学生的优异表现,使用褒扬的言辞进行语言激励,避免负面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认知需求也同样重要,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另外,教师要按学生的语文能力设定适当的提高目标,在学生实现目标时给予表扬和赞赏,使其获得成功感,通过多方面鼓励与关心,为学生营造轻松向上、积极向好的学习氛围,减轻学习压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亲切和信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升语文能力。举一个具体的生本语文课堂倡导鼓励教育的例子:某语文教师在五年级的一个阅读课堂上,组织学生读完范文《少年董存瑞的故事》后,进行了生动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教师注意肯定了学生的优秀发言,赞扬了大家有建设性的观点,避免负面评价,鼓励学生多思考。她感受到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状态,并在课后与部分不积极的学生进行了耐心地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倾诉学习上的困惑,给予进一步的启发性建议。之后她还组织学生围绕英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助中获得参与感。这种全方位的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对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结束语:生本语文课堂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化经验。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本化,教师就要注重课堂实践与研究。一方面,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据此调整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形成适合学生的生本化课堂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持续的课堂实践中验证教学效果,不断汲取成功经验,并总结推广可复制的生本语文课堂案例。只有把课堂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方能推动语文教学的真正生本化,使之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助益。期待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加入生本课堂实践的行列,为学生成长提供人文关怀和智慧启迪。

参考文献:

[1]匡小兰. 成长的守望——匡小兰生本课堂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与实践探索 [J]. 教师博览, 2023, (36): 97.

[2]钟巧珍. 千般教给不如引导——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0, (44): 24-25. DOI:10.14161